饑餓,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匯,它是一種持續(xù)的、無所不在的、深入骨髓的痛苦。它先是從胃部開始,發(fā)出空洞的痙攣性抽搐,繼而像千萬只螞蟻在腹中啃噬,然后這股疼痛蔓延至全身,侵蝕肌肉,吞噬理智。在下曲陽的流民營中,在如今這漫長征途的每一步里,饑餓是至高無上的法則。它剝奪了人們的尊嚴,磨滅了人們的道德,將人類文明的外殼一層層剝?nèi)ィ冻鲎钤?、最赤裸的生物本能?/p>
孫恒親身體驗著這份痛苦,但他更痛切地感受到,這份痛苦正像瘟疫般在整支隊伍中蔓延。他不再是那個只關心個人溫飽的流民,他是這支三萬流民隊伍的頭狼,胃袋的空鳴與身體的虛弱,遠不及隊伍糧袋的干癟帶來的焦灼更噬骨。每一次清點那日漸稀少的存糧——混雜著麩皮、豆渣、草根碎屑的可憐混合物——都像一把鈍刀在剮蹭他的神經(jīng)。他記得自己曾是生活在物質(zhì)極大豐富時代的工程師,對“饑餓”的理解止步于減肥和節(jié)食。但在這里,饑餓是懸在整支隊伍頭頂?shù)倪_摩克利斯之劍,是每天醒來必須面對的第一道催命符,是夜晚伴他入眠的唯一“慰藉”。隊伍的口糧像一個無底洞,無論塞進什么,都無法填滿那份永遠的空虛,也無法平息三萬張嘴巴里無聲的吶喊。
隊伍的整體面貌,已經(jīng)瘦弱得無法辨認出昔日的輪廓。一張張臉孔深陷,眼眶青黑,嘴唇干裂得像是被砂紙磨過,滲著細密的血絲。每一次呼吸,都帶著一股枯草般的腐朽味,匯聚成一片低沉的、令人心悸的嗡鳴。他看到,也感受到了,缺糧的危機是如何將這支龐大而脆弱的隊伍推向極端。
人們學會了像野獸一樣嗅探,鼻子靈敏得不可思議,能從風中辨別出遠處也許存在的腐肉氣味,或者濕泥深處藏匿的草根氣息。但這種本能不再是個人求生,而是群體性的覓食焦慮。每一次發(fā)現(xiàn)可能的食物源,都會引發(fā)小范圍的騷動和爭搶,消耗著本就所剩無幾的體力與信任。
他們的眼睛,總是不自覺地掃視著地面,尋找任何一點可能塞進肚子的東西:枯萎的草葉、樹皮、蟲卵,甚至被鼠類啃食過的不知名果核。任何一點能咀嚼的東西,都是珍寶。然而,這點滴的“珍寶”對于三萬之眾而言,無異于杯水車薪。
“孫哥…前面…前面林子好像有片野栗子樹…”趙石頭曾小心翼翼地報告,聲音里帶著一絲微弱的希望。但那片林子很快被蜂擁而至的人群掃蕩一空,連未成熟的青澀果實都被擼下,留下滿地狼藉和更多失望的眼神。
孫恒心頭一陣沉重。在現(xiàn)代社會,他連處理老鼠尸體都會覺得不適。但在這里,當李大個沉默地遞給他一只剛捕到的、瘦骨嶙峋的野兔時,他看到的不是惡心,而是維系隊伍一絲元氣的可能。他平靜地指揮:“剝皮,剔骨,內(nèi)臟深埋。肉和骨頭熬湯,湯水分下去,骨頭砸碎分給有孩子的?!彼H自看著那點可憐的肉和骨頭被投入沸騰的大鍋,肉香飄散時,無數(shù)雙眼睛如同餓狼般盯著那口鍋,秩序在香氣的誘惑下?lián)u搖欲墜。他必須親自守在鍋旁,用目光和手中那根象征權威的木棍維持著最后的紀律。分到湯水的人,貪婪地舔舐著碗底,那點微薄的熱量和油脂,是維系生命火種不滅的燃料。
他們的聽覺也變得異常敏銳。遠處細微的泥土翻動聲,不再是簡單的蟲豸活動,而是可能意味著有人私藏了食物,或者發(fā)現(xiàn)了新的草根源??蘼?,呻吟聲,在他們聽來,有時是絕望,有時卻代表著機會——一個虛弱的人倒下,意味著他省下的那份口糧,可能會成為別人活下去的希望。這種冷酷的算計,是缺糧環(huán)境下的生存邏輯。
