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,沈騰的老家也在襄陽一帶。
而在2000年后的襄陽一地,關于黃月英的傳說,不知道有多少咧。
但這些傳說,基本都走了兩個極端:
一方面,說黃月英丑得不行,簡直就是丑八怪的代言人,鐘無艷一般的人物。
另一方面,則說黃月英睿智無雙,天下少有,諸葛亮的諸多智慧,皆源于黃月英的耳提面命。
其實,就是用腳后跟想想,也知道這兩個傳言都很虛無了。
首先,黃承彥為當?shù)孛?,娶的又是蔡家的二千金,和劉表做了連襟的,若說黃承彥或者妻子有一個具備丑陋基因的話,都很有點匪夷所思聳人聽聞了。
二者,諸葛亮在隆中隱居,其實所謂的隱居,并非四門不出,相反地,他交友遍天下好不好?
南陽襄陽一帶,凡是有點名氣的,凡是自詡風流騷客的,哪一個不是諸葛亮的知己好友?
你以為諸葛亮高臥隆中時吹的那些牛逼,都是對目不識丁的老百姓吹的?
所以,黃家的丫頭長相如何,他能不清楚?
再者,諸葛亮的大姐嫁給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林,二姐嫁給房陵太守蒯祺,這龐家和蒯家,可是襄陽一帶赫赫有名的六大家族之二呢。
你以為諸葛亮的兩個小姐姐都是吃素的?都對弟弟的婚事一點不上心?
大概率是黃承彥主動要嫁女兒給青年俊杰,他是名流啊,肯定不好意思炫耀自己女兒如何如何的貌美如花,智慧拔群對不對?
謙虛,是儒家人的精神內(nèi)核。
因此,黃承彥一定會將自己的女兒說得如何如何的不堪,然后,“請問年輕人,有意向做我黃家的女婿不?”
對于才高八斗心比天還高一層的諸葛亮來說,能夠和襄陽黃氏聯(lián)姻,自己這個外來子立即就能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康生活,為什么不?
傻子才說不咧。
關于這些傳說,其實就連沈騰他們這些后世的襄陽人,也是不信的。
不過,信不信不重要,普通人最熱衷的就是這樣的話題,最喜歡兩極分化,反正,怎么爽就怎么來。
之所以選擇前來拜訪黃月英,沈騰并無明確的既定目標,很純粹地,就是想要拜訪這個故鄉(xiāng)名人而已。
來都來了,見一面,不好嗎?
對于諸葛家,除了尊敬之外,沈騰沒有任何其他情感,更無任何攀附之心。
從眼前的這些景致來看,諸葛家正在向著中草藥世家的方向狂飆突進呢。
可憐的,老丞相苦心孤詣留下那800棵桑樹算了白瞎了,估計都出租給別人養(yǎng)蠶織錦了。
倒是那15公頃土地,用在中草藥的種植上,會有巨大的用途咧。
這個時代,規(guī)?;N植養(yǎng)殖還沒有出現(xiàn),但在黃月英的家里,沈騰竟然看到了這種可能性正在發(fā)生。
以沈騰后世的眼光看來,諸葛家族的這個發(fā)展方向,無疑是非常有前途的。
如果有可能,沈騰甚至有想法幫助這個偉大的家族成為更加偉大的家族。因為照著這個方向發(fā)展下去,對于中華民族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。
而對于諸葛世家來說,自然更是好處多多。
無論什么時代,無論怎樣的時代,醫(yī)藥行業(yè),都是受人尊敬的行業(yè),沒有之一,只有唯一。
院落中間小塊園圃相間的小徑,卻也顯得別致優(yōu)雅。庭院中間還有一方小小的池塘,池塘邊建有一個小小的涼亭,一副造型別致的原木茶臺放置其中。
一位老夫人正坐在茶臺前,看著微弱的爐火出神。
小小的火爐上面,一把精致的銅壺,壺嘴處,冒出淡淡的白色的水汽。
鄉(xiāng)野間有微風拂面,淡淡的水汽,混合著院落里的各種中草藥植物特有的香氣撲鼻而來,尤為醒腦。
這院落中的一切,便都顯得親切無比了。
沈騰甚至在想,這諸葛家的人,每日徜徉其間,耕耘勞作,該是怎樣的幸福感覺!
緊鄰著亭子的左邊,便是一方小小的菊花圃,季節(jié)尚早,菊花根本沒到開花的季節(jié),只是一片青蔥的顏色,早有一股青澀的味道沁人心脾,讓人耳目一新。
一個十來歲扎著牛角辮兒的小孩子正在其中采摘菊花葉子。
沈騰仆一進門,涼亭里的素衣婦人便舉目望過來,只是微微點了點頭,權做招呼了。
沈騰稍微加快了一些步伐,來到亭子邊,躬身向那老夫人深鞠一躬,輕聲道:“后生小子沈騰,讓老夫人久侯了!”
