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初破,細碎的陽光穿透了繚繞的輕紗薄霧,如同織女以金線繡邊,為這朦朧世界勾勒出第一抹輪廓。
微風輕輕拂過,古銅鈴音悠悠響起叮咚之聲,清脆悅耳,輕輕叩響了山川間的寧靜之門,為清晨的青羽道觀更添了抹靈動與生機。
大門兩側,盤踞著一對雄渾的石獅,其眼眸圓潤如珠,流轉著凜然不可侵的威嚴,尋常魑魅魍魎,窺見此番景象,皆會心生畏懼,不敢貿然逼近。
江子戚抬眸遠眺,但見"青羽道觀"四字匾額凌空而懸,鎏金篆刻在晨曦中流轉著圣潔輝光。那匾額以百年沉檀為底,經(jīng)九重髹漆雕琢,烏木紋理如星河凝駐,鐵畫銀鉤的刻工透出金石之韻。
相隔十五年,再次回到熟悉的這熟悉又陌生的道觀,道觀的地理位置,明末清初乃祖師爺親自堪輿,是極佳坐北朝南朝向。
修繕時是由道觀的紫袍道士,幾個祖師爺,和他的師父一起設計并監(jiān)工,門口的屋頂裝飾采用金黃色的琉璃瓦鋪墊,金黃色的瓦片,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,墻壁外圍的白玉壁上,雕刻著道教的創(chuàng)始人老子——西出函谷關的畫面,相傳他見周朝衰微,騎青牛西出函谷關,關令尹喜見有紫氣東來,知有圣人將至,果然迎來老子,懇請其留下著作,老子便寫下五千言的《道德經(jīng)》,之后飄然而去,不知所蹤雕刻這昂首欲飛。
第二幅則是呂洞賓——黃粱一夢度盧生。呂洞賓是道教八仙之一,以劍術和仙術聞名。傳說他在邯鄲旅店遇到書生盧生,盧生感嘆自己窮困潦倒,呂洞賓便贈予其一個瓷枕。
盧生枕著瓷枕入睡后,夢中經(jīng)歷了榮華富貴到家破人亡的一生,醒來后發(fā)現(xiàn)煮的黃粱米飯還未熟,由此頓悟人生如夢,遂跟隨呂洞賓修道……整個青羽道觀沿中軸線對稱分布,依次排列著山門、牌樓、主殿、后殿等建筑,兩側配以鐘樓、鼓樓、偏殿和廂房,規(guī)模宏大,層次分明,盡顯莊重威嚴。
這是10歲那年,剛開始跟李淳殊學道時,剛入門的本事:青羽道觀主修的是茅山道術,這一歷史可追溯至宋代晚期之前,當時茅山符箓聲名遠揚,柳城巫俗在道化過程中借助茅山威名發(fā)展,逐漸形成地方特色道術。它融合了道教、當?shù)匚姿滓约安糠址鸾淘?,這種多元融合使其能滿足民間不同需求,更易被接受和傳承。
走進室內主殿內的神壇上供奉著道教的各位尊神,神像皆用精美的木雕或銅鑄而成,工藝精湛,神態(tài)逼真。
元始天尊端坐在蓮花寶座上,神態(tài)安詳,目光深邃,仿佛洞察著世間萬物;
靈寶天尊手持如意,面露慈悲,給人以祥和之感;
道德天尊則白發(fā)蒼蒼,面容和藹,手持拂塵,仿佛在為眾生指點迷津
神壇前擺放著各種供器,如香爐、燭臺、花瓶等,皆為銅制或瓷制,造型古樸典雅。香爐中香煙裊裊升起,彌漫在整個殿堂內,給人一種神秘的氛圍。
此外,殿內還陳列著道教的各種法器,如桃木劍、法鈴、木魚等,這些法器不僅是道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道具,也是精美的工藝品。
此時正值道士們晨鐘早課(卯時,5:00 - 7:00):晨光微熹,道觀鐘聲響起,道士們著整潔道袍前往大殿。焚香、叩拜后,集體誦讀《早晚功課經(jīng)》,內容涵蓋《清靜經(jīng)》《道德經(jīng)》選段等經(jīng)典,以誦經(jīng)聲喚醒身心,感悟大道。
結束后,道士會打掃道觀庭院,清掃落葉灰塵,整理香案燭臺,一位皮膚偏黑,中等身高的道士在第一時間發(fā)現(xiàn)了江子戚這個大活人: “你怎么還有臉回來?”
“對呀,殺人犯你回來這里干什么?”年輕的小道士流露著憤恨的表情,咬牙切齒地瞪著江子戚。
有了起哄的帶頭,緊接著三三兩兩嘲諷的聲音也跟著響起,似乎他們是最正義的一方,大家抱團在討伐江子戚。
“你走吧,我們這里不歡迎你!”一個18歲左右小道士更甚,揚起手中的掃把,欲趕江子戚出門:“別逼我們趕走你”!
江子戚始終打不還手,罵不還口,任由他們對自己嘲諷,懶得狡辯,他的背始終筆直得挺著,頭顱更是不曾低下一刻!因為這本身就不是他的錯,錯的是殺他師父的兇手,而自己只是一個替罪羊!
“賢侄,你回來了”,一聲渾厚之聲,自殿堂深處緩緩蕩開,猶如古鐘悠揚,回響于梁柱之間。步入眼簾者,乃本門現(xiàn)任掌門李淳晏,其風姿卓絕,宛若仙人之境。
只見他輕撫著唇邊那一抹精心蓄留的須髯,頭頂則以一根質樸無華的檀木簪,巧妙地束起了發(fā)髻,簡約中透露出不凡的氣質。此番裝扮,恰似從千年古畫中悠然步出的云游道長,超凡脫俗,令人心生敬畏。
江子戚對李淳晏行了個拱手禮,“師伯,好久未見,您可安好”?
李淳晏拍了拍江子戚的肩膀,溫和道, “ 都好,只是苦了你了”。
江子戚……思量再三,師伯為何這樣說?“師伯,我回來是給我的師父上一炷香還有見見我的大師兄和二師兄。他們都在道觀嗎”?
“你大師兄他出任務了,二師兄還是去云游四海未歸”一邊回應江子戚的問題,一邊細致地打量他親弟弟最小的徒弟,
“那我可以給我?guī)煾干弦混南銌帷苯悠堇^續(xù)說。
“呦—你還好意思給師叔上香,你這個殺人犯,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師父,是我都沒臉踏入再道觀一步!”一位長臉的青年指著江子戚的鼻子怒罵道。
江子戚并不認識此人,初聽到別人指責他,他還會生氣反駁,時間長了自己對別人的誤會已經(jīng)毫不在意,江子戚也并不想反駁,畢竟狗咬了你一口,你總不該咬回去吧。
“子兼,不可無理”!李淳晏斥責名為邵子兼長臉青年。
邵子兼嗤之以鼻,似乎自己做了了不起的事情, “掌門,我說的是事實”!
“師弟,得饒人處且饒人,子戚已經(jīng)坐了15年牢,抵過了罪孽!祖師爺祖訓也道“過能改,歸于無”“其有曾行惡事,后自悔改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久久必獲吉慶,所謂轉禍為福也”,這無不體現(xiàn)了祖師爺寬宏大量,對知錯能改的認可與倡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