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不希望謝云嫣這個角色再被貼上褒義的天真可愛一往情深,或是貶義的傻白甜戀愛腦之類的標簽。
這年頭誰還喜歡這種傻白甜的“智障”角色???
一方面是人設太扁平,純粹就是凸顯其他人高光的工具人,另一方面也是演員演技太差。
在傻白甜里,“甜”是最難表現(xiàn)的,但“傻”可太好表演了,說句不禮貌的話,不少演員本色出演都可以。
但謝云嫣不一樣。
如果她太傻,她根本不會知道父親和其他人在做什么事,如果她太聰明,她就會變成像謝相和齊帝一樣的人,精致的利己主義者。
可她偏偏是謝云嫣。
是一個看春風不喜,聽夏蟬不煩,看秋風不悲,看冬雪不嘆,看滿身富貴卻懶察覺的少年人,也是一個游離于權力斗爭和政治交易的局外人。
謝相喜歡女兒的這種少年意氣。
就像《雷雨》中,腐朽的周樸園無比喜歡周沖身上的青春氣,從小兒子身上,他能看到曾經(jīng)那個年少氣盛、意氣風發(fā)的自己短暫復活。
從小說來看,曾經(jīng)的謝相也是一個正直少年,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。
然而在幾番宦海沉浮之后,他意識到英雄是拗不過權力的,于是把這一切都徹徹底底地出賣了。
他做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政治投機,連同那些失地百姓一起,賣了個好前程。
但和已經(jīng)變成惡龍的謝相不同,謝云嫣仍然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。
沈瑜和蕭景衡還有自己的家族仇恨,和自己的前途利益牽涉其中,她就是純粹地站在百姓和大義的角度上。
她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對的,然后就去做了。
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
與其說是戀愛腦上頭,顧今昭更愿意把謝云嫣的行為解釋為她在家國難兩全之中,做出的鄭重其事的抉擇。
盤到這里,謝云嫣這個角色的性格和邏輯已經(jīng)能讓顧今昭相信,人設也立住了。
但這種詮釋的難度非常高。
哪怕在現(xiàn)實里,大多數(shù)人也是幫親不幫理,希望自己的親人朋友無條件地站在自己這邊。
在有限的出場時間里,顧今昭要把這個邏輯講明白,還要讓大家能接受,實在太難了……
不過這可能就是屬于表演的魅力,要把很復雜的東西,通過細微至極的表演傳達出去。
好在原著對謝云嫣著墨過少,這也就意味著她自己的發(fā)揮空間很大。
顧今昭還是想要去試一試,她不想讓自己的角色僅僅只作為一個無聊的工具人而存在,她想賦予她們自己的靈魂。
這段時間除了練習演技,設計細節(jié),顧今昭還要讓要自己在鏡頭里足夠好看。
所謂顏值即正義,絕對不是虛言,整個世界就是個巨大的卡顏局。
哪怕是反派,只要夠好看,那絕對是世界的錯,能激起一幫觀眾的憐愛。
同理可得,只要顧今昭在劇里足夠驚艷,總會有那么一兩個三觀跟著五官走的觀眾能get到她這么做的理由,甚至幫她找理由。
于是顧今昭在系統(tǒng)課程和現(xiàn)實里苦練儀態(tài),什么天鵝頸更是練了一套又一套,起碼要把外在的世家貴女的儀態(tài)給對上——否則那就是穿著龍袍也不像太子。
如果她在劇里脖子前傾又駝背,走路蹦蹦跳跳,搖頭晃腦五官亂飛,觀眾別說理解了,看見她估計只有煩躁。
于是顧今昭每天下樓扔垃圾都是挺直腰背、收緊下巴、目不斜視,手里的垃圾袋都拎出了一種提著花籃去葬花的架勢。
就連玩手機都戒了,實在要玩也是青蛙趴,整個人隨時隨地保持貴女狀態(tài)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等進組做造型的時候,顧今昭站在那里就把劇組的影樓裝穿出了高級定制的感覺。
看上去就是兩個字——輕盈。
《青云臺》的服裝挺講究,整體偏宋制,本來就很適合顧今昭這種高挑的身形,精心盤出的發(fā)髻也顯出她的頭型優(yōu)越。
郭楊二位導演請的妝造團隊是有審美的,既沒有用厚得像拖把的發(fā)包,也沒有在顧今昭頭上堆砌一些活像違章建筑的流水線發(fā)飾。
時尚是個圈,現(xiàn)在的古裝劇又回歸了千禧年的塑料頭飾和五彩紗衣,什么都往身上招呼,讓人看著就覺得很吵。
像《青云臺》這種偏復原的耐看風格反倒讓人覺得眼前一亮。
造型師給顧今昭做的發(fā)型是雙蟠髻,是宋代少女的經(jīng)典造型。
簡單形容一下的話就是兩個環(huán),中間壓了一下,這樣就有一種龍鳳飛舞之前蟠在頭上的感覺,活潑飄逸,所以也可以叫作“龍蕊”或者“鸞髻”。
這種發(fā)型還挺符合謝云嫣的性格——既是天真活潑的少女,心里又自有丘壑。
明明是閨閣少女,又以“潛龍”自居,其中巧思可見一斑。
造型師給顧今昭配的發(fā)飾也很簡約,主要是一對掐絲絨花,是春天的海棠花,也是謝云嫣的概念花。
同樣是在春天開放,風吹時花落如雨,現(xiàn)代人看海棠,總是和櫻花、桃花混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。
但海棠的美,大概就是只一眼,就能讓人理解古人對她的偏愛。
雖說和牡丹一樣,是生長在貴族園林中的富貴花。但海棠卻沒有什么艷俗姿態(tài),反而極致瀟灑,外表看上去溫和嬌柔卻能耐春寒,極其堅韌。
未綻放時清冷,盛放時又是一片嫣云,是日光的寵兒,落花時又像吹雪一般飄逸輕盈又灑脫。
像顧今昭戴的這種非遺絨花也成了各大古裝劇的常客——既好看,也能當個宣傳點。
制作過程很復雜,要銅絲掐出形狀,再用蠶絲線填充內(nèi)里。材料珍貴,制作不易,諧音又是“榮華”,在當時是貴婦小姐專屬的“宮花”。
只是看起來比較簡約罷了。
雖然簡約,不像其他劇一樣頂一頭首飾,卻不會有人誤認為是丫鬟。
因為她訓練出的儀態(tài)足夠有說服力,看著就和古代仕女圖一樣,妥妥的世家貴女,天選古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