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但若是,皇室血脈死絕了呢?」
我輕聲問。
元淮平靜的表象終于被打破,聲音也變得冷厲:
「宋瑾舒!你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!」
我當然知道。
若不是朱易最后自曝,我也不會知道,這一切都是皇帝的算計。
為了給元燁鋪路,我宋家數(shù)百條人命,全部葬送在莫須有的罪證上。
滿門忠烈的宋氏一族,背著通敵叛國的罪名去死。
最是清貴的太子元燁,溺死在最骯臟不過的穢物池。
枝繁葉茂的皇室宗族,除了一個元燁無一存活。
大夏人丁凋零,蠻夷蠶食血肉。
從這一切中蘇醒,我怎么會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。
我在說皇帝對忠臣良將的栽贓,我在說他對親生骨肉的冷血,我在說他合該償命的數(shù)百條血債!
皇帝根本是個瘋子!
他處死那位將軍,不僅僅是因為其功高震主,最重要的原因是,當年大敗北狄的那一仗,那位將軍是主將,生擒了榮妃的兄長,逼得北狄不得不遞上降書。
榮妃說,她瞧見那將軍就不高興。
她不高興,皇帝就想哄她高興。
我的父親,從一開始就想錯了方向。
皇帝不是忌憚他手里的權(quán)柄,他只是想,清除所有可能礙著榮妃和元燁的絆腳石。
5
家中從未想過,我能與太子定親。
皇帝的意思很明顯,不能容忍哪家的權(quán)柄過盛。
這道賜婚圣旨,是皇后母族瑯琊王氏一百多條人命換來的。
當初先帝屬意的并不是皇帝,而是另一位皇子,皇帝用一道蓋有印章的空白圣旨,換來王氏一族的傾力相助。
奪位之爭,讓王氏的嫡系子弟幾乎死傷殆盡。
皇帝上位時,王氏族長顫巍巍跪下求他,
「王氏別無所求,只求日后無論如何,請皇上務必讓王氏保留一絲血脈。」
皇帝自然是滿口答應。
只是王氏實力空前削弱,皇帝對皇后也逐漸敷衍,還留著她的皇后尊位,不過是礙于情面。
等到北狄榮妃進了宮,皇后就只剩下名義上的尊位了。
榮妃生下三皇子后,皇帝更是對她極盡寵愛,哪怕她不過是個「戰(zhàn)利品」,他也如珠似寶地護著。
這道旨意,原本是皇后最后的底牌。
若是哪天皇位有變,她可以拿出來力挽狂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