黃月英明明已經(jīng)看見了沈騰進來,但她神情恍惚著,這個時候,才仿若從恍然中驚醒一般,也連忙站起來,招呼沈騰入座,道:“未亡人諸葛黃氏恭迎公子,讓公子見笑了?!?/p>
這態(tài)度,實在是太客氣了。
客氣得讓人感覺生分。
但既然來了,沈騰自然不會因為黃月英的陌生冷談態(tài)度而心生不滿的。
其實,人家黃月英這個態(tài)度,也很好理解。
不說你沈騰來歷不明,來得又莫名其妙,但說在這個時候,大家八竿子打不著的,牟然來訪,誰知道你抱著什么目的?
又有誰知道因為你的來訪,會給人家諸葛家?guī)硎裁礃拥暮蠊?/p>
既然選擇了隱居,便有許多說不出口的理由。
黃月英可不想因為一個莫名來訪的后生小子,而影響到自己家?guī)讉€孩子的未來。
二人見禮已畢,分賓主落座。
那孩童送來采摘好的菊花葉,道:“母親,可夠用了么?”
黃老夫人愛憐地撫摸了一下孩子的臉,說:“瞻兒乖,快來與客人見禮。”
那孩童便過來向沈騰見禮,奶聲奶氣地說著:“瞻兒見過……見過……”這孩子迷惑地看著沈騰,又扭頭看看母親,卻不知道怎么稱呼好了。
黃老夫人也忍不住笑了,抱歉地對沈騰說:“是老身失禮了,忘記介紹沈公子。瞻兒,見過沈公子。”
那叫瞻兒的孩童,便像模像樣地沖沈騰做了一個拱手禮,一躬到底,道:“瞻兒見過沈公子?!?/p>
沈騰連忙起身,扶住這個叫“瞻兒”的孩子。
不用講了,這個就是未來大名鼎鼎的諸葛瞻,諸葛亮的獨子。
關于這個諸葛瞻,沈騰印象最深刻的,便是在蜀漢政權隕落的時候,這個諸葛瞻將與他的兒子諸葛尚一起戰(zhàn)死在綿竹,為蜀漢政權流盡了諸葛家的最后一滴血……
正因為知道后面的歷史,所以,沈騰對眼前的這個小小孩童,一樣充滿的敬意——他不是一個像他父親那樣出類拔萃的超人,但卻是一個義無反顧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男人,是真的“拋頭顱灑熱血”,而不是喊喊口號而已。
沈騰笑著對諸葛瞻說:“叫我大兄吧?!?/p>
諸葛瞻畢竟是個小孩子,聞聽此言,立即開心地叫起來:“瞻兒拜見大兄!”
可諸葛瞻這一叫,頓時又把沈騰鬧了個大紅臉,因為按照這個時候的規(guī)矩,是要有見面禮給這孩子的,否則,就是非常失禮的行為。
況且,是你主動讓人家叫你“大兄”的。
“大兄”即“兄長”。
這個稱呼,可不是輕易就能稱呼的。
而且,他們之間,還是第一次見面呢,彼此一點熟悉度都沒有,就忽然讓人家諸葛瞻這樣稱呼自己,著實有點過分了。
說到底,這也就是后世人與前世人的習慣不同而已。
在沈騰生活的那個時代,不管熟不熟,不管什么關系,見面叫大哥,最是尊敬人不過的稱呼了。
窘迫之下,沈騰連忙伸手在身上到處摸索,這一摸不打緊,他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身上的寶貝兒還真不少呢。
主要是當初和那幾位藏地頭人結(jié)拜之時,他們贈送的東西,也都是小物件,佩戴攜帶都十分方便,更有后來與牦牛蠻王烏蘭頓巴和狼王狼岑結(jié)拜之時,沈騰什么也沒有付出,卻收獲了無數(shù)寶貝兒。
在牦牛蠻時,沈騰還收了徒弟烏蘭巴托,義子鐵托,都有無數(shù)寶貝兒敬奉。
所以,看似身無一物的沈騰,其實身上藏了許多的寶貝兒呢,連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,到底值多少錢。
沈騰當即大喜,便一股腦地掏了出來,琳瑯滿目,應有盡有,而且,還都是帶有濃烈的蠻族風格,尤其喜人。
沈騰甚至將手腕上的綠松石手串也褪了下來,放在茶臺之上,任小諸葛瞻挑選。
諸葛瞻畢竟只是十來歲的孩童,哪里有不稀奇這些的?
