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:絕境逢生,破局之思
建安十三年,荊州,襄陽城。
劉諶悠悠轉醒,只覺頭痛欲裂,腦海中無數(shù)陌生的記憶如潮水般翻涌。他緩緩睜開雙眼,入目是破舊的房梁與滿是灰塵的蛛網(wǎng),身下是冰冷潮濕的稻草,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腐臭與霉味混合的刺鼻氣息。
“我……這是在哪里?”劉諶喃喃自語,聲音沙啞干澀。還未等他理清思緒,原主的記憶便如決堤的洪水般向他襲來。
原來,他如今身處的是荊州牧劉表府邸的柴房。而他,并非真正的劉諶,而是來自千年之后的靈魂穿越至此,附身到了這位漢室宗親的身上。此時的劉諶,生母早亡,嫡母蔡氏掌權,對他這個庶子向來不聞不問,甚至多有苛待。
更糟糕的是,他的庶兄劉琮,在蔡氏的縱容下,與襄陽城的縣丞暗中勾結,覬覦他從生父那里繼承的一處封地。那封地雖不大,卻土地肥沃,且地處交通要道,極具戰(zhàn)略價值。劉琮為了得到封地,設計將劉諶騙入柴房并鎖了起來,企圖就此將他困死,然后偽造一份遺書,順理成章地奪取封地。
“真是好狠的心腸!”劉諶忍不住咬牙切齒,心中涌起一股憤怒與不甘。在原本的世界,他熟讀歷史,知曉三國這段風云變幻的歷史中,各方勢力勾心斗角,權謀紛爭不斷。卻沒想到,自己剛穿越過來,就陷入了如此絕境。
劉諶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,他深知,在這危機四伏的環(huán)境中,慌亂無濟于事。他開始仔細梳理原主的記憶,試圖從中找到一絲轉機。原主雖是庶子,但生性善良,喜好結交賢能之士,平日里對一些寒門學子多有資助,在荊州城內(nèi)也頗有些薄名。
“難道,我的機會就在這些人身上?”劉諶暗自思忖,目光堅定起來。他知道,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,劉琮隨時可能動手,自己必須盡快想出破局之法,否則,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條。柴房內(nèi)光線昏暗,劉諶坐在稻草上,眉頭緊鎖,大腦飛速運轉,一場與命運的博弈,在這小小的柴房內(nèi)悄然拉開帷幕。
昏暗的柴房里,劉諶席地而坐,強迫自己鎮(zhèn)定下來,憑借著自身的學識與冷靜的頭腦,開始分析當前的局勢。
“劉琮與縣丞勾結,想必已在暗處布下諸多手段,想要直接脫困去找父親或是其他能主持公道之人,怕是難如登天。”劉諶一邊自言自語,一邊在地上隨意撿起一根樹枝,在泥土上寫寫畫畫。
從原主的記憶可知,荊州牧劉表如今雖未對劉琮的惡行有所察覺,但他生性多疑,對權力把控極嚴,絕不容許他人私自侵吞封地這種破壞荊州內(nèi)部穩(wěn)定的事情發(fā)生。可問題在于,劉諶如今被困柴房,根本無法接近劉表,也不知該如何將劉琮的陰謀告知于他。
“若能讓父親知曉劉琮的陰謀,憑借父親的手段,劉琮必然難以得逞。可怎樣才能將消息傳遞出去呢?”劉諶喃喃自語,手中的樹枝在泥土上劃出一道道凌亂的痕跡。
劉諶又想到,自己在荊州并無多少真正的心腹力量,那些平日里與他交好的人,此刻也不知是否已被劉琮監(jiān)視。貿(mào)然聯(lián)系,很可能會打草驚蛇,讓劉琮提前對自己下殺手。
“不能輕舉妄動,每一步都必須謹慎?!眲⒅R深吸一口氣,努力讓自己的思緒更加清晰。他意識到,破局的關鍵在于找到一股能夠信任且有能力幫助自己的力量,這股力量既要能避開劉琮的耳目,又要能接近劉表,將真相告知于他。
突然,劉諶眼前一亮,他想起原主記憶中那些曾經(jīng)資助過的郡學寒生。這些寒生大多出身貧寒,卻心懷壯志,對原主的資助感恩戴德。而且他們身份低微,平日里不被劉琮等人放在眼里,或許可以成為自己破局的關鍵。
“對,就是他們!”劉諶握緊手中的樹枝,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興奮與決絕。只要能與這些寒生取得聯(lián)系,憑借他們對自己的忠誠,或許就能將消息傳遞出去,進而揭露劉琮的陰謀,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。但緊接著,新的問題又擺在了他面前,如何在這柴房之中,設法向外界傳遞消息,找到那些寒生呢?柴房四周封閉,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,離地足有兩人多高,且窗戶上還釘著幾根粗實的木條,想要從窗戶逃脫或是傳遞消息,談何容易。
劉諶站起身來,在柴房內(nèi)踱步,目光在四周的墻壁、窗戶以及那扇緊閉的門上不斷掃過,苦苦思索著傳遞消息的辦法。每走一步,稻草便在腳下發(fā)出“簌簌”的聲響,仿佛在為他焦急的心情打著節(jié)拍。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,劉諶額頭上漸漸沁出細密的汗珠,他知道,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(jīng)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