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啟稟陛下,每年收稅時,自愿上交糧食交與糧倉,多交的部分將會記錄在冊?!?/p>
“交滿十年后,老了以后沒有勞動能力的百姓,也可以憑記錄到糧倉取糧?!?/p>
由于整個開封府官員在百姓的心中有公信力再加上小麥產量高,家家都有余糧,自然會有百姓來交糧。
所謂農田按官田的標準收稅,完全是因為朱元璋只看了兩人,而那兩人多交糧恰好和官田的稅一樣罷了。
開封府知府將事實一五一十地說出來,末了還老淚縱橫地趴伏在地:“老臣絕無半字虛言,陛下到開封查證便知。”
朱元璋愣在原地,難道真是他錯了?
他又轉念一想,這糧倉如何能放下如此之多的糧食,難道這些官員真的能忍住這樣一筆大財不管,眼睜睜看著嗎?
“你們頒布這法令尚且未滿十年,糧倉的糧食只會越來越多?!?/p>
“開封府人口不少,你們的糧倉如何能裝得下如此之多的糧食,你們還說沒有從中貪污!”
林桐微微抬起腦袋,但依舊不敢直視圣顏,低頭看著地板:“陛下,我們與一些土地貧瘠之地的糧商有契約,他們一律在我們開封糴米?!?/p>
“這糧倉并非會裝滿,我們只要留下足夠周轉的一部分,剩下的售賣出去就可以換成銀兩存儲起來。”
“我們每過一筆賬都會貼到糧倉的大門上進行公示,絕對公正透明。”
朱元璋半晌說不出話,臉上掩蓋不住的震撼。
如果真是這樣,這開封的百姓對未來有了盼頭,為了以后能過上閑適的老年生活,只會更加努力地奮斗。
而且與土地貧瘠之地的糧商簽訂契約,這樣他們的糧食供給就有了保障,不再為缺糧、糧貴而憂心。
開封府這般做法可謂是十分全面,這不僅不該罰,反而還應該大賞。
朱元璋龍顏大悅,但是看到依舊跪在地上的三人,又倍感無措。
為了讓自己的內心好受些,朱元璋只好親自將跪在地上的三人扶起來,寬慰道:“這段時日苦了幾位愛卿了?!?/p>
三人即使內心有多大的委屈,都不能在朱元璋面前表現出來,只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,低垂著腦袋謝恩。
第二天早朝,滿朝文臣見三人已經精心梳洗了一番,完全不見之前的狼狽,心里咯噔了一下。
果不其然,朱元璋在朝堂上宣布:“經徹查,開封府知府高冠,知州林桐,都司林思風無罪?!?/p>
“念開封府治理有方,賞百畝良田,白銀一千兩。但因私自屯糧不予上報,閉門思過一月?!?/p>
“戶部迅速前往開封徹查糧倉明細?!?/p>
“皇上,此事還需細查才可定奪,怎可如此輕易就讓他們脫罪了?!?/p>
朱元璋冷笑:“是非對錯咱都看在眼里,愛卿還是少操點心為好?!?/p>
開封貪墨被翻案,消息順著夏末的風吹到了鹿邑,百姓們知道之后歡欣鼓舞。
“太好了,蘇大人是被冤枉的!”
“這圣上也太過莫名其妙,一言不合就抓人。”
“噓!莫要被有心之人聽到,小心自己的腦袋?!?/p>
林都司等人被朱元璋留下來招待還沒回來,沒有他的命令蘇牧還是待在牢里頭。
但看今日獄卒的態(tài)度,蘇牧就知道離自己解禁的時候不遠了。
而戶部的人已經將開封設在各處的糧倉詢了個遍。
經打聽才知道,開封府還會將失去土地的人,甚至是乞丐安排工作,以工代賑,廣受好評。
最讓他們驚訝的并不是這個,而是貼在糧倉門口的賬單。
上面清晰地羅列了,糧食數量、單價、總數、總價。
用幾條橫線隔開組成一個表格,簡單明了,一眼就能看明白。
戶部在這里待了幾日,已經有些樂不思蜀了。
無他,這開封府地大物博,尤其是那鹿邑,井井有條,物產豐富,往來商人絡繹不絕。
這開封,果真是十分神奇。
不過這民風也實屬詭異。
戶部回來稟告時,講到民風時,支支吾吾地說不出來。
朱元璋發(fā)令,他們才回答。
“開封官員常說‘當官不為民做主,不如回家種紅薯’?!?/p>
朱元璋聽了撫掌大笑,是了,這官員若不為民做主,那還不如重新回去當個泥腿子。
“既然是好話,為何還支支吾吾地不說?”
“但是他們還說,這百姓好了,才會信他們,才比較方便……”
“比較方便什么?快點說出來,咱不治你們的罪!”
“才比較方便搜刮民脂民膏!”
“這話是誰說的?!”
朱元璋大喜大怒,一整個大喘氣,這開封府官員當真這么不禁夸,這會兒又出現了貪官。
“是鹿邑縣縣令蘇牧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