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明宇的電話被拉黑后,消停了一段時間。但蘇念知道,這只是暫時的。那個家就像一個無底洞,永遠填不滿。
她開始失眠,整夜整夜地睡不著,閉上眼睛就是母親撒潑的樣子,弟弟要錢的嘴臉,父親逃避的眼神。白天上班時,她也總是走神,好幾次差點弄錯了訂單。
張姐來看她,見她眼下的烏青,嚇了一跳:"念念,你這是怎么了?跟被抽了魂似的。"
蘇念把事情跟她說了,張姐嘆了口氣:"傻丫頭,你這是憋出病了。去看看心理醫(yī)生吧,別硬扛著。"
心理醫(yī)生?蘇念愣了一下。她從來沒想過這個詞會跟自己扯上關(guān)系。在她的認知里,只有"瘋子"才需要看心理醫(yī)生。
"不是你想的那樣。"張姐看出了她的顧慮,"現(xiàn)在很多人壓力大了都會去,就像找人聊聊天,沒什么丟人的。"
蘇念猶豫了很久,最終還是聽從了張姐的建議,預(yù)約了一位心理咨詢師,陳醫(yī)生。
第一次去咨詢室時,蘇念很緊張。房間很小,卻很溫馨,墻上掛著一些風(fēng)景畫,桌子上放著一盆綠植。陳醫(yī)生是個四十多歲的女人,戴著眼鏡,看起來很溫和。
"不用緊張,"陳醫(yī)生給她倒了杯水,"我們就隨便聊聊,你想說什么都可以。"
蘇念握著水杯,指尖有些發(fā)涼。她不知道該從何說起,那些積壓在心底的委屈、憤怒、不甘,像一團亂麻,理不清頭緒。
"我......"她張了張嘴,聲音有些干澀,"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病了。"
"能說說為什么這么想嗎?"陳醫(yī)生耐心地引導(dǎo)她。
蘇念深吸一口氣,開始斷斷續(xù)續(xù)地說。從童年時被鎖進儲藏室,到被撕掉的通知書,再到母親的威脅,弟弟的索取。她以為自己會哭,可說完之后,心里卻異常平靜,像卸了千斤重擔(dān)。
第七章 心理咨詢室的光第七章
陳醫(yī)生一直安靜地聽著,偶爾在筆記本上寫些什么,沒有打斷,也沒有露出任何驚訝或同情的表情。等蘇念說完,她才輕輕合上筆記本,問:"你覺得,這些事情里,最讓你難受的是什么?"
蘇念想了想,說:"是他們從來沒問過我想不想要。"
比如那本被撕碎的素描本,她其實很想告訴母親"畫畫讓我開心";比如去深圳打工,她想喊"我想上高中";比如蘇明宇的賭債,她想吼"這不是我的責(zé)任"??伤龔膩頉]說出口,因為知道說了也沒用,反而會招來更猛烈的指責(zé)。
"就像你心里有個聲音一直在喊,卻被一只手死死捂住了嘴。"陳醫(yī)生的比喻很貼切。
蘇念點點頭,眼眶突然熱了。是啊,她太久沒聽過自己的聲音了。
第二次咨詢時,陳醫(yī)生讓她做了個小游戲:在紙上畫三個小人,分別代表父親、母親和弟弟,再畫一個小人代表自己。
蘇念握著筆,手卻遲遲落不下去。她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竟然想不起父親具體的模樣,只記得他抽煙時的背影;母親的臉總是帶著怒氣,像隨時會噴發(fā)的火山;弟弟永遠是個張著嘴要東西的小孩。而那個代表自己的小人,她畫得格外小,縮在紙的角落,低著頭,看不清表情。
"你看,"陳醫(yī)生指著畫,"在你的認知里,自己一直是被邊緣化的。"
蘇念盯著那張畫,突然想起林墨婚禮上說的話——"你應(yīng)該站在中間"。原來不是別人沒讓她站,是她自己早就習(xí)慣了縮在角落。
咨詢進行到第五次時,陳醫(yī)生提起了那個儲藏室。
"被鎖在里面的時候,你在想什么?"
蘇念的身體猛地一僵,像被觸發(fā)了某個開關(guān)。黑暗、潮濕、老鼠的叫聲......那些被她刻意遺忘的記憶突然涌了上來,帶著刺骨的寒意。
"我想......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。"她的聲音抖得厲害,眼淚終于忍不住掉了下來,"我拍門,喊媽媽,喊爸爸,可沒人理我。那時候我覺得,自己像垃圾一樣,被丟在那里了。"
陳醫(yī)生遞給她一張紙巾,輕聲說:"那不是你的錯。"
"不是我的錯?"蘇念愣住了。從小到大,她聽到的都是"你要懂事""你要讓著弟弟""你別惹你媽生氣",好像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她不夠好。
"對,不是你的錯。"陳醫(yī)生看著她的眼睛,一字一句地說,"你只是個孩子,需要被保護,被疼愛。是他們沒有盡到責(zé)任,不是你不值得。"
這句話像一道光,突然照進了蘇念心里那個黑暗的儲藏室。她蹲在地上,像個迷路很久的孩子,終于放聲大哭。
咨詢室里很安靜,只有她壓抑了十幾年的哭聲,震得窗臺上的綠植輕輕搖晃。
治療過程并不順利。有一次,趙惠蘭不知從哪里打聽到她在看心理醫(yī)生,在電話里罵了她整整半個小時:"你就是閑的!有錢看醫(yī)生,不知道給你弟買輛車!我看你就是心理變態(tài),白眼狼!"
那些話像毒箭一樣扎進蘇念心里,她掛了電話就把自己關(guān)在房間里,一整天沒吃東西。第二天去咨詢時,她紅著眼圈說:"也許她是對的,我真的有問題。"
"她只是在用指責(zé)掩蓋自己的無力。"陳醫(yī)生說,"她無法面對自己的失敗,就把所有錯推給你。但你要知道,別人的評價不能定義你。"
陳醫(yī)生給她布置了個作業(yè):每天寫下三件"我做得很好"的事。
一開始,蘇念對著本子發(fā)呆,想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。她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,不夠努力,不夠......配得上被夸獎。
后來,她開始寫"今天準(zhǔn)時上班了""給綠植澆了水""拒絕了同事不合理的要求"。那些微小的事,像一顆顆種子,在她心里慢慢發(fā)芽。
她開始學(xué)著拒絕。同事再讓她幫忙加班時,她會說"不好意思,我今晚有安排";老家親戚打電話來借錢,她會直接說"我沒有多余的錢"。
每次拒絕后,她都會緊張很久,怕別人不高興,怕被指責(zé)"自私"。但慢慢發(fā)現(xiàn),天并沒有塌下來。
半年后,蘇念在鏡子里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。眼神里少了些怯懦,多了些堅定。她不再刻意討好誰,也不再為別人的情緒負責(zé)。
陳醫(yī)生說:"你看,你已經(jīng)在學(xué)著掌舵了。"
蘇念笑了,眼角有淺淺的細紋,卻比任何時候都好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