孫恒曾看到一個瘦弱的婦人,在地上找到了發(fā)臭的蚯蚓。她還沒來得及放進嘴里,就被一個強壯的男人一把奪走。婦人沒有哭鬧,只是眼神空洞地看著男人將蚯蚓迅速吞下,然后默默地繼續(xù)在地上尋找。她的行為不再是社會性的,而是完全退化為生物鏈底層生物的求生本能。這一幕刺痛了孫恒,他知道,缺糧正在瓦解他試圖建立的秩序根基。
道德和倫理,在隊伍缺糧的陰影下,顯得如此脆弱。親情、友情,甚至愛情,都必須在對生命的絕對渴望面前讓步。這不是說人性完全泯滅,而是說,在極限狀態(tài)下,生物體對能量的渴求,會超越一切。孫恒強迫自己去理解、去適應這種殘酷的生存法則,同時更要用鐵腕去約束它,防止它徹底吞噬這支隊伍。他學會了如何在人群中不引人注目地獲取必要信息,判斷哪里可能有食物補充。他學會了如何用最少的動作,分配和管理那點可憐的生存物資。他學會了如何在分發(fā)食物時,時刻保持警惕,提防哄搶和內(nèi)訌。他甚至學會了如何在隊伍宿營時,用最省力的方式安排警戒,保護那點維系生命的存糧免受野獸或流竄散兵的覬覦。
“孫哥,糧…還能撐幾天?”李大個曾看著孫恒平靜地檢查著幾乎見底的糧袋,聲音沙啞地問。
孫恒只回了一句:“省著吃,找著吃,不能停?!彼荒芰髀冻鼋z毫的絕望。隊伍的存糧,就是隊伍的士氣,就是他這個首領的威信。
是啊,不能停,不能死。這就是缺糧教給他的,最深刻的道理。饑餓讓人痛苦,但它也是最殘酷的老師。它教會你放棄多余的奢望,只關注最核心的生存,它教會你如何從絕境中尋找一線生機,它教會你如何用最省力的方式,獲取維系生命所需的每一點能量。對于一支隊伍而言,缺糧更是鍛造領袖的熔爐。它逼迫孫恒變得更加敏銳、更加果斷、更加冷酷,也逼迫他去尋找更長遠、更穩(wěn)定的食物來源——遼東那片黑土地,不再僅僅是地理上的目標,更是這支隊伍活下去的唯一希望,是支撐所有人邁出下一步的精神圖騰。
他感覺到隊伍的整體狀態(tài)正在發(fā)生變化。不再是剛逃離下曲陽時那種混亂的求生本能,而是在極限環(huán)境下被磨礪出來的、帶著絕望的韌性。雖然虛弱,但求生的意志在一次次糧荒的捶打下,如同淬火的鐵,變得更加純粹。他開始能通過觀察流民的眼神、步伐的輕重、咳嗽的頻率,粗略判斷隊伍的體力儲備和士氣。他甚至能通過風向和天空的云彩,粗略判斷未來的天氣,這對于尋找食物和規(guī)劃路線至關重要。
當探路的陳七回報前方發(fā)現(xiàn)小股漢軍輜重隊的蹤跡時,孫恒胃里那股翻涌的惡心感瞬間被一種更強烈的、名為“機會”的興奮取代。那不是對食物的惡心,而是對將隊伍存亡押注于一場冒險的極度緊張與渴望。
但與此同時,他大腦深處那份屬于現(xiàn)代人的冷靜和理性,也發(fā)揮了作用。缺糧會讓人瘋狂,也會讓人在絕望中爆發(fā)出驚人的力量去搶奪生機。 他需要利用這股力量,更需要駕馭它。
他們需要的是糧食。他要帶領他們活下去。要活下去,就必須奪取糧食,就必須抵達遼東。
他要用理智去規(guī)劃每一次劫掠或采集,用秩序去約束搶奪后的分配,用目標(遼東)去凝聚人心。他要從這缺糧的地獄中,帶領這支隊伍,活出一個人樣。
饑餓,是最好的馴獸師。它馴服了野獸般的本能,卻也激發(fā)出人類最原始的求生欲望。而隊伍缺糧,則是鍛造一支鐵軍的熔爐。孫恒,正在學習如何成為駕馭群獸、掌控熔爐的領袖。每一次糧袋的輕響,都在提醒他責任的重量;每一雙饑餓的眼睛,都在催促他做出下一個關乎生死的抉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