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時搭建的瞭望臺是用粗壯的杉木樁架起來的,離地面足有兩丈高。王爺身披玄色披風,一手按著攤在木桌上的輿圖,一手用銀簪在“疫區(qū)三區(qū)”的位置重重一點:“這里必須連夜筑起隔離欄,派兩隊親兵輪守,不許任何人進出。”幾位官員躬身應是時,他忽然側(cè)頭問身側(cè)的王妃,“今日新增的病例里,孩童占了多少?”
王妃正低頭翻著手里的麻紙冊子,冊頁邊緣已被風吹得發(fā)卷。她指尖點在某行字跡上,聲音清潤卻穩(wěn):“回王爺,新增三十七例,其中十二歲以下的孩童有九例,多是高熱不退,伴有驚厥?!蓖蹂D了頓,補充道,“我已讓人在西棚屋隔出單獨區(qū)域,用艾草熏過了,藥童也特意挑了細心的,專門照看這些孩子?!?/p>
風卷著棚外的藥味撲上來,掀起她鬢邊那縷碎發(fā),露出光潔的額頭和緊抿的唇。往日在府里見她,總帶著三分慵懶的貴氣,此刻素衣上沾著藥汁,眼神卻亮得像淬了光,竟比帳前點兵的將軍還要利落幾分。
瞭望臺下,領藥的百姓排著蜿蜒的長隊,粗布衣衫在風里起伏。有個抱著陶罐的老漢瞇眼望著臺上,扯著身邊的婦人念叨:“先前總聽人說,王爺和王妃在府里三日一吵,五日一鬧,我瞧著可不是那么回事——你看王爺指哪,王妃就記哪,比我家那口子跟我搭伙種地還默契?!?/p>
“可不是嘛?!眿D人顛了顛懷里的藥包,“王爺帶著太醫(yī)沖在最前面診病,王妃就守著后營煎藥記賬,這才叫夫妻同心呢。昨兒我還見王妃親自給發(fā)燒的老婆子喂藥,那耐心勁兒,比親閨女還周到。”
玥璃蹲在藥堆旁分裝蒼術(shù),指尖捻著那帶著辛香的藥塊,忽然覺得有些沉。深宅里那些關(guān)于“王妃善妒”“側(cè)妃爭寵”的流言,那些宴會上不動聲色的明槍暗箭,在此刻的生死場面前,竟真的像褪色的水墨畫,淡得成了背景。
“姑娘,給俺家娃拿點退燒藥吧?!币粋€粗布裙釵的婦人擠到藥攤前,懷里的孩童小臉燒得通紅,睫毛上還掛著淚珠。玥璃剛要去取裝著柴胡丸的藥盒,就見王妃提著藥箱從瞭望臺下來了。
王妃徑直走到婦人面前,沒等對面婦人行禮就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額頭,玥璃忙問安,王妃繼續(xù)專心,輕輕翻開孩子的眼瞼看了看,指尖在孩子手腕上搭了片刻,才抬頭道:“不是時疫,是受了風寒?!蓖蹂鷱乃幭淅锶〕鰝€小紙包,“這是紫蘇葉和蔥白,回去煮水給孩子泡腳,再用艾葉搓熱了捂他的后頸,比退燒藥管用?!?/p>
婦人愣著接藥包,王妃已轉(zhuǎn)頭對玥璃道:“她男人定是在疫區(qū)干活,帶回的寒氣染給了孩子,光靠退燒藥壓不住根?!蓖蹂f話時,指尖還沾著方才記賬的墨痕,卻比任何時候都讓人信服。
玥璃忙叩謝王妃娘娘恩賜,奴婢銘記于心。
看著王妃轉(zhuǎn)身又去照看另一個咳嗽的老者,忽然明白——能坐穩(wěn)這王府主母的位置,靠的從不是王爺?shù)钠珢郏沁@份臨事不亂的底氣。
暮色漫上來時,王爺安排好夜間值守,走下瞭望臺就見王妃正和玥璃一起清點藥材。王妃手里的算盤打得噼啪響,玥璃在一旁核對著藥包數(shù)量,偶爾低聲說句“甘草還剩三斤”,王妃便點頭記在冊子上,竟沒了往日的疏離。
他嘴角難得漾起點笑意,走過去打趣:“看來你們倒是能說到一處去。”
