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奶的個子很高,五官端正。頭發(fā)花白,臉上的皺紋縱橫交錯。顴骨略高,顯得她的眼神特別的銳利。
林奶的穿著非常普通,一年四季都是差不多顏色的,藏青色粗布衣服。雖然她的衣服上有很多的補丁,但是她的衣服,永遠都是那么的整潔。
她總也閑不住,幾乎每天天不亮,就會起床去割豬草,或到菜園子里面去摘菜種菜。
無論生活多忙,多累,多么艱難,她總會想方設(shè)法用自己種的各類菜品,變著花樣更新著家人的一日三餐。
雖然一大家子吃的,都是林奶種的普通蔬菜。但桌上更迭頻繁的菜品,也總能激發(fā)出林奶的兒孫們,對生活的熱愛之情。
林奶在飲食的制作上,總是變著花樣。不怕繁瑣不懼辛苦,為的是讓自己的兒孫們苦中有樂,看到生活的希望!
大家都說林奶狠。
這個狠卻并不是形容她兇,而是贊美她在面對生活的艱難困苦時,永遠都有不退縮的那種正向的勁頭。
林奶每年都會買回一只小豬仔,每天用心喂養(yǎng)。
豬的食料也都是林奶在外面,辛辛苦苦割回一點一點的野菜,加點磨碎的谷糠一起煮熟。
這樣的美食,總會讓小豬仔歡天喜地吃得不想抬頭。
林奶勤勤懇懇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草料,用自己摸索出的方法,將小豬仔慢慢喂養(yǎng)得長勢喜人。
每到臨近年關(guān)的時候,林奶就會將辛辛苦苦喂大的豬給賣掉。她將賣豬的錢留下一些,以備來年買小豬仔時所需的費用。余下的錢則用來貼補些林小芳家里的虧空。
吳仁欣對林奶的“偏心”,總是自以為是的表現(xiàn)出異常的憤慨!卻從不直面事情的本質(zhì)!
林爸林媽幾十年如一日,對林奶全方位的照顧,吳仁欣永遠都裝作看不到。
但林奶偶爾幫忙貼補一下林爸林媽,她就氣得捶胸頓足的,大吵大鬧!
“你的心里只有你的小兒子一家!你的大兒子應(yīng)該是從路邊撿來的!你個老東西,你將來不能動彈可別指望我們!我是肯定不會管你的!”吳仁欣動不動就蠻不講理口里噴糞!
“這個吳仁欣真的是要不得,說話做事沒有一點人味!
是不是老天爺把她安排在豬胎時,卻錯放進了人胎?
唉!
這還真的是人間的悲哀呀!”隔壁的魏大娘被吳仁欣可惡的言行氣得不停的罵著。
下屋的柳奶奶迅速接話:“這樣的種就不該讓她有投胎的機會!
你看,林奶這么多年所有辛苦的積攢,全部貼補給她家,幫忙養(yǎng)大了她的三個孩子。
現(xiàn)在林奶老了年齡大了做不動了,
病了她不管,住處她不管,吃喝她也不管。
全部都是林奶小兒子的一家出錢又出力的照顧著。
這個吳仁欣不僅不盡孝,還想再來爭搶東西,真的是沒皮沒臉!”
魏大娘咬牙切齒:“是啊她柳奶,你說這么多年我們都是看在眼里的,她吳仁欣做的那些缺德的事情,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呢?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都氣炸了!”
柳奶聲色俱厲:“吳仁欣這個人啊,誰看到她都會覺得心悶反感!”
雖然家家戶戶都有“一本難念的經(jīng)”,但吳仁欣臭名昭著旁觀者清,左鄰右舍心明如鏡!
時間看似悄無聲息,實則飛速如箭……
去年的團圓飯好像才剛剛吃完,今年的團圓飯卻馬上又要開始準備。
過年是各家各戶團圓聚餐的美好時光,但每家每戶過年時的心情,卻是兩極分化。
家庭富裕的人把過年稱年節(jié)。
家庭貧困的人把過年稱年關(guān)。
對于勞動力多條件好的農(nóng)村富裕家庭而言,每到過年就是他們最最開心的時候了。
年終結(jié)算時,他們會從生產(chǎn)隊里領(lǐng)回大筆的余錢,拖回滿滿當當一大缸一大缸的糧油。豐收的喜悅讓他們內(nèi)心里無比的滿足。
他們開心地給孩子們置辦新衣,給父母買糖果煙酒。給全家老小準備豐盛的年夜飯,一家人都開心快樂地,享受著年節(jié)的到來,幸福感滿滿!
