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了你還拿……
“那是飯錢,這是謝禮?!?/p>
嬴政行禮道,“請先生笑納?!?/p>
“老趙,夠意思!”
江月笑道,“未知你家如此富有!早知如此,我更客氣了……”
“咳咳……先生這話……”
嬴政干笑。
這位先生,皆好,唯獨愛財。
然而,他不知江月多么缺錢。
錢越多,越覺缺。
因錢越多,能做之事愈多,志向愈大!
“嘿,別笑我?!?/p>
江月笑道,“錢在我手,效用必超他人!若我有你家世,早已謀劃大秦!”
“咦?欲改變大秦局勢?”
嬴政驚訝,“如何改變?”
“日后再說……”
江月笑道,“今日已忙,我還需處理事務(wù)?!?/p>
“也好?!?/p>
嬴政點頭,“那便不打擾了?!?/p>
“后會有期!”
“別了?!?/p>
送嬴政離去后,江月轉(zhuǎn)身喚家仆,“我有急事外出,其他人繼續(xù)造紙,日常照舊,歸來必有獎賞!”
“遵命!”
途中,嬴政掀開馬車簾,喚王賁至旁。
“陛下,有何吩咐?”
“你覺得,今日先生之言,是否有理?”
“自然有理?!?/p>
王賁心中暗自嘆息,此番恐難逃干系。
命運何其坎坷!
“你覺得有理便好?!?/p>
嬴政輕聲嘆息,“李斯之才,乃朕之重要助手,朕不愿他過早失去效用?!?/p>
“遵命,陛下有何指示,末將萬死不辭。”
“你上次處理御醫(yī)與宮人之事,甚得朕心?!?/p>
嬴政說,“此事交由你辦,朕很放心。
你回去后,當(dāng)眾為李斯求情,說是你們二人聯(lián)手,意在揭露趙高。
隨后,朕會責(zé)備你,削去你的爵位,將你與李斯一同關(guān)押。
你暗中寫信給你父親王翦老將軍,請他親自前來。
放心,事后朕會向先生解釋清楚,你的爵位與賞賜,朕定不會少給?!?/p>
王賁連忙答應(yīng),“為陛下盡忠,乃末將職責(zé)所在,定不負陛下期望!”
接著,王賁當(dāng)眾宣稱與李斯聯(lián)手,意在針對趙高,為李斯 ** 。
百官雖不愿輕易放過李斯,但王賁堅持,最終嬴政削去王賁爵位,將他與李斯一同關(guān)押。
然后,嬴政靜待王翦的到來。
另一邊,江月帶著黃金前往鄉(xiāng)鎮(zhèn),換成銀兩,買了馬車,一路向西。
巨鹿郡與太行山相鄰,江月行了一日,終于到達太行山腳。
他到此,意在尋找一塊好地方購置,作為山莊的基礎(chǔ)。
江月設(shè)想中,山莊依山而建,山頂可建山寨,山腳開辟為梯田囤糧,攻防皆備,策略完善。
秦末亂世,人口驟減,景象凄慘。
因此,首要任務(wù)是自保。
山莊依山而建,難以攻陷。
更有前人說,史上山大王很少 ** 。
江月深信,憑借山地的險峻與自己的能力,或許能成就一番非凡事業(yè)。
江月原本打算找一地隱居,慢慢發(fā)展。
然而,老趙贈予的黃金,讓他有了加速發(fā)展的資本。
待始皇去世后,天下大亂,他欲趁機崛起,締造超越時代的強大武力,與劉邦、項羽等人一爭高下。
最終,江月選定了理想之地,開始山莊的建設(shè)。
他拜訪縣令,交錢簽約,土地便歸其所有。
秦朝律法嚴明,官員清廉,縣令不敢為難,更不敢 ** 。
但始皇去世后,朝綱不振,忠臣被殺,奸臣得勢,官員貪婪之風(fēng)盛行。
世風(fēng)日下,可見一斑。
山莊購地完畢,江月又購置了許多物資與家仆,開始建設(shè)。
與此同時,一隊?wèi)?zhàn)馬從咸陽飛奔至巨鹿郡城下。
“何人到此?”
“老夫武成侯王翦,特來拜見陛下!”
王翦騎在馬上,聲音洪亮,雖已白發(fā)蒼蒼,卻目光銳利,精神抖擻,令人敬畏。
聞其身份,城樓秦兵大驚,連忙放行。
在大秦,王翦的威望無人能及。
王氏父子助秦滅五國,王翦在軍中的威信,不言而喻。
“速報陛下,武成侯已到!”
