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店里,有專門經(jīng)營綾羅綢緞、珠寶香料、香火紙馬的,此外,醫(yī)藥門診、大車修理、看相算命、修面整容等各種行當,應(yīng)有盡有。
那些大的商店,門首還精心扎起“彩樓歡門”,高高懸掛著市招旗幟,迎風招展,招攬生意。
街市上的行人,摩肩接踵,川流不息。做生意的商賈神色精明,看街景的士紳氣定神閑,騎馬的官吏神色威嚴。
叫賣的小販嗓音洪亮,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雍容華貴,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一臉平和。
問路的外鄉(xiāng)游客滿臉好奇,聽說書的街巷小兒興高采烈,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意氣風發(fā)。
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滿臉滄桑。男女老幼,士農(nóng)工商,三教九流,無所不有。
有坐轎子的,有坐牛馬車的……也許是因為快過年了,不少店鋪都掛上了喜慶的紅綢。
處處洋溢著熱鬧繁華的氣息,宛如一幅生動鮮活的市井畫卷。
周舟清楚地記得,爹爹曾經(jīng)跟她講起過一家名為“香滿樓”的酒樓。
爹爹與那酒樓里的掌柜交情匪淺,往昔爹爹打來的獵物,大多都送往此處。
沿著繁華熱鬧的街道,周舟一家家仔細尋覓。終于,一座氣勢不凡的建筑映入眼簾。
酒樓正門足有五間之寬,上方覆蓋著桶瓦泥鰍脊,門欄與窗戶比尋常店面更為寬敞大氣,上面皆雕刻著各式各樣精美絕倫的花樣,還涂飾著鮮艷的朱粉。
青墻搭配黛瓦,下方是潔白的白石砌成的臺階,顯得格外雅致。
此時正值午食時分,酒樓內(nèi)人來人往,熱鬧得如同鼎沸之水。
客人們絡(luò)繹不絕地進出,伙計們穿梭其中,忙得腳不沾地,每個人都在為這忙碌的場景添上一筆。
眼見酒樓內(nèi)如此繁忙,一時無人有空招呼自己,周舟便悄然來到后院墻根。
她謹慎地左右張望,確定四周無人后,身形一閃,進入了如意空間。
在這奇妙的空間里,她先細心地給小弟喂了奶,更換了尿不濕,而后自己也簡單吃了些東西,稍稍填了填肚子。
經(jīng)過這段時間的反復測試與探索,周舟對如意空間有了更為透徹的認知。
這空間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:小屋內(nèi)的時間仿佛靜止一般,無論何時放入物品,取出時都與剛放進去時毫無二致。
也正因如此,她在小屋里常備著熱水與食物,以備不時之需。
而小屋之外的區(qū)域,時間流逝的速度卻大大加快,除她自身以外,所有的動植物在其中都會加速生長。
若是再澆上一些空間里那神奇的溪水,生長速度更是驚人,植物甚至會以肉眼可見的秒速蓬勃生長。
空間里生長的動植物,不僅口感鮮美無比,令人回味無窮,食用之后,還能夠少量地排除身體內(nèi)的毒素,增強身體素質(zhì)與體能,就連身體上遺留的暗傷舊疾,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療。
雖說其效果與空間溪水相比略遜一籌,但已然堪稱逆天的存在。
看看時間尚早,周舟便帶著弟弟來到了一家名為“回春堂”的藥鋪。
坐堂大夫仔細地為弟弟把過脈后,告知周舟弟弟身體并無大礙,聽到這個消息,周舟高懸的心這才落了地。
之后,周舟來到“香滿樓”的后院,輕輕敲響了小門。
“誰呀....來了?!币粋€透著稚嫩的男聲從門內(nèi)傳來。
“你是...?”門開了,一個十三四歲的小二探出頭來,只見門外站著一個身著棉布褐衫的小孩子。
頭臉包裹得嚴嚴實實,只露出一雙明亮的眼睛,背上還背著一個幾乎與她身高相同的背簍。
“小哥,你好呀,我是周家村的,今天過來送獵物?!敝苤畚⑿χf道。
“周家村的?你是明武叔的兒子?”小二眼中閃過一絲狐疑,上下打量著她。
“沒錯,明武正是我爹。”周舟心中早有準備,她深知爹爹一貫低調(diào),在外人面前甚少提及家人,故而并不擔憂被拆穿。
“那行,進來吧。你爹都有些日子沒來了,掌柜的今兒個還念叨呢,說眼瞅著年根兒了,店里食材不夠用,你爹要是再不來送貨,他就得另想辦法去別處訂購了。
怎么這次是你送來呀,你爹呢?”這小二似乎頗為健談。
“小二哥,往后都由我來送啦,我爹說我已經(jīng)長大,該出來歷練歷練了。”周舟并未如實相告。
小二見狀,伸手想幫忙接過背簍,然而試了好幾次,卻怎么也搬不動。
聽聞周舟的話,他轉(zhuǎn)過頭,佯裝擦了擦本就沒有汗珠的額角,呵呵笑著說道:“不愧是虎父無犬子,小弟弟,哥哥看好你喲。哦對了,你叫啥名字呀!”
看著小二那搞怪的模樣,周舟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:“謝謝小二哥,你叫我小舟就行?!?/p>
“小粥?這名字聽著,還不如叫米飯呢?!毙《滩蛔〈蛉さ?。
“是行舟的舟啦?!敝苤蹧]好氣地瞪了他一眼,暗自腹誹,真是二愣子一個。
這時,一個中年男人從院內(nèi)迎面走來,小二立刻嬉皮笑臉地迎上去說道:“嘿嘿二叔,你瞧,明武叔叫人送獵物來啦,您快看看,可新鮮著呢!”
“我瞧瞧?!边@中年男人想必便是“香滿樓”的李掌柜了。
李掌柜看到地上堆放的一堆獵物,不禁頻頻點頭稱贊:“不錯~不錯,明武的身手還是這么好。
對了,你說你是明武的兒子,他咋放心讓這么小的孩子來送這么重的東西?”李掌柜眼中帶著一絲疑惑,看向周舟。
周舟只好又把之前編好的理由重復解釋了一遍。
也不知李掌柜究竟信了沒有,只見他微微點頭,沒再多問,隨即叫來幾個小二,開始稱斤算賬。
“你叫小舟對吧,小舟你看哈,野兔五只,總共十六斤六兩;野雞六只,二十斤三兩;狍子一只,正好二十五斤。
野兔平日里是二十五文一斤,現(xiàn)在年底了,物價有所上漲,叔給你漲五文,算三十文一斤;野雞平時十五文一斤,現(xiàn)在也漲到二十文一斤;狍子就按五十文一斤來算,你看這樣行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