而每一個勞動力少的貧困家庭,一年到頭的收獲本來就少得可憐。
但是家里平時不夠吃喝用度的那些缺口,平時借的那些外債,欠下的那些饑荒,到了年底卻是必須要還一些給別人的。
總不能枉費了別人在自家困難時,曾相助的那一份好心腸啊?
每一個貧困家庭的當家人,到了過年的時候,就會感到特別的害怕。因為對于他們而言,過年就是壓力集合的爆炸時期。
他們面對著年底結(jié)算的這點收成,如何分配的問題總是讓他們愁腸百結(jié)……
家里欠下的饑荒外債要還,
過年人情客往的禮尚往來又不能怠慢,
孩子們的新衣愿望這一年都到頭了,總得幫孩子們實現(xiàn)一點吧?
父母年事已高辛苦了一輩子,總得讓她們體會到兒女的一份孝心吧?
于是很多的開支在過年的時候,就會源源不斷地涌現(xiàn)出來。
每一個貧困家庭的當家人,都不喜歡過年。
他們拿著僅有的一點收入,皺著眉頭,不停的撥弄著那快要散架的算盤。
可任他如何努力地精打細算著去安排,即使算盤撥爛了,最后也依然難以填平,那些缺口和解決那些欠下的饑荒!
這樣的經(jīng)濟狀況,哪里還是過年節(jié),分明就是過關(guān)卡!
于是在這樣的心態(tài)中,貧困家庭的當家人也就自嘲地,把過年稱作年關(guān)!
年關(guān)二字,
聽起來輕松自在,
卻飽含了所有貧困家庭的當家人,他們內(nèi)心里深深的無助和辛酸!??!
林奶辛苦養(yǎng)豬,就是為了幫忙改善一下林小芳家的困境。
她為了節(jié)約養(yǎng)豬的成本,閑時會把豬套上繩子,拉去湖邊吃些青草和野菜。
豬在林奶精心的喂養(yǎng)下,一天一天的長大長壯,豬的力氣也慢慢增強。
有一次林奶為了把養(yǎng)肥的大豬從湖邊牽回,豬不聽話,反向奔跑,一下子就把林奶拉倒在地。
林奶當時因為摔力過大,手指被摔得血肉模糊。
在疼痛難忍的狀況之下,林媽趕緊接醫(yī)出診,給林奶治傷。
診治一次之后,林媽再去接醫(yī)生時,就被林奶迅速否定:“你不要再去接醫(yī)生,我已經(jīng)好了。根本就沒有什么大的問題,就是有點小痛,痛幾天就好了?!?/p>
其實林奶的手指依然很痛,甚至痛中帶著一種麻木感。她之所以這樣說,只是因為舍不得花錢。
她擔心花錢太多,會讓林爸林媽雪上加霜,日子更加艱難……
后來,林奶的手指中,有一根就留下了彎曲的后遺癥。
而那根彎曲的手指直到林奶離世,也一直都沒有伸直過……
林小芳出生于最后一波大集體生活的時代。
農(nóng)村的大集體都是一起干活,一起掙工分,多勞多得。
大集體以每個家庭累計工分的多少,來分糧食,分食油,分魚蝦等等的食物。
如果一個家庭的成年人多,勞動力就多,那么分配的東西也就會很多。就會分得一大堆一大堆的糧食和食物。令大家都羨慕不已。
如果一個家庭里的小孩子多,勞動力少,那么他們家分得的東西,也就會很少。
勞動力少的家庭前來分東西時,他們總會控制不住內(nèi)心的膽怯,而自然而然地表現(xiàn)出,自己比別人矮上一截的樣子來。
每當他們詢問自家的總工分,能換得多少的分糧單時,也總會將自己的音量,不知不覺地壓低到最小。
那些分配東西的“頭頭”,個個都很勢利。
他們總是仗著自己手中那點分東西的小小權(quán)利,故意的興風作浪。
越是瞧見別人勞動力少的家庭,就越是存心的狡黠詭詐欺負人家。
這些權(quán)利的霸凌者們,總會蓄意在分東西的時候,給那些勞動力少的家庭,分一些品相不好的,稍次的東西。
以此彰顯他們能力的“強大”!就好像是只有欺負弱小,才能夠讓他們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一樣。
他們在這種畸形的心態(tài)下,總是走火入魔般沉迷其中,不知自己幾斤幾兩!
