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大的雨點砸在長安城的青瓦上,匯成渾濁的水流,沿著屋檐嘩啦啦地淌下。
"篤、篤篤……篤篤篤!"
急促、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的敲門聲,突兀地響起,壓過了風雨聲,砸在長安城永興坊一處僻靜小院的木門上。
院內(nèi)正屋里,油燈昏黃的光暈勉強驅(qū)散一隅黑暗。
林默正就著這微弱的光,小心翼翼地將幾味曬干的草藥分門別類。
他穿著一件半舊的青色圓領袍,身形略顯單薄,但眉宇間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沉靜。
聽到敲門聲,他手上動作一頓,眉頭下意識地蹙了起來。
"這雨夜來訪,倒是稀罕。"*
他放下草藥,沒有立刻起身,因為他聽見那雨中還有馬匹踱步的聲音。
"稍候。"
林默揚聲應道,聲音不高,卻清晰地穿透雨幕。
他整了整衣襟,眼中閃過一絲思索,走到門邊,拔下了門閂。
"吱呀——"
門剛開了一條縫,一股裹挾著雨水的冷風便猛地灌了進來,吹得油燈的火苗劇烈搖晃,幾乎熄滅。
門外,昏暗中立著三個人影。
為首者,身形瘦削,裹在一件深色油布斗篷里,帽檐壓得很低。
但當他微微抬起臉,借著屋內(nèi)透出的微光,林默清晰地看到了那張臉——面皮白凈得幾乎沒有血色,下頜光潔,眼角帶著幾道細密的皺紋,眼神銳利如鷹隼,透著一種久居人上的審視和不容置疑的焦急。
他身邊站著兩個同樣穿著深色勁裝、腰佩橫刀的彪形大漢,沉默地立在雨幕中,雨水順著他們的蓑衣滴落,渾身散發(fā)著生人勿近的煞氣。
為首那人根本沒給林默開口詢問的機會,一步便跨進了門檻,雨水順著他的斗篷下擺滴落在干燥的地面上。
他動作極快地從懷中掏出一塊半個巴掌大小、非金非玉的令牌,上面刻著繁復的蟠龍紋飾和一個清晰的篆字——"敕"。
"林默,林半仙?"
那人的聲音尖細而急促,帶著一種奇特的穿透力,正是宮中內(nèi)侍特有的嗓音。
林默目光在令牌上一掃,心中已有計較,從容拱手道:
"正是在下。不知公公冒雨前來,有何貴干?"
他認出了那令牌的分量,也確認了來人的身份——宮中太監(jiān),而且是能執(zhí)"敕"令的近侍!
那太監(jiān)的目光如同冰冷的鉤子,在林默臉上掃過,確認無誤后,語速更快,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:
"奉圣人口諭,即刻宣林默入宮!不得延誤!"
他刻意加重了"圣人"二字,每一個字都像重錘敲在林默心上。
"入宮?"林默眉頭微挑,語氣中帶著恰到好處的疑惑而非惶恐,"不知圣人深夜宣召,所為何事?"
他需要爭取一點思考的時間。
"天大的事!"
太監(jiān)猛地打斷他,聲音因為焦慮而更加尖銳,
"皇后娘娘鳳體……危在旦夕!圣人憂心如焚,遍召名醫(yī)束手!聽聞坊間有'小林神仙'手段通玄,特命咱家速速帶你入宮診治!"
林默眼中精光一閃,沉聲道:"原來如此?;屎竽锬秫P體違和,草民自當效勞。"
長孫皇后病危!
這幾個字如同驚雷,在林默腦海中炸開。
貞觀十年!長孫皇后!這兩年忙前忙后,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給忘了!
他心中迅速盤算著對策,面上卻不動聲色。
這雨夜宮召的分量他心知肚明——既是危機,也是機遇!
"公公稍待,容我取些器具。"
林默轉(zhuǎn)身,動作麻利地從墻角一個不起眼的藤箱里取出一個半舊的、用厚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皮囊——里面是他精心準備的、根據(jù)現(xiàn)有條件能搞到的各種"現(xiàn)代醫(yī)學"簡易工具和幾種他認為最可能派上用場的草藥粉末和濃縮汁液。
這算是他安身立命的一點"專業(yè)"底氣。
"已準備妥當,請公公引路。"
林默將皮囊斜挎在肩上,神態(tài)從容,展現(xiàn)出一派"半仙"應有的氣度。
太監(jiān)見他如此干脆利落,眼神中的焦躁略微緩和了一絲,但語氣依舊急促:
"好!跟緊了,宮門落鑰,耽誤不得!"
