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雨在北京的青少年心理輔導(dǎo)中心實習(xí)得很順利。他的“筆跡心理干預(yù)法”幫助了很多孩子,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,是一個叫小浩的男孩。
小浩的父親在一場車禍中去世,他從此把自己關(guān)在房間里,不說話,不吃飯,甚至拒絕見任何人。小浩的媽媽帶著他跑了很多醫(yī)院,都沒有效果,最后抱著一絲希望,找到了陳雨。
第一次見到小浩時,他正蹲在房間的角落里,手里拿著一支鉛筆,在紙上反復(fù)畫著圓圈,圓圈里寫著“爸爸”兩個字,字跡模糊,墨痕暈染,像是被眼淚打濕過。陳雨沒有說話,只是坐在小浩身邊,也拿出一支筆,在紙上畫圓圈,圓圈里寫著“家人”“思念”“堅強”。
過了很久,小浩終于抬起頭,看著陳雨的紙,小聲問:“爸爸……還會回來嗎?”
陳雨的心一緊,輕聲說:“爸爸雖然走了,但他一定很愛你。你看你寫的‘爸爸’,雖然模糊,但筆畫很用力,說明你很愛他;而爸爸的愛,會像天上的星星一樣,一直陪著你長大。”
他讓小浩試著寫“爸爸,我會好好長大”,小浩的手還是在抖,但慢慢落下了筆。陳雨看著紙上的字:“你寫得很好,這是你對爸爸的承諾,也是對自己的承諾。以后,你可以把想對爸爸說的話寫下來,就像和爸爸聊天一樣,好不好?”
小浩點了點頭,眼里泛起了淚光。接下來的幾個月,陳雨每周都會和小浩見面:幫他通過書寫釋放思念,教他把對爸爸的想念寫成小詩;還帶他去公園、去圖書館,讓他慢慢接觸外面的世界。
小浩的字漸漸有了變化:圓圈里的“爸爸”寫得越來越工整,“長大”“堅強”這些詞,也出現(xiàn)在了他的紙上。有一次,小浩拿著自己寫的作文,驕傲地對陳雨說:“陳雨哥哥,我寫了一篇關(guān)于爸爸的作文,老師還表揚我了!老師說,我寫的字里有‘光’!”
陳雨看著小浩的作文,字跡工整,字里行間滿是對爸爸的思念,也滿是對未來的希望。他笑著說:“小浩,你真棒!爸爸看到你這么努力,一定會很開心的?!?/p>
實習(xí)結(jié)束后,陳雨決定留在北京的青少年心理輔導(dǎo)中心工作。他想在這里,幫助更多像小浩、小雅、小宇一樣的孩子,用筆跡學(xué)喚醒他們的良知,幫他們找回面對生活的勇氣。
有一天,陳雨收到了小雅的來信。信里說,她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(xué),學(xué)的是社會工作專業(yè),還在大學(xué)里建立了“筆跡心理互助小組”,幫助身邊有心理困擾的同學(xué)。信的最后,小雅寫了一句話:“陳雨哥哥,我現(xiàn)在也能像你一樣,成為傳遞光的人了?!?/p>
陳雨看著信上的字,筆畫工整,充滿了力量,心里滿是欣慰。他拿出“明心”筆,給小雅回了信:“恭喜你,小雅。記住,每一個被光照亮的人,都能成為新的光源。愿我們都能以筆為燈,以心為炬,照亮更多人的路?!?/p>
那天晚上,陳雨站在輔導(dǎo)中心的窗邊,看著北京的夜景,心里很平靜。他想起自己的“覺醒之旅”:從墨染歧路的少年,到筆光照心的志愿者,再到現(xiàn)在的心理輔導(dǎo)員,每一步都離不開筆跡學(xué)的指引,離不開身邊人的幫助,更離不開自己對本心的堅守。
他知道,人生的“修行”永無止境,未來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(zhàn),但他不再害怕。因為他有“明心”筆,能寫出正義和善良;有筆跡學(xué)這把鑰匙,能打開人心的大門;更有一顆堅定的本心,能指引他在人生的道路上,走得更穩(wěn)、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