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元七年(1378年),吳國君王吳煬帝大興土木,沉迷享樂,橫征暴斂,宦官專權,民怨沸騰。
至太和七年,吳煬帝三次征伐順寧國,勞民傷財,百姓不堪重負。文元十八年,百姓揭竿而起,號稱“天和起義”。官軍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大片城池落入義軍之手。文元二十三年,吳煬帝自知大勢已去,自盡于寢宮,吳國自此滅亡。
天下大亂,群雄并起,終歸五分:
? 燕(朱清宇,文元三十五年建立)
? 羽(李詠春,文元三十五年建立)
? 秦(商韋,文元三十九年建立)
? 楚(孫毅,文元四十四年建立)
? 金(耶律古尊,文元四十六年建立)
五國商議,為示和平,于文元五十一年啟用年號“太平”。
?
太平元年,陰山中。
幾匹快馬如電般穿梭樹林之中,后方塵土飛揚,燕軍緊追不舍。
馬背之上,一名將軍滿面焦急,身后數(shù)騎急促隨行。眼見追兵將至,一人高聲喊道:“將軍快走,我等斷后!”
話音未落,他便率人掉頭殺向追兵。那“將軍”一咬牙,策馬向南。
三十里后,坐騎嘶鳴,口吐白沫,轟然倒地。將軍護住懷中之物飛身落地,展開衣襟,赫然見懷中裹著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!
他再度起身,踉蹌前行,方行十里,又聞馬蹄震天,回頭一望,追兵殺至!
前方破廟殘敗,他沖入廟內,跪倒在佛像之前,低聲禱告:
“在下羽將李云龍,奉羽帝之命征伐燕國,不料兵敗古文城。望佛祖憐憫,救救犬子?!?/p>
說罷,重重磕頭幾下。云龍(羽帝親封的十大將軍之一)撫摸嬰兒最后一眼,將其輕輕放于佛像前,又從懷中取出一塊玉佩,放于嬰兒襁褓之中。
李云龍深吸一口氣,毅然沖出破廟,將燕軍引至林中。他最終被圍亂刀砍死,尸身無存。
廟內,那嬰兒嗚嗚啼哭。片刻后,一道人影自佛像后閃出,悄然將嬰兒抱走。
?
十七年后,太平十七年,德州·鴻雁寺
鴻雁寺內,主持張云飛,江湖代號“太白”,昔年林榜排名第六十三,兵器有青龍偃月槍、雙面梨花劍與百里飛刀,因厭江湖殺伐,歸隱出家。
他喚來一位身高八尺三寸、英俊挺拔的青年,立于寺門。
“弘景,你上山已有十七年,是時候下山歷練。江湖路遠,切記:不助邪,不違義;不得隨意暴露為師之名。你大師兄王昭如今在太京,乃羽國左將軍,若有危難,可尋之。”
青年名曰李弘景,正是當年廟中嬰兒,張云飛所救,并授其兵法與武藝。
李弘景跪拜叩首:“師父教誨,弟子謹記?!?/p>
張云飛拉起他的手,將一封信與一袋碎銀塞入他掌中,又牽來一匹通體發(fā)白、如玉發(fā)光的寶馬——照夜玉獅子,馬背上橫掛一桿青龍偃月槍。
“這是為師贈你之物。去吧,江湖之大,風雨自擔?!?/p>
李弘景再次伏地磕頭,起身飛身上馬,一路向東北而去。
?
(第一章完)
欲知后事如何,請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