“老將軍,陛下吩咐,您若到來,無需稟報,可直接晉見,他正殷切期待您的蒞臨?!?/p>
“明白了?!?/p>
此刻,嬴政面前站著一位老者,同樣滿頭白發(fā),精神抖擻,卻比王翦多了幾分文雅與淡定。
此乃大秦右丞相馮去疾。
得知嬴政對趙高與李斯的處置后,馮去疾立刻乘車趕來,欲親自向秦始皇闡明利害關(guān)系。
他始終堅守立場,與李斯不和已久。
此次前來,對李斯的落井下石并不太在意,主要是針對李斯一貫的主張進行反駁。
馮去疾,大秦朝堂守舊派之首,對李斯的新政極為不滿,認為大秦步伐太快,危機四伏。
因此,在與李斯的爭辯中,他總是不遺余力地質(zhì)疑與反對。
朝中他的追隨者眾多。
而李斯,才華橫溢,自信過人,對他人持有一種孤芳自賞的態(tài)度。
加之他秉持的法家思想,使他在朝中略顯孤立。
若非秦始皇的賞識,李斯恐難以在朝中立足。
馮去疾直言:“陛下一向公正,豈能因私情而蒙蔽百官?”
嬴政反問:“丞相此言差矣,朕豈會偏頗?”
馮去疾毫不退縮:“王氏一門忠勇,功勛卓著,如今王賁遭罪,陛下定會考慮武成侯。
再者,若非陛下偏愛,李斯豈有今日地位?”
“丞相,李斯確有真才,為何你如此排斥他?”
“他哪里是真才,簡直是個冒險家!”
馮去疾憤怒地說,“他的主張,一意孤行,差點讓陛下和大秦陷入危險。
陛下,切不可全信其言!想想他的那些激進舉措,廢除六國文字,統(tǒng)一度量衡貨幣,這不正是讓大秦統(tǒng)一后,六國遺民心生怨恨的源頭嗎?如此做法,豈不讓大秦四面楚歌?”
嬴政聽后,心中暗自感嘆。
車同軌、書同文,這是李斯的主張,也是嬴政內(nèi)心的愿景。
這舉措對大秦的長遠未來及統(tǒng)一大業(yè)大有裨益。
然而,馮去疾對此持有異議。
他并非全盤否定,而是認為李斯的方案推行得太快。
若能逐步推進,歷經(jīng)長久歲月,民眾的反感或許不會如此強烈。
馮去疾的見解,并非盲目守舊,而是有一定道理。
大秦當(dāng)前因徹底廢除六國文字及度量衡貨幣,已使眾多百姓陷入困境,這無疑會引發(fā)民怨。
若步伐放緩,確能減少此類沖突。
簡而言之,馮去疾認為步伐太快,容易招來災(zāi)禍。
王翦出面了!
但關(guān)鍵在于,決策者是嬴政。
嬴政凡事皆欲創(chuàng)新,成為唯一。
嬴政一統(tǒng)六國后,自封始皇,推行文字、車軌、度量衡之統(tǒng)一。
其志更在吞百越,征匈奴。
盡管渴求長生,然嬴政深知此愿難遂,故急于成就大業(yè),以保障后世。
他迫切推行諸多激進之策,然即便是他,麾下賢臣濟濟,面對大變革亦感力不從心,除非有超凡之才相助。
正此時,室外傳來雄渾之聲,馮去疾知是王翦至。
“武成侯?”
馮去疾驚回首。
王翦大步流星,至嬴政前跪拜:“微臣王翦,拜見陛下!”
“老將軍免禮,請坐。”
嬴政抬手示意。
王翦轉(zhuǎn)身,馮去疾起身讓座,二人對坐。
嬴政坐北朝南,群臣分列兩側(cè)。
古時右為尊,若無他人,馮去疾作為右丞相自當(dāng)坐最右。
然王翦一至,馮去疾不得不讓。
雖馮去疾為丞相,百官之首,但侯爵身份尊貴,尤其王翦身為武成侯,大秦?zé)o人能及。
加之其威望極高,無人敢與之并肩。
“老將軍此行匆匆……”
嬴政問道,“所為何故?”
“為老夫那不孝子而來?!?/p>
王翦抱拳道,“犬子為陛下添憂,老臣特來請罪?!?/p>
原來,王翦正在封地養(yǎng)老,接王賁書信,言其接到密報,疑趙高為趙國余孽,欲害皇帝。
為保護皇帝,王賁與李斯合謀除趙高,卻因此獲罪,望王翦前來相救。
“武成侯,真是教了個好兒子啊。”
馮去疾沉聲道,“竟與李斯逆臣勾結(jié)。
武成侯,你戰(zhàn)功赫赫,但切勿以權(quán)壓法,輕易包庇!”