說完轉(zhuǎn)身就走,毫不停留。
林默最后看了一眼自己這間簡陋卻安全的小屋,油燈在風中搖曳,映照著桌案上那些未整理完的草藥。
他嘴角微揚,低語道:"看來這長安城,要熱鬧了。"
大步踏入滂沱大雨之中。身后的院門被一名侍衛(wèi)重重關(guān)上,發(fā)出沉悶的響聲,隔絕了他過去兩年在這里積累的一切"安穩(wěn)"。
冰冷的雨水瞬間將他澆透,寒意刺骨。太監(jiān)和兩名侍衛(wèi)已經(jīng)翻身上馬。
一名侍衛(wèi)牽過一匹備用的馬,將韁繩遞到林默手中。
"請上馬。"侍衛(wèi)的聲音依舊冷硬,但語氣已不似最初那般粗暴。
林默利落地翻身上馬。剛坐穩(wěn),前面的太監(jiān)已經(jīng)一夾馬腹,低喝一聲:"駕!" 三騎如同離弦之箭,沖入雨幕籠罩的坊道。
馬蹄踏在積水的石板路上,發(fā)出急促而響亮的"噠噠"聲,在空曠的雨夜里傳出老遠。
冰冷的雨水像鞭子一樣抽打在臉上、身上,眼睛幾乎無法睜開。
林默熟練地伏低身體,緊緊抓住韁繩,憑借著前面那點模糊晃動的燈籠光影,還有侍衛(wèi)高大的背影,穩(wěn)穩(wěn)地跟著。
身體在顛簸的馬背上起伏,冰冷的雨水不斷灌進領口,但他的眼神卻越發(fā)清明。
在這疾馳的馬背上,在生死的巨大壓力下,兩年來的記憶碎片,如同走馬燈般不受控制地在他腦海中急速閃現(xiàn)、碰撞。
他叫林默,曾經(jīng)是二十一世紀某醫(yī)學院大五的學生,正滿懷憧憬地準備踏入實習崗位,未來或許會成為一名忙碌但救死扶傷的醫(yī)生。
然而,一場莫名其妙的高燒之后,再睜眼,世界徹底變了樣。
沒有消毒水的氣味,沒有潔白的墻壁和刺眼的無影燈,只有漏風的破廟、難以下咽的糙米粥,以及周圍人那熟悉又陌生,充滿古意的語言。
他成了一個孤兒,一個在貞觀初年某個寒冬,餓暈在長安郊外破廟里、僥幸沒凍死的"小乞丐"。
最初的震驚、恐懼、絕望幾乎將他吞噬。
他用了很久才確認,自己不是在做夢,也不是精神分裂,而是真的穿越了,穿越到了大唐貞觀年間——那個被后世無數(shù)文人墨客歌詠的盛世開端。
活下去,成了唯一的目標。
現(xiàn)代人的靈魂在古代的求生,遠比他想象的艱難百倍。
他不懂耕種,沒有戶籍,力氣也遠不如那些真正的貧苦少年。
就在他以為自己會餓死或者凍死在貞觀盛世的某個角落時,他的"金手指"覺醒了。
那是一次偶然,他餓得頭暈眼花,看到一個同樣面黃肌瘦的小乞丐捂著肚子痛苦呻吟。
或許是醫(yī)學生的本能,或許是絕望中的靈光一閃,他下意識地模仿著曾經(jīng)在電視劇里看過的"神棍"模樣,指著地上一個干硬的、不知被誰丟棄的臟饅頭,用盡力氣,用一種自己都覺得玄乎的語氣對那小乞丐說:"信我!此乃……消食神餑餑!心誠則靈,食之痛消!"
他的本意,是覺得對方可能只是餓過了頭胃痙攣,一個饅頭下去或許能緩解,順便……或許能分自己一小塊?他根本沒指望那話能有什么效果。
然而,奇跡發(fā)生了。
那小乞丐看著他當時因為饑餓和寒冷而顯得異常"超脫"的眼神,又看了看那個臟饅頭。
或許是求生的本能壓倒了一切,他竟然真的露出一種近乎虔誠的渴望,一把抓起饅頭,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,嘴里還含糊不清地念叨:
"信!我信小林哥!消食!消食!"
就在那小乞丐咽下最后一口饅頭,帶著期盼看向林默的瞬間,林默感到自己仿佛被一道微弱卻清晰的電流擊中!
