乾清宮內(nèi),燭火通明卻難掩壓抑的氣氛。朱元璋背著手在殿內(nèi)踱步,龍袍下擺掃過冰冷的金磚,發(fā)出細微的摩擦聲。殿外,太子朱標與幾位皇子神色焦慮地等候,太醫(yī)院院使劉純帶著一眾太醫(yī)垂首侍立,額角的汗珠不斷滾落。
“都給朕說說,” 朱元璋猛地停下腳步,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,“皇后不過是偶感風寒,為何久治不愈,反而日益沉重?”
劉純顫聲道:“陛下息怒……娘娘鳳體違和,臣等已用盡經(jīng)方,施以桂枝湯、麻黃湯等發(fā)散之劑,奈何娘娘素體虛寒,又兼憂思傷脾,藥石似乎……似乎難以奏效,反致邪入少陽,寒熱往來,胸脅苦滿……”
“夠了!” 朱元璋揮手打斷,“朕不要聽這些醫(yī)理!朕只要皇后好起來!” 他看向朱標,“標兒,你說,怎么辦?”
朱標沉吟道:“父皇,兒臣聽聞……鎮(zhèn)武將軍朱蝦仁,在民間時曾略通醫(yī)理,尤其擅長外傷與急癥。當年在漠北,曾以土方救活過中了寒毒的士兵?;蛟S……可以讓他來試試?”
劉純聞言,立刻上前奏道:“陛下,萬萬不可!醫(yī)乃性命攸關之事,豈容武夫兒戲?朱將軍雖有奇功,但術業(yè)有專攻,若有誤診,耽誤了娘娘鳳體,那可是……”
“住口!”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,“你們這群太醫(yī)都束手無策了,還怕什么耽誤?傳朕旨意,宣鎮(zhèn)武將軍朱蝦仁即刻入宮!”
當朱蝦仁匆匆趕到乾清宮偏殿,看到躺在病榻上面色蒼白、呼吸微弱的馬皇后時,心中也是一緊。他曾在宮宴上見過馬皇后,那時她雖已中年,卻精神矍鑠,待下寬和,此刻卻仿佛一夕之間蒼老了十歲。
“臣朱蝦仁,參見陛下,參見太子殿下?!?/p>
“免禮!” 朱元璋拉住他的手,語氣急切,“蝦仁,皇后她……你快看看,還有救嗎?”
朱蝦仁走到病榻前,屏退左右,只留下一名侍藥的宮女。他先探了探馬皇后的脈搏,脈象細弱而數(shù),又看了看她的舌苔,舌質(zhì)淡白,苔白膩。再結合太醫(yī)院的醫(yī)案和宮女所述的癥狀,心中已有了計較。
“陛下,娘娘這并非尋常風寒,” 朱蝦仁轉(zhuǎn)身對朱元璋道,“乃是體虛外感,又兼憂思傷脾,導致表邪未解,內(nèi)濕又生,邪正相爭,故而寒熱往來,食欲不振,神疲乏力。太醫(yī)院用了辛溫發(fā)散之劑,雖對癥卻過于燥烈,反而傷了娘娘的胃氣,致使藥石難進?!?/p>
劉純在一旁不服道:“將軍此言差矣!風寒之癥,本就當以汗解,豈有不用辛溫之理?”
朱蝦仁看了他一眼,淡淡道:“劉院使可知‘虛人外感,當扶正解表’?娘娘素體脾虛,又年事已高,若一味發(fā)汗,只會耗傷正氣,讓病邪深入。如今當以調(diào)和脾胃,兼以解表,方能奏效。”
朱元璋急切道:“別爭了!蝦仁,你就說怎么治吧!”