第六章————超支戶的奢侈
那些勞動力少的家庭,分的東西本來就少。盡管他們在能力對應(yīng)物資的分配方式里,落后且已挨打。但卻還是被人明知故犯的看人下菜碟,暗中使壞。
每當自己被人欺負,他們的內(nèi)心里就會感覺非常的憋屈??杀M管如此,他們在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變相打壓時,卻還是沒有辦法更沒有膽量,去據(jù)理力爭,本該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權(quán)益。
他們在面對這些不公平的待遇時,也只敢在心里暗暗用自己慣常的解壓方式,偷偷罵上一句:“一群狗仔子!狗眼看人低!”
然后就默默的挑著一家人生存的糧油,快步朝家里走去。
他們又能怎么樣呢?
在弱肉強食的法則里。在農(nóng)村這樣一個,靠拼力氣吃飯的環(huán)境中的無力者們身上。他們也只有無可奈何地,選擇被動地去接受這些不公正的待遇,忍氣吞聲地求個表面和諧……
畢竟強大的力量才能主導(dǎo)一切啊!
力量弱小的人永遠只能唯命是從。
當他們那委屈而又單薄的背影,遠遠離去,這樣的心酸畫面,也總會讓人不免心生憐憫……
林小芳家里兄弟姐妹多,然后又有一個老人,加上林爸常年工作在外,只有林媽一個人在家里掙工分。所以可想而知,生活會有多么的艱難。
所幸在這個靠工分只掙糧食,而看不到多少現(xiàn)金的時代里,林爸因為有些微薄的工資,也才讓他們這個家庭,多多少少有了一絲強于別人的小小底氣。
糧油不夠時,可以拿點錢從有富余糧油的家庭里,私下買一點糧油,以此補充家里生活物資的欠缺。
雖然政策明面上不允許買賣營利,
但暗地里人們也會偷偷地根據(jù)各自的狀況,
以物換物以物換錢。
從而讓彼此達到一個,互惠互利雙贏的結(jié)果。
但是,雖然如此,林小芳家的生活還是捉襟見肘。一年下來,依然難逃超支戶的悲涼。
農(nóng)村超支戶的家庭,一般情況下都是家里只有輔助勞動力,主要的男勞動力不在農(nóng)村的家庭。俗稱“半邊戶。”
“半邊戶”的家庭,因為家里面的勞動力少,而吃飯的人又多,所以掙的工分就遠遠不夠支付,家里人吃的所有糧食。
面對家里糧食的欠缺,為了生存,他們就只能提前從生產(chǎn)隊里的倉庫,預(yù)支糧食,來養(yǎng)育一家老小。
如果預(yù)支的糧食,當年無法用工分或者現(xiàn)金全部抵清,
而將欠下的糧食拖到了下一年,
或者下下一年,
那么這個家庭就成為了超支戶。
在農(nóng)村,超支戶的家庭,是特別讓外人瞧不起的。
甚至超支戶的家庭偶爾拿點錢吃點葷腥,那些從超支戶家門口經(jīng)過的,去做工的長舌婦們聞著飄出的香味時,她們當即就會嘴里噴糞,說出許多不地道的話來。
“怪不得超支呢,原來是天天買好吃的呀!真的是過日子沒有打算!”
“嘖嘖嘖,你看你看,一天到晚的吃肉喝湯,這樣過日子不超支才怪!”
盡管長舌婦們因為自家男人掙的工分多,撈的外快多,生活比這奢侈多了。
但她們就是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,對著比自己條件差的人們,指手畫腳。
人性就是這樣,你入不敷出時,沒有人會關(guān)注你入不敷出的實際困難。
在你面對困難的時候,沒有人會理解你,
她們只會撇撇嘴,說你不會節(jié)約不會持家,并且還會拉幫結(jié)派地鄙視你,孤立你。
她們慣以打擊別人,來證明自己才是過日子的能手,希望以此來讓別人認可自己。
每一次輪到林小芳家里分糧食的時候,“隊長大人”就會拿林小芳家,去年欠下的糧食說事。
當“隊長大人”看到林小芳興高采烈的,出現(xiàn)在自己眼前的時候,他馬上就會好像故意似的大聲說道:“小芳,你今天來拿分糧單啊?那你家去年超支的糧食,今年是否抵還一些?”