一種難以言喻的"感覺"流過四肢百骸。
緊接著,那小乞丐臉上的痛苦之色竟真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緩解了,他驚異地摸了摸肚子,瞪大了眼睛看著林默:
"不…不疼了!真的不疼了!小林哥,你是神仙!你真是神仙!"
那一刻,林默如遭雷擊。
不是因為被叫神仙,而是他清晰地"感知"到,有一股極其微弱、卻真實存在的"力量",從那個小乞丐身上傳遞出來,匯聚到了自己身上。
同時,一個模糊卻核心的"規(guī)則"烙印般出現(xiàn)在他意識深處——
欺詐師:言出法隨,信者成真。信眾愈多,信念愈誠,則所言愈可成真。然,逆天改命,所需信力如淵如海!
這就是他的金手指——一個名為"欺詐師"的詭異能力。
他說出的話,或者寫下的文字,只要有人真心相信,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現(xiàn)實,讓那話語成真!
但有個鐵律:效果越離譜、越違背常理、越"不可能",需要的"信徒"數(shù)量就越多,而且是指數(shù)級的增長!
比如,讓一個餓肚子的人暫時感覺不餓,可能只需要一兩個人深信不疑;但要讓一個重傷瀕死的人瞬間痊愈,那需要的可能就是成千上萬、甚至更多狂信徒的信念堆積!
明白了自身能力的林默,在最初的狂喜之后,感到了更深的寒意。
這能力是把徹頭徹尾的雙刃劍,用好了是通天梯,用不好就是催命符!尤其是在這個皇權(quán)至上、對"怪力亂神"既敬畏又警惕的時代。
他給自己定下了鐵律:低調(diào)!謹慎!茍?。〗^對,絕對,不能碰觸皇權(quán)核心和那些真正逆天改命的事情!
他的目標,只是利用這點能力結(jié)合自己那點可憐的現(xiàn)代知識,在民間混個溫飽,最好能攢點小名氣,安全地活下去。
于是,"小林神仙"或"林半仙"的名號,開始在長安城底層和京畿附近的村落里,以一種相對低調(diào)的方式流傳開來。
他利用"欺詐師"能力的"低功耗"模式,結(jié)合一點點現(xiàn)代常識,創(chuàng)造了不少所謂"神跡":
他根據(jù)對天氣的細微觀察,在某個村子水源將枯的時節(jié)前,故意裝模作樣地"夜觀星象",然后一臉凝重地告訴里正:
"天象示警,月余恐有微旱,宜早儲水。"
起初無人信,但當他用能力讓幾個半信半疑的老人"感覺"到異常干燥后,恐慌開始蔓延。
相信的人多了,他那句"微旱"的預言在現(xiàn)實中的影響被無形放大,那年的確比往年稍旱,但因為提前儲水,損失極小。
于是,"林半仙料事如神"的名頭就傳開了。
他付出的"信力"成本很低,因為"微旱"并非完全不可能,且他利用了已有的氣象征兆。
還有一次,某個小村落爆發(fā)了輕微的痢疾恐慌,人心惶惶,甚至有巫婆跳大神。
林默趕到,先是用沸水煮過的布清潔了水源地,然后采集了一些具有輕微收斂止瀉作用的常見草藥,熬煮成湯。
在分發(fā)時,他故弄玄虛地用朱砂在黃紙上畫了些誰也看不懂的"符",燒化后混入藥湯,稱之為"凈穢神符水"。
他端著藥碗,對著聚集的村民,用充滿信念感的語氣說:"飲此符水,心誠則疫氣自消!"
村民在絕望中抓住救命稻草,紛紛選擇相信。
在集體信念的加持下,這碗簡單的草藥水,不僅發(fā)揮了其本身的藥效,強大的安慰劑效應和微弱的"欺詐師"現(xiàn)實扭曲力疊加,效果出奇的好,很快控制了病情。
這次消耗的信力相對前兩次較高,因為"治病"的難度更大,但好在范圍小、病情輕、他的草藥本身也有效,加上村民集體信念集中,勉強支撐住了。
靠著這些小打小鬧,林默在民間,尤其是在受過他恩惠的底層民眾中,積累了相當?shù)拿?/p>
他的"小林神仙"稱號,帶著三分敬畏,七分感激。
他也攢下了一點家當,搬出了破廟,在長安城永興坊租了個小院,也算是在這個陌生的時代暫時安定了下來。
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