“臣需幾味藥,” 朱蝦仁立刻開出藥方,“太子參、炒白術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柴胡、黃芩、法半夏、生姜、大棗,再加一味鮮藿香。此乃‘柴芍六君子湯’化裁,健脾和胃,和解少陽,兼以化濕?!?/p>
劉純一看藥方,眉頭皺得更緊:“以四君子湯健脾,小柴胡湯和解,想法倒是不錯,但加藿香……未免畫蛇添足?!?/p>
“是否畫蛇添足,煎藥后便知,” 朱蝦仁不再與他爭辯,“另外,臣還需一盆熱水,一塊干凈棉布。”
待藥煎好,朱蝦仁先讓宮女用熱棉布擦拭馬皇后的額頭和手心,然后親自端起藥碗,用小銀勺一點點喂入馬皇后口中。說來也奇,之前連水都難以下咽的馬皇后,竟緩緩喝下了半碗藥。
“陛下,娘娘需靜臥片刻,臣在外殿等候?!?朱蝦仁放下藥碗,對朱元璋道。
一個時辰后,宮女驚喜地跑出:“陛下!娘娘醒了!說……說想喝點粥?!?/p>
朱元璋大喜過望,沖進內(nèi)殿。只見馬皇后果然睜開了眼睛,雖然依舊虛弱,卻比之前精神了許多。
“重八……” 馬皇后輕聲喚道。
“皇后!你可算醒了!” 朱元璋握住她的手,老淚縱橫。
接下來的幾日,朱蝦仁每日入宮診治,調(diào)整藥方,同時建議以小米粥、山藥等健脾食物調(diào)理。馬皇后的身體竟真的一天天好了起來。
這日,馬皇后已能在宮女的攙扶下坐起,她看著前來復診的朱蝦仁,眼中滿是感激:“蝦仁,真是多虧了你。哀家這條命,算是你救回來的。”
朱蝦仁躬身道:“娘娘言重了,此乃臣份內(nèi)之事?!?/p>
馬皇后仔細打量著他,忽然嘆了口氣:“哀家看著你,總覺得……似曾相識。尤其是你這眉眼,還有這股子倔強的勁兒,倒有幾分像……” 她頓了頓,沒有說下去,只是拍了拍朱蝦仁的手,“好孩子,好好為陛下效力,哀家……看好你?!?/p>
朱蝦仁心中一動,卻沒有多問。
朱元璋在一旁將這一切看在眼里,若有所思。待朱蝦仁離去后,馬皇后輕聲道:“重八,你不覺得……蝦仁這孩子,長得真像你年輕時嗎?還有他那性子,外剛內(nèi)柔,也像……”
朱元璋沉默良久,才緩緩道:“我也覺得……只是當年戰(zhàn)亂,流離失所,若真有……唉,都過去這么多年了,上哪兒找去?” 他搖了搖頭,將那絲念頭壓下,“不管怎樣,蝦仁是個好苗子,對朝廷忠心,對百姓仁厚,又有大才,是我大明的福分?!?/p>
馬皇后康復的消息傳遍京城,百姓們再次對朱蝦仁感恩戴德,“神醫(yī)將軍”的名號也不脛而走。之前對他治水頗有微詞的御史們,此刻也紛紛閉上了嘴。
然而,朱蝦仁還沒來得及松口氣,又一個噩耗傳來——皇長孫朱熊英,也就是太子朱標的長子,突然身染天花,病情危急!
天花,在古代乃是不治之癥,一旦染上,九死一生。朱標得知消息后,當場暈厥,醒來后立刻趕往東宮,而朱元璋更是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,再次想起了“妙手回春”的朱蝦仁。
“蝦仁!熊英他……他得了天花!你快想想辦法,一定要救活他??!” 朱元璋抓住朱蝦仁的手,聲音都在顫抖。朱熊英是他的長孫,又是太子的嫡長子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朱蝦仁聞言,也是心頭一震。天花他有所耳聞,知道其兇險。但他曾在軍中聽一位游方郎中說過,西域有種“種痘”之法,雖不能保證百分百有效,卻能大大降低染病的風險和 severity。只是這方法太過新奇,且有風險,誰敢用在皇長孫身上?
看著朱元璋和朱標期盼又恐懼的眼神,朱蝦仁深吸一口氣。他知道,這一次,他不僅要救人,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。但他不能退縮,因為那是活生生的人命,是他敬重的太子的骨肉。
“陛下,太子殿下,” 朱蝦仁的聲音異常沉穩(wěn),“臣……或許有個辦法,只是……風險極大。”
“什么辦法?只要能救熊英,天大的風險,朕也擔了!” 朱元璋斬釘截鐵地說。
朱標也紅著眼睛道:“蝦仁,你說,不管什么辦法,我都信你!”
朱蝦仁點點頭,緩緩道出了那聞所未聞的“種痘”之法。殿內(nèi)的空氣瞬間凝固,所有人都被這大膽的想法驚呆了。
而朱蝦仁知道,他即將嘗試的,不僅是救治一個孩子的生命,更是在挑戰(zhàn)千年的醫(yī)學認知。這一步踏出,無論成敗,都將在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而他與大明皇室的命運,也將因此而更加緊密地纏繞在一起,走向一個未知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