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說明:為了讓各位看官能快速了解《資治通鑒》的寫作特點,這里先進行說明,《資治通鑒》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書寫的,但是每一年只是寫主要歷史事件,每個歷史事件之間是獨立的,各位看官只要通過每個故事對自己有啟發(fā)就行。正所謂,以史為鑒,可以知興替,希望通過我的綿薄之力,以通俗易懂、風趣幽默的語言,帶各位看官讀懂《資治通鑒》,從而為自己積累歷史的智慧,當遇到人生難題時,相信各位看官可以從中找到,打開人生難題大門的鑰匙。
本書主要參考《華杉講透資治通鑒》進行書寫,華杉前輩寫的《資治通鑒》,以胡三省的注本為本,結合張居正的《資治通鑒》講稿,和王夫之的《讀通鑒論》來寫,他用現(xiàn)代的語言,還給讀者原汁原味的古人智慧。我在華杉前輩的基礎上,再以通俗易懂、風趣幽默的語言進行書寫,希望可以引發(fā)各位看官有一口氣讀完《資治通鑒》的興趣。
最后想說的是,各位看官可以把《資治通鑒》當成案例集,讀書成長最快的方式,就是把自己帶入到書中(或者說穿越),如果你是書的人物,你會如何做,如果你是周天子,當韓趙魏逼你封他們?yōu)橹T侯的時候,你是認慫給他們封,還是聯(lián)合其他力量,去把韓趙魏打回石器時代?當然,你也可以被韓趙魏打回石器時代,甚至家都沒了。所以,這就要你多思考,多帶入(穿越),你能不能比書中的人物做的更好,如果不能,你就要學習他好的方法。如果可以,就要想想,你的方法比他好在哪里,還有哪些欠缺的。
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一生讀了17遍《資治通鑒》,他從這部史學巨著中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、戰(zhàn)爭、吏治,體會歷史經(jīng)驗,總結歷史教訓,對其學術特點亦有獨到見解。同時,毛澤東重視《資治通鑒》的影響與啟發(fā),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氣派的唯物史觀。大家也可以把《資治通鑒》反復讀,先讀我寫的《資治通鑒那些事兒》,再讀華杉前輩的《華杉講透資治通鑒》,最后再讀中華書局出版的《資治通鑒》,因為這樣閱讀是由淺入深,我是提升大家閱讀的興趣,華杉前輩寫的《資治通鑒》是保留了原文的韻味,特別是一些傳世警句。通過保留原句,再作解釋,在文白之間,把握到比《三國演義》再白一點,讓讀者沒有閱讀困難,又能體驗到一點古風古韻。最后是中華書局出版的《資治通鑒》,經(jīng)過前面兩邊的閱讀,你基本已經(jīng)具備了讀原汁原味文章的能力,這時再讀,你的收獲又是不一樣的。
閱讀說明:
卷第一 周紀一(公元前403年—公元前369年,共35年)
這里寫的是卷一(也就是第一章)的歷史事件是哪年到哪年,共多少年
公元前403年(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)
這里開始寫具體是哪年的歷史事件
【..........】
中括號里面的,是每一個歷史事件的標題
好,我們開始轉入正題了,從我們第一章開始講起,我們的老祖宗將第一章命名為“卷第一”,
卷第一主要記錄了公元前403年—公元前369年歷史事件
(公元前403年—公元前369年,共35年)
讓我們來看看這公元前403年(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),這一年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?
威烈王二十三年(戊寅,公元前403年)
1. 【周天子認栽!韓趙魏正式“轉正”當諸侯】
這年啊,發(fā)生了一件開天辟地頭一遭的大事!周威烈王這位名義上的天下共主,哆哆嗦嗦地正式發(fā)了個紅頭文件(雖然可能連公章都蓋不利索了),任命晉國那三個牛氣沖天的大夫——魏斯、趙籍、韓虔——為諸侯!這仨人,可不是啥善茬,那是晉國權臣里的戰(zhàn)斗機!想當年晉國有六家大佬(范、中行、智、韓、趙、魏),合稱“六卿”。結果呢?韓、趙、魏哥仨聯(lián)手,把范家、中行家、智家全給收拾了,徹底壟斷了晉國的實權。地盤大了,腰桿硬了,哥仨一合計:咱還當啥大夫???直接當諸侯王不香嗎?于是乎,他們仨大搖大擺地跑到洛陽,把刀片子(或者說,強大的軍隊)往周天子面前那么一亮:“老周,給個名分唄?”周威烈王一看這陣仗,腿肚子都轉筋了。打?拿啥打?算了吧!得嘞,您三位爺說啥是啥,封!從此,韓、趙、魏這仨“晉國分公司經(jīng)理”,正式掛牌“韓王”、“趙王”、“魏王”,跟齊楚秦燕這些老牌諸侯平起平坐啦!