“老夫未料,百官之首,竟出此言!”
王翦聽后嘆息,“可悲,可悲……”
“可悲?”
馮去疾一愣,“武成侯何出此言?”
“身為百官之首,自當(dāng)公正無私?!?/p>
王翦道,“對則對,錯則錯,此乃丞相之表率。
你言輕易包庇,意指老夫因功高便欲以權(quán)壓法,脅迫陛下?此念何其荒謬!若我有此念,當(dāng)即辭官,以免愧對皇恩!”
馮去疾聞此言,怒不可遏,幾欲昏厥。
“你這狡猾老匹夫,眾人皆知你詭計多端,反咬一口倒是利索?”
馮去疾沉聲反駁:“武成侯口才了得,我不過提醒你公正行事,你反倒疑心起我來了?”
嬴政見狀,擺手制止:“二位愛卿,皆大秦棟梁,不可爭執(zhí)。
老將軍,王賁犯錯,你有何見解?但說無妨!大秦重軍功,以老將軍之功勛,朕斷不輕罰王賁?!?/p>
大秦素以軍功為重,王翦之功,無人能及。
王賁即便犯下大罪,或有赦免之可能。
“陛下隆恩,老臣惶恐?!?/p>
王翦抱拳,“老臣一生盡忠,豈會因不孝子令陛下為難?”
馮去疾聞此,忙道:“武成侯能如此想最好,老夫素來敬仰武成侯,定不會無端生事?!?/p>
馮去疾與王翦本無深仇,僅在伐楚時,王翦帶走大軍,致大秦空虛,馮去疾曾諫言秦王,憂其反叛。
除此,二人并無嫌隙。
王翦亦無意爭端,若非王賁牽涉其中,他才不愿涉足。
王翦心道,王家軍功顯赫,天下太平,家人理應(yīng)退隱享樂。
過分出頭,反遭人誹謗,被皇上誤解,實為不智。
王翦一出,滿朝皆服。
但兒既已卷入,他豈能坐視?
“此事,老夫比你馮相清楚?!?/p>
王翦道,“老夫因接王賁書信,才匆匆趕來。
聞聽王賁與李斯已被囚?”
“正是。”
嬴政答,“老將軍放心,王賁雖在獄中,未受刑也未挨餓?!?/p>
“犬子無知,煩擾陛下?!?/p>
王翦道,“犬子與李斯察覺趙高圖謀不軌,設(shè)局欲除之,不料驚擾陛下,實屬不該!”
馮去疾聞言,臉色大變:“武成侯,你恐有誤?”
“何誤之有?”
“哪里是設(shè)局,實乃李斯與趙高心懷不軌,欲謀反!你兒王賁與之同流合污,恐牽涉甚深!武成侯,你為大秦忠心,此事不容含糊!”
“馮相言之需有據(jù)。”
王翦鎮(zhèn)定道,“王賁信中言明,他們先發(fā)現(xiàn)趙高不軌,為防打草驚蛇,才布此局。
未及解釋,便被囚,怎能定其反罪?”
“呵呵,聽說李斯被捕之際,自行承認與趙高勾結(jié),只求速死,這樣的人,怎會無辜?”
馮去疾反駁,“武成侯此言,未免草率!”
王翦反問:“馮相,你可曾親眼見到他們?nèi)?** ,或目睹李斯被捕?”
馮去疾一時無言:“雖未親眼目睹,但……”
“未見便質(zhì)疑我的說法?”
王翦打斷,“既然都未親見,那便全是臆測!何不請陛下召見二人,一問即明。”
馮去疾搖頭:“審問之下,他們定會否認,百般推脫?!?/p>
王翦反問:“未知 ** ,何以斷定是推脫?若事實確鑿,推脫無用;若確有冤屈,馮相身為百官之首,豈能坐視冤案?如此作為,我為你感到羞恥!”
馮去疾氣得說不出話,身為右丞相,這等羞辱,即便是御史大夫也不敢施加。
但對方是王翦,他確有資格輕視馮去疾。
嬴政笑道:“也好,召王賁、李斯前來,細細審問。
若有冤情,不可枉殺大臣;若真謀反,再狡猾也會敗露?!?/p>
“遵命!”
王翦抱拳道,“陛下英明,老臣佩服!”
馮去疾無奈點頭。
“傳王賁、李斯!”
