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皇看了看李芳,笑著點了點頭
“可有細(xì)案?”
李芳在懷里摸索了一下很快拿出一卷紙張朝前遞給了公公
“陛下,此便是那位坊間名士所柬之言”
殷皇從王大伴手里接過宣紙一張張觀看了起來,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,心中對這位大才更是起了好奇之心,不錯,不錯,連連點頭后就拿給身旁的太監(jiān)示意他念。
伴隨著太監(jiān)洪亮的嗓音宣讀之下,文武百官除了幾個憨貨還在望著棟梁云里霧里,大多都陷入了沉思。
能歪在廟堂之內(nèi)的沒有蠢貨,更沒有幾個真的不知民事的,他們可能分不清小麥和雜草這種田里鄉(xiāng)間之事,但是卻能胸懷天下山川河脈之大才。
李相和劉太傅則是靠在一起拿著太監(jiān)讀完的宣紙開始仔細(xì)研讀了起來,太監(jiān)的聲音還在不斷響起,二人臉上的冰霜也逐漸消散掛上了如沐春風(fēng)的笑容。
“啟稟陛下,陛下,臣認(rèn)為此策可行”
“李相認(rèn)為如何???”
“嗯?回陛下,老臣也附議”
眾位大臣有反應(yīng)快的理清了思路的也是連忙站出隊列,沒有搞清楚的也急忙跟上生怕顯得自己蠢笨。
“臣等附議。”
“既如此,令……”
說著皇帝站起身掃視了一圈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好像沒有什么人好派遣,因為他不僅僅是要賑災(zāi)救民。
李緣笑了笑連忙緩解殷皇的話題開口道
“陛下,此策乃是民間賢士所柬,其中詳細(xì),想來他應(yīng)是更為清楚,不若陛下召這位賢士入宮問話,若是其確有大才,陛下何不命其一同前往陜地?”
殷皇思考了一下點了點頭
“愛卿?”
“李芳?!”
李芳聞言無奈嘆了口氣往前一步應(yīng)道
“臣在”
皇帝雖然疑惑這家伙突然的耳聾但也沒當(dāng)回事開口道
“李相此言有理,這位坊間大才現(xiàn)在何處?”
李芳聞言低著頭這這這那那那了半天也沒回話。
劉太傅見狀眉頭一皺開口道
“李大人,陛下問話怎如此拖沓,不知便如實告知,遣人速去查找便是”
李芳假意嘆了口氣認(rèn)命般的開口道
“啟奏陛下,臣有罪”
皇帝這下倒是來了好奇心了
“哦?愛卿獻(xiàn)上此策,功尚且未論,何來之罪?。俊?/p>
“臣先前所言,此乃坊間名士所獻(xiàn)之策,乃是假言,此策實乃臣家中贅婿張冉所獻(xiàn),因其出身寒微也不曾拜得名師又無聲名與外,恐其身份,諸位同僚與陛下聽聞影響判論,所以隱瞞”
皇帝看著李芳皺了皺眉頭隨后便想明白了,贅婿可不是什么好名聲,如果當(dāng)時這家伙真的說這是他家里一個贅婿寫的,怕是他看都不會看。
畢竟這古時候的贅婿基本沒地位而且的。駙馬雖除外,但也就那樣。
不過出于對李芳一向靠譜的行事作風(fēng)還是給足了信任,殷皇笑著開口給了個臺階
“哈哈哈哈,唐朝杜荀鶴有詩云,時人不識凌云木,直待凌云始道高,愛卿何罪之有,朕今何嘗不是未見其人,先識其才方知坊間有賢士,世人的眼光皆是如此,朕又何嘗不是呢,倒是有趣”
說完皇帝笑著從龍椅上走了下來朗聲宣布
“既如此,工部先按策擬出章程議案,戶部這幾日也需盡快備齊糧草,此事待朕旨意,散朝。”
“退朝!”
李芳剛想和同僚們一起出殿卻被一位公公攔了下來開口道
“李大人,李大人,莫急莫急,陛下口諭,傳您過去御書房,老奴還需前去您府中傳旨,便不陪同李大人前去了?!?/p>
李芳聞言嚇了一跳,連忙拉住這位皇帝最為親近的大伴開口道
“誒誒誒,王公公,王公公,且慢且慢,可否告知陛下派遣所為何事?”
王公公看了一眼遠(yuǎn)處正在換鞋子換衣服的大臣們笑了笑道。
“陛下有旨,召您那位貴婿入宮面圣”
李芳聞言連忙松開了抓著的手笑著道
“多謝王公公照拂了,賤內(nèi)家中族人前些日子捎了些老家那邊新鮮吃食,明日給公公送些也跟著嘗嘗鮮”
王公公也沒有拒絕,笑著點了點頭回道
“李大人兢兢業(yè)業(yè)為國為民,如今更是為皇爺解決了陜地一大難事,咱家也就跑跑腿,何談辛苦,自是應(yīng)該的”
說完便快步朝著殿外而去了,其實這種傳喚的小事本來是不需要他這個皇帝身邊的大伴親自去的
但是這次皇爺下旨特意明說讓自己去傳旨,王大伴何等聰敏的人。
立刻明白這是皇爺讓自己順道去一趟暗衛(wèi)衙門調(diào)查一番張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