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些人呀,就是看不得別人好,老想著耍些見不得光的手段蹭熱度。可惜呢,螢火之光,又怎么能跟皓月爭輝?】
她的粉絲立刻蜂擁而至,在評論區(qū)里搖旗吶喊,把我和《告白》貶得一文不值。
面對他們一唱一和的挑釁,我連一個字都懶得回應(yīng)。
我只是默默地拿起排期表,將《告白》的上映日期,也圈在了國慶。
沒錯,就是《烈日》上映的,同一天。
國慶檔向來是血雨腥風(fēng)。
沈聿的《烈日》靠著豪華的明星陣容和無孔不入的營銷,第一天就狂攬三個億,把所有對手都甩在了身后。
相比之下,我們的《告白》就慘淡多了。沒有大牌坐鎮(zhèn),影院給的排片少得可憐,首日票房才將將三百萬。
這天壤之別的數(shù)字,讓沈聿和林清清的尾巴都快翹到天上去了。
他們迫不及待地包下五星級酒店開慶功宴,沈聿喝高了,抓著話筒就口出狂言。
“有些人啊,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,總想耍小聰明挑戰(zhàn)權(quán)威??山Y(jié)果呢?垃圾到哪兒都是垃圾!”
媒體一字不落地把這話捅了出去,網(wǎng)上對我的嘲諷也瞬間鋪天蓋地。
【三百萬?笑死,連人家的零頭都湊不夠。】
【江黎這回怕是底褲都賠光了?!?/p>
【周明軒眼光也不行啊,投了這么個撲街貨?!?/p>
團隊里的氣氛也壓抑到了冰點。
“江姐,我們……是不是真的輸了?”
我只是死死盯著那個票房數(shù)字,一言不發(fā)。
就在這時,周明軒的電話來了。
“還好嗎?”
“嗯。”
“別慌,我信你?!?/p>
他沉穩(wěn)的聲音像一顆定心丸,瞬間撫平了我心里的焦躁。
“周先生,讓子彈,再飛一會兒。”
第二天,奇跡發(fā)生了。《告白》的口碑,炸了。
第一波走進影院的觀眾,出來后幾乎都瘋了,成了電影的自來水。
“我靠!《告白》是什么神仙電影!全程高能,反轉(zhuǎn)到我頭皮發(fā)麻!”
“那個叫陸辰的新人演技絕了!他演的不是人,是個披著人皮的惡魔!”
“年度黑馬,不看后悔一輩子!快去買票?。 ?/p>
一夜之間,微博豆瓣,朋友圈,全是我家電影的好評。
影片的評分,也跟坐了火箭似的,從剛開分的7.2,直直沖上了9.5的高分。
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,是《烈日》的口碑崩盤。
“什么玩意兒?情節(jié)狗血,特效五毛,林清清的演技尷尬得我腳趾摳地?!?/p>
“沈聿江郎才盡了,拍的什么垃圾愛情片?!?/p>
“浪費我電影票錢!退錢!”
《烈日》的評分,從8.0斷崖式下跌到了4.3。
輿論徹底反轉(zhuǎn)。
《告白》的排片率開始逆勢上揚,票房也一路高歌猛進。
第二天,五千萬。
第三天,一億五千萬。
第四天,三億。
上映第五天,《告白》的單日票房,正式反超《烈日》。
我們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。
就在全網(wǎng)都在討論《告白》的情節(jié)時,一個爆炸性的新聞,徹底引爆了熱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