【張居正拍案而起】: 反了!簡直反了天了!這叫什么?這叫“冠履倒置,紀綱掃地”!自打周平王搬家到洛陽(東遷)以后,周王室是王小二過年——一年不如一年,諸侯們是越來越橫。但好歹啊,大家表面上還得認周天子這個老大,“君臣名分”這層窗戶紙沒捅破。諸侯打架搶地盤的有,但像韓趙魏這樣,直接把老東家晉國給分了,還拿刀逼著天子給自己封王的,真是盤古開天辟地頭一回!《資治通鑒》為啥特意用“初命”倆字?就是告訴后世子孫:瞧見沒?禮崩樂壞的壞榜樣,就是從這兒開始的!千古罪人??!
【華杉點評】: 為啥司馬光老爺子寫《資治通鑒》,要從“三家分晉”這兒開頭?太有深意了!這就是個分水嶺啊!從這兒開始,“治世”的規(guī)矩徹底玩完,“亂世”的群魔亂舞正式開場!
【司馬光痛心疾首】: 天子最大的職責是啥?是維護“禮”!禮的核心是啥?是“分”(等級名分)!“分”靠啥體現(xiàn)?靠“名”(爵位官職)!這就好比天在上,地在下,君臣名分像天地一樣不能亂!整個天下,億萬百姓,為啥就聽天子一個人的?哪怕你比他聰明比他壯,也不能說換就換啊!靠的就是這套“禮制綱紀”維持秩序!上級指揮下級,像心指揮手腳;下級保護上級,像手腳保護心臟。這才叫長治久安!孔子寫《春秋》,為啥把周王室排諸侯前面?就是強調這名分不能亂!除非天子是桀紂那樣的暴君,你正好是商湯周武王那樣的圣人,天下歸心,老天爺也點頭,那才能換人坐莊。否則,當臣子的,就得守本分,哪怕死也得守!你看人家微子(商紂王哥哥)、季札(吳王弟弟),寧愿亡國也不搶君位,為啥?名分大過天!禮制靠啥維持?靠“名器”!名分和器物(比如天子才能用的繁纓馬飾)不能亂給!衛(wèi)國那個仲叔于奚立了戰(zhàn)功,不要封地非要“繁纓”,孔子就堅決反對:給再多錢也不能給這名器!為啥?開了這個口子,禮制就崩了,國家就離完蛋不遠了!圣人看問題深遠,在苗頭時就掐滅(履霜堅冰至);普通人呢?火燒眉毛了才救,累死也救不回來!所以啊,名分是根本中的根本!周朝為啥后來只剩彈丸之地還能當名義上的老大?晉文公那么牛,想用天子葬禮“隧葬”,周襄王就敢說“不”!靠的就是這名分還在!結果現(xiàn)在倒好,韓趙魏一逼,周威烈王就慫了,乖乖封了!這不是三家壞規(guī)矩,是天子自己親手把禮制這最后一塊遮羞布給撕了!規(guī)矩一壞,名分一亂,天下人就只剩下比誰的拳頭硬、心眼黑了!等著瞧吧,那些圣賢的后代諸侯們,早晚得被滅門絕戶,老百姓也得跟著遭殃!嗚呼哀哉!
2. 【智氏覆滅記:不作死就不會死】
話說在分晉大戲開場前,還有個“智氏滅門慘案”的序曲,賊精彩!