林小芳聽后馬上揚起頭,迅速大聲地說道:“不抵還!”
“哈哈哈哈哈哈……!”
話音剛落,那些帶著奚落意味的笑聲,便夸張地從四面八方,向林小芳襲擊而來。
超支得多了,林媽便不好意思前來分糧,所以每次她就委派林小芳,前去拿分糧單。
林小芳這個年齡,雖然還不是特別理解超支戶的真正含義。
但是,當她聽到別人那不懷善意的笑聲時,還是勇敢地發(fā)出了自己的抗議:
“你們一個個得意洋洋的笑什么笑,有什么好笑的,你們是不是有???!”
“這個丫頭厲害著呢!大家可別惹她”!旁邊一個長得歪瓜裂棗模樣的小老頭,呲牙咧嘴地壞笑著,提醒著眾人。
那些一向喜歡落井下石,看別人笑話的小眾們,仔細地想一想之后,也覺得笑話一個小孩,并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意義。
畢竟一群加在一起幾百歲的大人,跟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子交戰(zhàn),即使贏了,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。所以他們的奚落,也就這樣的不了了之。
在農(nóng)村,身為一個超支戶,她們哪怕多吃進嘴里一點糧食,內(nèi)心里都會萌生出一絲自責和不安。好像生怕一不小心多吃一點,就會讓自家的口糧,超支得更多。
因此林奶總會在集體收完谷子麥子的季節(jié)里,去撿些別人漏掉的谷子和麥子。
以此貼補家里糧食的不足。
每到這樣的季節(jié),當清晨的露水還沒有完全散盡時。林奶就已經(jīng)彎著她本來挺直的腰桿,行走在田間地頭,去撿起別人漏掉的谷粒和麥粒了。
林奶的背,彎得像一張弓。本來高高的個子被生活的艱辛壓得矮小。
她花白的頭發(fā)在塵風中輕輕的飄動著,滿臉的皺紋記錄著林奶此生的滄?!?/p>
林奶粗糙的手指,在泥土上不停的摸索著,她一根一根的,一粒一粒的,認真地撿起別人散落的谷粒和麥粒。然后小心翼翼地,將它們放在自己手中提著的化肥袋子里。
那些金燦燦的谷粒和麥粒,在林奶那布滿老繭的手心里,就像一顆顆太陽,照亮了林奶內(nèi)心的希望。
林奶常常囑咐林小芳:“一粒麥子一滴汗,一粒谷子一滴血。
每顆谷粒和麥粒,都是經(jīng)過勞動者辛勤的勞作,才得來的。
都是經(jīng)過了育種,播種,防蟲,防旱,防澇,養(yǎng)護,糧食才能有成熟的時刻。
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,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。
愛惜每一粒糧食,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,更是一種人性的美德!糧食飯粒不能糟蹋,糟蹋糧食就是糟蹋我們農(nóng)民的血汗!”
此時的林小芳,雖然聽不懂林奶言語里的真正含義。
雖然她每一次聽到林奶這樣的表達時,總會莫名地覺得,林奶的言語里有些許夸張的成分。
小小的她也并不能共情,林奶發(fā)自內(nèi)心對每一粒糧食的那份愛惜之情。
但是每當林奶一邊整理撿回的谷粒麥粒,一邊正向引導(dǎo)她時,林小芳還是會認真地傾聽,點頭。
并且適時地給勞累回家的林奶,貼心地捶捶背,揉揉腿,以此回饋林奶的辛苦。
當林奶開心地瞇著眼睛,享受林小芳的那一份孝心時,林小芳總會馬上稚氣的詢問:“奶奶,我這樣捶背揉腿,你是不是覺得很舒服?你是不是馬上就覺得不累了?。俊?/p>
林奶聞言,趕忙慈愛的握住林小芳嫩嫩的小手連聲說道:“嗯嗯嗯……
是啊是啊!呵呵呵……我們家小芳的手捶背揉腿真的是好舒服啊!奶奶現(xiàn)在一點也感覺不到累了呢!呵呵呵!”
林奶的回答和夸贊,總會讓林小芳開心地認為,她那兩三下輕輕揮灑的小小拳頭,作用還真不是一般的大?。?!
林奶的高情商,是對林小芳愛的嘉獎,但卻在不經(jīng)意間,無限激發(fā)林小芳內(nèi)心的自信和樂觀?。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