看看這個天珠,拿起那個藏刀,嗅嗅這個手串,再摸一摸那個牦牛骨節(jié)……
然后,再心虛地看看母親黃月英。
按照諸葛家的家教來說,沒有長輩的允許,他不敢收下任何人的任何禮物饋贈。但他畢竟是孩子,天性就喜歡這些花花綠綠平時根本就難得一見的飾品,欲要還怕,欲舍還羞的窘態(tài),讓沈騰開心不已。
黃月英難得的沒有絲毫嗔怪兒子,相反地,全程看著沈騰的窘迫,又看著他激情滿滿地獻寶,再看著兒子的饕餮模樣,臉上也難得地露出淡淡的笑意來。
許久未有的笑意了。
可能,連黃月英自己也不知道,為什么,就在這一刻,自己會變得如此輕松。
黃夫人適時給諸葛瞻解了圍:“瞻兒,喜歡什么,就拿去吧,既然是大兄送你的,不必客氣。”
諸葛瞻大喜,轉(zhuǎn)而,又眼巴巴地盯著母親,然后,再看看沈騰,諾諾地問道:“母親,大兄,瞻兒能給姐姐們也選一個不?她們一定會很喜歡的……”
黃月英和沈騰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。
黃月英道:“瞻兒還記得姐姐,是個好孩子,既然想,就做去吧?!?/p>
沈騰也非常開心地說道:“想要什么,都拿去,都拿去?!?/p>
諸葛瞻也不再挑選,雙手捧起幾件禮物,向沈騰深鞠一躬,說:“瞻兒拜別母親和大兄,瞻兒做功課去了?!?/p>
然后,便歡呼雀躍地跑了。
涼亭之中,只剩下黃老夫人和沈騰二人。
看著瞻兒跑開,再回頭看著神情顯然正常了許多的故園后生沈騰,黃月英自己也很疑問——自己有多久沒有笑過了?瞻兒有多久沒有如此開心過了?
為什么這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的到來,自己會如此放松?
其實,沈騰進到院落的時候,黃月英還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往事回憶之中,并沒有注意到沈騰什么。
然后,直到沈騰黃獻寶,黃月英才緩過神來,認認真真地觀察起這個年輕人來。
可能讓沈騰也沒有想到的是,他豪爽獻寶這一無意之舉,相當于把他自己,和黃月英所代表的諸葛家人之間的距離,一下子縮短了,縮短到可能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親近距離。
看著孩子遠去的背影,黃月英悠悠嘆了一句:“這孩子背負了太多不該背負的東西?!?/p>
這句話,像是說給沈騰聽的,但更像是說給自己聽的。
沈騰自然是懂的。
諸葛家的家教極嚴,這孩子自小就生活在諸葛亮的偉大陰影之下,日子能好到哪里去?自從開蒙之后,便基本沒有了童年所謂的“美好時光”。
黃月英又是一個嚴謹?shù)男宰樱瑢τ诤⒆拥慕逃?,從來都抓得很緊。
更因為頭頂上的父親諸葛亮的光環(huán),實在過于耀眼,但凡見到的人,無一不對小小的諸葛瞻“關懷備至”,且“期盼殷殷”,見面時的“贊譽無邊”,分別時的“再三勉勵”“諄諄教誨”……
日復一日地“關懷”下來,小小的諸葛瞻做事循規(guī)蹈矩,任何事情都求一個中規(guī)中矩,心思極重,其沉穩(wěn)的風格,已經(jīng)像個小老頭兒了。
黃月英看在眼里,疼在心頭。
從內(nèi)心里講,她并不希望兒子是這個的性子,過早地失去了童貞童趣,對于孩子的未來成長,并不是一件好事情。
但那又怎樣?
這孩子父親是諸葛亮??!
是踐行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”的諸葛孔明??!
諸葛亮對皇帝都是那個樣子,對待自己的兒子,能不嚴苛?
要知道,這對夫妻,均為智力超群的明星人物,又豈能容許自己的兒子是個普通人?
當黃月英想要改變的時候,已經(jīng)來不及了,這孩子近乎是一個機器一般,定時起床,溫習功課,定時飲食,定時休息……
更讓黃月英難以接受的,是這孩子動輒將父親諸葛亮的大名掛在嘴巴上……
唯有今天,這故園后生沈騰的到來,仿若忽然在諸葛家陰霾的天空中打開了一道天窗,讓燦爛艷麗的陽光刺了進來,頓時,這園中的一切,都顯得鮮活起來。
哦,好美呀!
黃月英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氣,混雜著春夏之交的溫暖濕潤,混雜著無數(shù)植物的芳香,混雜著泥土氣息的空氣,讓她不由得陶醉其中了……
這是生活的氣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