【智宣子選錯人:坑爹坑全家】 當初,晉國大佬智宣子要選接班人。族人智果跳出來說:“老大!別選智瑤(智襄子)!選您另一個兒子智宵吧!智瑤這小子,優(yōu)點確實突出:長得帥(一表人才),武功高(精于騎射),多才多藝(吹拉彈唱估計都會),能說會道(能文善辯),性格還賊剛(強毅果敢)。BUT!他有個致命缺點——不仁!缺德啊!您想想,他本事這么大,心腸還這么黑,讓他當家,誰受得了?非把咱智家?guī)нM滅族的火坑不可!”智宣子耳朵一閉:“不聽不聽,王八念經(jīng)!”智果一看,完犢子,這船要沉!趕緊找“派出所”(太史)改了戶口本,脫離智氏,改姓“輔”,溜之大吉。
【趙簡子會選人:竹簡定乾坤】 另一邊,趙家老大趙簡子選繼承人就靠譜多了。他大兒子伯魯,小兒子無恤。老趙拿不定主意,想了個招:弄兩片竹簡,刻上家訓,分別給倆兒子,叮囑:“給老子背熟咯!記心里!”三年后,老趙突然抽查。問伯魯:“簡書上寫的啥?”伯魯一臉懵圈,忘光光!問竹簡呢?丟了!再問無恤,好家伙,倒背如流!再問竹簡?立馬從袖子里掏出來!趙簡子一拍大腿:“靠譜!就你了!”他還派了個能臣尹鐸去治理大本營晉陽,特別交代:“我死以后,晉國要出亂子,甭管路多遠,別嫌尹鐸年輕,一定去晉陽!”尹鐸問:“您讓我去,是往死里刮地皮呢?還是搞民心工程保家衛(wèi)國?”老趙很清醒:“保家衛(wèi)國!”尹鐸心領神會,輕徭薄賦,把晉陽經(jīng)營成了趙家的鐵桿根據(jù)地。
【智伯作死三連擊:狂傲是病,得治!】 智宣子一蹬腿,智瑤(智伯)上位,成了晉國“話事人”。這位爺,完美詮釋了什么叫“不作死就不會死”。
作死第一彈:藍臺羞辱。 他請韓康子、魏桓子吃飯(藍臺之宴)。酒過三巡,智伯飄了,開始瘋狂戲弄韓康子,還順帶侮辱人家的大管家段規(guī)!手下智國勸:“老大!您這么羞辱人,小心遭報復?。 敝遣强壮欤骸昂?!我就是天大的災難!我不給別人災難就燒高香了,誰敢給我災難?”智國急得跳腳:“《夏書》說了,‘仇怨不在明處才最可怕’!黃蜂螞蟻都能蜇人,何況是倆大國的老大和總管?您悠著點??!”智伯?當耳旁風!
作死第二彈:強索土地。 沒過多久,智伯覺得不過癮,直接伸手找韓康子要地!韓康子氣得肝兒疼,不想給。大管家段規(guī)精得很,勸道:“智伯這人,貪得無厭還死要面子!不給?他肯定打咱!不如先給他,讓他得意忘形。他一得意,肯定接著找魏家、趙家要地。別人不給,不就打起來了嗎?咱坐山觀虎斗,多好!”(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)韓康子一咬牙:“行!給他個萬戶大城!”智伯樂得屁顛屁顛。果然,轉頭就找魏桓子要地。魏桓子也氣得夠嗆想拒絕,他的大管家任章也勸:“給!讓他狂!他狂得沒邊了,大家害怕了就會聯(lián)合起來干他!咱別當出頭鳥!”魏桓子也送了座萬戶大城。智伯這下爽翻了天!
作死第三彈:踢到鐵板趙。 一看韓魏都慫了,智伯自信心爆棚,直接找趙襄子(無恤)點名要“蔡”和“皋狼”兩塊地。趙襄子是誰?那是趙簡子精挑細選的硬茬!脖子一梗:“不給!”智伯勃然大怒:“反了你了!”立刻拉著韓、魏兩家小弟,氣勢洶洶殺奔趙家!趙襄子一看打不過,果斷跑路!手下說:“去長子縣吧,城墻厚實!”老趙搖頭:“老百姓剛修完城墻累個半死,現(xiàn)在又讓他們拼命守城?誰真心跟我干?”手下又說:“去邯鄲吧,糧多!”老趙又搖頭:“糧多?那都是刮地皮刮來的!老百姓恨死我了,能跟我一條心?去晉陽!我爸臨終交代了,有難就去晉陽!尹鐸在那兒搞得好,民心可用!”果然,到了晉陽,民心穩(wěn)固。