王妃合上賬本,語氣依舊淡淡的,卻沒了往日的冷硬:“不過是各盡其責罷了?!闭f著眼尾掃過玥璃手里的藥秤,“侍書分藥分得勻,比賬房先生還準些?!?/p>
回程的馬車里,玥璃掀起車簾一角,望著城北漸次亮起的燈火。那些散落在棚屋、帳前的光點,像被揉碎的星星落在人間。這場瘟疫撕開了苦難的口子,卻也吹散了深宅里的層層迷霧——原來王妃不只是會賞花弄月的貴女,王爺?shù)摹安荒馈眰餮韵虏刂喾龅哪?,連自己那雙曾只敢拈針繡花的手,此刻也能穩(wěn)穩(wěn)地握住藥杵。
“在想什么?”王爺見玥璃望著窗外出神,遞過一塊用帕子包著的干糧。
玥璃接過咬了一口,麥香混著藥味漫開來:“在想……往后該學的,還有很多?!?/p>
他低笑一聲,沒再追問。馬車碾過石子路的顛簸里,玥璃忽然懂了——深宅也好,疫區(qū)也罷,能讓人站穩(wěn)腳跟的從不是誰的庇護,而是自己手里實實在在的本事。就像王妃,靠的不是“主母”的頭銜,而是此刻能理清賬目的能耐。
瘟疫平息的消息傳回王府時,院里的紫藤剛抽出新葉,嫩得能掐出水來。玥璃正蹲在倉房門口翻曬艾草,就見喜兒慌慌張張跑過來,帕子都攥成了團:“姑娘!不好了!世子爺……世子爺病得厲害,太醫(yī)院的人來了好幾位,都搖頭說棘手呢!”
玥璃手里的艾草“嘩啦”散了一地。世子自小體弱,春天玥璃還因不懂花粉毒性,差點讓誤食鮮花餅的世子送了命,此刻聽聞病重,心口像被什么攥住,比當初被沈側(cè)妃圍堵時還要慌。
趕到王妃的“靜云軒”時,殿內(nèi)已彌漫著濃重的藥味。王妃坐在床邊,平日里總是挺直的脊背彎著,眼圈泛紅,見玥璃進來,目光復雜地動了動,竟沒像往常那樣斥退。王爺站在案前,手里捏著太醫(yī)寫的診脈記錄,眉頭擰成個川字,玄色常服的領口都被他扯得松了。
“殿下安,小世子怎么樣了?”玥璃的聲音有些發(fā)顫,視線落在床上面色潮紅的孩子身上。世子呼吸急促,胸口起伏得厲害,額上布滿冷汗,睫毛上還掛著淚珠。
“說是邪熱入體,卻查不出根源?!蓖鯛?shù)穆曇敉钢诓蛔〉钠v,“退燒藥灌了不少,退下去沒半個時辰又燒起來,折騰兩日了?!?/p>
玥璃咬了咬唇,上前一步想去探世子的額頭,剛伸出手就被王妃身邊的青禾攔?。骸肮媚锷矸萦袆e,世子爺金貴……”
“讓她試試?!蓖鯛敽鋈婚_口,聲音啞得厲害,“她跟著劉嬤嬤學了兩年,對兒科雜癥或許比太醫(yī)們更心細?!?/p>
王妃抬眼望了王爺一眼,終究沒說話,算是默許了。玥璃的指尖觸到世子皮膚的瞬間,燙得人心里一縮。玥璃仔細看了看孩子的舌苔——舌質(zhì)紅得發(fā)暗,又翻看眼瞼,忽然注意到他耳后有幾顆極細的紅疹,淡得像沒長開的痱子,不湊近看根本發(fā)現(xiàn)不了。
“取銀針來,”玥璃猛地抬頭,聲音竟出奇地穩(wěn),“還有府里存的陳年竹瀝,越陳越好?!?/p>
太醫(yī)院的李太醫(yī)皺起眉:“姑娘這是……要施針?世子年幼,經(jīng)脈脆弱……”
“照她的話做?!蓖鯛敶驍嗨瑢干系你y針推到玥璃面前。
玥璃深吸一口氣,先讓喜兒取來烈酒消毒銀針。她捏著針尾的手抖了抖,卻比在疫區(qū)時更穩(wěn)——這一針下去,關(guān)系的是一條人命。玥璃避開世子幼嫩的主經(jīng)脈,只在合谷、曲池幾處淺刺,捻針的力道輕得像怕碰碎琉璃。
起針后,將溫熱的竹瀝用小勺慢慢喂進去。世子嗆了兩口,小臉皺成一團,呼吸竟真的平穩(wěn)了些。