不久,王賁、李斯被押至殿中,二人皆戴腳鐐,行走有聲。
王賁步伐穩(wěn)健,腳鐐似乎無礙;而李斯則神色萎靡,腰被腳鐐壓彎。
“罪臣王賁,拜見陛下!”
“罪臣李斯,拜見陛下?!?/p>
“李斯、王賁,你們可知罪?”
馮去疾厲聲問道,“你們心懷不軌,罪該萬死!若還有為臣之心,今日休要狡辯欺君!”
“馮相所言極是?!?/p>
王賁道,“我等對陛下,自是忠心耿耿!”
“忠心耿耿?”
馮去疾冷笑,“好一個王賁,本以為你忠孝兩全,沒想到也如此狡詐!說,你是如何被李斯蒙蔽,助紂為虐的?”
聽聞馮去疾之言,嬴政亦顯驚訝。
馮去疾反應(yīng)迅速,見李斯后,為徹底扳倒他,瞬間指稱王賁受李斯蒙蔽。
如此,王賁之責(zé)可輕易洗脫,且憑軍功,安然無恙。
然而,馮去疾忽略一事。
王賁之舉,實則是嬴政之意,除非目的達成,否則李斯難逃此難。
“馮相誤會了……”
王賁道,“我與李相,得知趙高逆謀,為陛下安危,設(shè)此局?!?/p>
“胡說八道!”
馮去疾怒斥,“若真如此,李斯被捕時,為何高呼受趙高所騙,一心求死?”
李斯聞言,稍作猶豫,答道,“當(dāng)時疑趙高有同伙,故作此態(tài),未料馮相緊追不舍?!?/p>
此言一出,馮去疾愕然。
此等托詞,竟是李斯所想?
實則,此乃嬴政之意,命王賁轉(zhuǎn)告李斯。
為何貶王賁侯爵,囚于獄中?
意在令王賁告知李斯,陛下將設(shè)法保其性命,令其求生,戴罪立功,再為朝廷效力。
李斯聞訊,淚如雨下。
犯大錯而陛下仍厚愛,令其雄心再起。
君命如山,既得寬恕,李斯信心滿溢。
為求自保,李斯百般辯解。
“你,信口雌黃!”
馮去疾怒斥,“李斯,你竟出爾反爾!”
確為反爾,但非虛言,實為遵旨求生!
“馮相,你我間隙已久,我心自明?!?/p>
李斯道,“但你此刻落井下石,有失風(fēng)度……”
“你說什么?”
“我李斯,對大秦忠心耿耿,你背后挑撥,與六國降臣無異!”
“ ** 之徒!”
馮去疾怒喝,“你反咬一口?若為陛下,何不早說?”
“趙高近侍陛下,我若輕率行動,雖壞其計卻可能危及陛下!”
李斯道,“因此,我與王將軍私下籌謀,先由我以左丞相之名制衡趙高,待趙高一除,我佯裝被擒,王將軍再查其余黨,一并擒拿。
皆是為陛下考慮!”
王翦聞言,道:“雖你二人心意良好,但驚擾陛下確為事實!依我看,除趙高之功與驚擾陛下之過,兩相抵消,既不獎亦不罰,若再私自行事,嚴懲不貸!”
“多謝武成侯體諒!”
李斯躬身行禮。
馮去疾愕然,這就完了?
功過相抵,實為僥幸!
“陛下,若輕易放過此二人,何以服眾?”
馮去疾道,“若他日再有私下行動,心懷不軌者,后患無窮!”
“正是!”
王翦附和,“私下行動,大錯;除奸救君,大功。
往后,不可私自行事!”
嬴政點頭:“武成侯言之有理,此次二人未稟報便擅作主張,朕不悅。
但念其救駕有功,既不賞亦不罰……”
且慢……馮去疾心中暗驚,這豈不是和稀泥?
“陛下,不如召集隨行百官,聽聽大家的意思?!?/p>
“也好,傳令,召百官前來!”
不久,百官齊聚。
“拜見陛下!”
見王翦與馮去疾在場,百官皆驚。
“李斯、王賁,你二人將適才之言,再述一遍。”
“遵命!”
李斯與王賁復(fù)述。
隨后,嬴政問:“馮相以為不可信,武成侯則以救駕之功為由,主張不賞不罰,既不寒百官之心,亦能警示他人,眾卿以為如何?”
“陛下,微臣以為,李斯之言,真假難辨!”
“陛下,末將以為,李斯與王賁雖有錯,但本意為陛下,陛下應(yīng)勉勵群臣,莫使百官寒心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