“這是……”王妃驚喜地扶住孩子的肩,聲音都帶了顫。
“不是什么怪病?!鲍h璃擦了擦額頭的汗,解釋道,“是前陣子疫區(qū)用的艾草燃得太旺,世子本就肺熱,又總往藥房跑,吸入過多燥氣,郁而成毒。那些紅疹是毒氣要往外發(fā)的征兆,只是被先前的瘟疫攪了心神,太醫(yī)們才沒細看?!?/p>
玥璃取過紙筆寫下藥方,以桑白皮、地骨皮為主,都是清瀉肺熱的尋常藥材:“按這個方子煎藥,三劑便該見效。記得用蘆葦根煮水當茶喝,比冰糖雪梨更能潤喉。”
王妃接過藥方,指尖微微發(fā)抖,看玥璃的眼神里,第一次卸下了所有防備,多了真切的感激:“多謝侍書……”
玥璃忙搖頭,躬身退到一旁。王爺走過來,見玥璃指尖還沾著世子的汗?jié)n,遞過一方干凈的帕子:“倒是你眼尖。”
“是劉嬤嬤教得好?!鲍h璃低頭擦手時,忽然想起去年送鮮花餅的事,心里暖烘烘的,“嬤嬤逼著我背《幼科鐵鏡》時,總說‘兒科病癥,細看方能知根’,今日才算真的懂了?!?/p>
殿外的陽光透過窗欞,落在世子漸漸舒展的眉頭上。玥璃望著那抹光暈忽然明白——深宅里的恩怨或許從未消失,但在孩子的病痛面前,那些算計和防備,終究會讓位于最本真的關(guān)切。就像此刻,王妃看她的眼神里,已沒了“情敵”的戒備,只剩對玥璃的感激。
世子退了燒那天,王妃特意讓人送了盒新制的茯苓糕來,說是謝禮。玥璃捏著那塊清甜的糕點,忽然想起劉嬤嬤——若不是嬤嬤當初拿著戒尺逼玥璃背完那本《幼科鐵鏡》,今日哪能一眼看出世子是肺熱郁毒。
夜里王爺來書房時,玥璃正對著藥譜上“劉嬤嬤”的批注發(fā)呆。他見玥璃盯著那三個字出神,挑眉道:“又在琢磨什么?”
“回殿下,在想劉嬤嬤。”玥璃抬眼望他,“嬤嬤教我的那些,看似尋常,卻樁樁都有用。既教我辨花粉毒性,又教我兒科雜癥,倒像是……特意為我鋪路似的。”
他翻書的手頓了頓,燭火在他眼底投下淺淺的影:“哦?”
“回殿下,嬤嬤她來歷不一般啊殿下???”玥璃點著頭更加確定剛說的話,“嬤嬤連太醫(yī)院都少有的《本草補遺》都能背得滾瓜爛熟,還認得許多深山里的冷門藥材,絕不是普通嬤嬤?!?/p>
王爺忽然低笑一聲,合上書:“劉嬤嬤曾是宮里尚藥局的老人,跟著先帝的御醫(yī)用了三十年藥。后來年紀大了,便辭了職游歷四方,是我前年特意請回來的?!彼粗h璃驚訝的眼神,補充道,“說是教你醫(yī)術(shù),其實……是給你找個最穩(wěn)妥的靠山?!?/p>
玥璃手里的筆“啪嗒”掉在桌上。難怪劉嬤嬤總能提前點醒她疏漏,難怪她教的醫(yī)術(shù)總在關(guān)鍵時刻救命——原來不是巧合,是有人在她看不見的地方,悄悄為她搭了座橋。
“你想學醫(yī),我便尋了這,"最好"的師傅?!蓖鯛斦Z氣平淡,像是在說件再尋常不過的事,“只是嬤嬤性子淡,不喜張揚,便讓她以普通嬤嬤的身份留下?!?/p>
玥璃望著他,忽然想起那些被他“隨手”丟在玥璃院里的醫(yī)書,想起他總在玥璃學針時“恰巧”路過指點兩句,想起疫區(qū)里他那句“她有我護著”……原來那些看似隨意的照拂,都是藏在暗處的鋪墊。
檐角的風鈴被夜風吹得輕響,像是在笑她后知后覺。玥璃低頭咬了口王妃送的茯苓糕,清甜混著藥香漫開來,心里踏實得很——有師傅領路,有本事傍身,往后的路,大約會好走些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