【水灌晉陽與驚天逆轉:豬隊友的神助攻】 智、韓、魏三家把晉陽圍得水泄不通。智伯想了個狠招——引水灌城!大水淹得城里只剩六尺高地,鍋灶都沉水里養(yǎng)蛤蟆了,可晉陽百姓硬是沒投降!智伯得意洋洋,帶著魏桓子(駕車)、韓康子(持矛護衛(wèi))視察水攻成果,指著滔滔大水炫耀:“哈哈!我今天才知道,水攻真能滅國?。 毖哉邿o心,聽者嚇破膽!魏桓子用胳膊肘捅捅韓康子,韓康子用腳輕輕踩踩魏桓子。為啥?魏桓子心想:汾水能灌我家都城安邑啊!韓康子心想:絳水能灌我家老巢平陽啊!這智伯以后用這招對付我們咋整?智伯的謀士絺(chī)疵(cī)看得真切:“老板!韓魏要反水!”智伯:“你咋知道?”絺疵:“人之常情??!滅了趙,下一個不就輪到他倆?他倆現(xiàn)在看城快破了,不但不高興,反而愁眉苦臉,不是想反是想啥?”第二天,智伯這二五仔,居然把絺疵的話原封不動告訴了韓魏二人!二人心里罵娘,臉上堆笑:“這絕對是趙家的反間計!想離間我們!馬上就能分趙家地盤了,我們傻啊去干那危險又沒譜的事兒?”等這倆走了,絺疵進來:“老板!您咋把我的話告訴他倆了?”智伯:“你咋知道?”絺疵:“他倆看我的眼神像刀子,走得飛快,心虛?。 敝遣??還是不信!絺疵一看,沒救了,趕緊申請出差齊國,溜了。
【反戈一擊:三家滅智】 趙襄子抓住機會,派超級說客張孟談偷偷溜出城,找到驚魂未定的韓康子、魏桓子:“二位爺!唇亡齒寒??!趙家完了,下一個就輪到你們了!”韓魏二子早就被智伯的“水攻宣言”嚇尿了,苦著臉:“道理咱懂!就怕事情沒辦成,消息走漏,死得更快!”張孟談一拍胸脯:“話出你口,入我耳!天知地知你知我知!”三人歃血為盟,約定動手日期。到了日子,趙襄子派特種部隊深夜干掉守堤士兵,掘開大堤——大水嘩啦啦倒灌進智伯大營!智伯軍瞬間亂成一鍋粥。韓軍、魏軍趁機從兩翼夾攻,趙軍從正面猛撲!智伯大軍徹底崩盤!智伯被殺,智氏全族被屠,只有提前跑路改姓“輔”的智果(輔果)那一支僥幸活了下來。韓趙魏三家,瓜分了智家龐大的地盤和財產(chǎn),實力暴漲!
【司馬光敲黑板】: 同學們!智伯為啥死得這么慘?核心問題:才勝于德!才華和道德是兩碼事,但很多人傻傻分不清,統(tǒng)稱“賢能”,結果就悲劇了!聰明能干叫“才”,正直厚道叫“德”。才,是德的工具;德,才是才的統(tǒng)帥!就像云夢澤的竹子,再硬也得矯正、裝上箭頭才能當箭使;棠溪的金屬再鋒利,也得鍛造打磨才能成利器。才德兼?zhèn)涫鞘ト耍瑹o才無德是廢柴,德勝于才是君子,才勝于德是小人!用人之道,寧用廢柴,不用小人!為啥?君子有才用來做好事,小人有才用來干壞事!小人智商高,干壞事效率賊高;膽子大,作惡起來無法無天,簡直是如虎添翼!更可怕的是,人們往往敬畏有德者(敬而遠之),卻喜歡親近有才者(愛而親之)。一疏一親,就容易讓有才無德的小人蒙蔽雙眼!看看歷史吧,多少亂臣賊子、敗家玩意兒,都是“才有余而德不足”的貨色!智伯只是其中一個典型!所以啊,當領導的,一定要搞清楚才德孰輕孰重(知所先后),把“德”放在第一位!
【華杉點評】: 司馬光老爺子開篇這兩段,真是用心良苦??!第一節(jié)講“禮制名器”(規(guī)矩根本),第二節(jié)講“才德之分”(用人核心)!《資治通鑒》的靈魂綱領,就這兩條了!“知所先后”是《大學》里的智慧。知道自己德行不夠(缺德),才要修德!讀書是為了修自己的德,擦亮自己的良知!自己德行正了,看人自然準!智宣子為啥看不出智伯是坑貨?不是不懂道理,是他自己德行有虧??!所以,關鍵在要求自己!看到“如何識別小人”的文章,別光想著防別人,先對照自己:我別成那樣的人!
3. 【豫讓刺趙:士為知己者死的悲歌】
趙襄子對智伯恨得牙癢癢,干了一件忒狠的事兒——把智伯的頭蓋骨刷上漆,當酒杯用!智伯有個鐵桿馬仔叫豫讓,發(fā)誓要給老大報仇。第一次,他裝成勞改犯,混進趙襄子宮里掃廁所,揣著匕首想搞刺殺。結果趙襄子上廁所時突然心驚肉跳(第六感賊強),讓人一搜,抓住了豫讓。手下要砍了他。趙襄子卻感嘆:“智伯死了連個燒紙的都沒,這人還能舍命報仇,是條漢子!放了吧,我以后躲著他點。”豫讓不死心,為了徹底改頭換面,用生漆涂身弄出滿身毒瘡,吞炭把嗓子弄啞,在街上要飯,連他老婆都認不出。一個老友認出他,哭著勸:“以你的本事,假裝投靠趙襄子,肯定能得寵接近他,那時再殺他不容易多了?何必把自己整這么慘?”豫讓正色道:“我要是先投降當了他的臣子,再殺他,那就是不忠不義,懷有二心!我這樣做,就是要讓后世那些懷有二心的臣子感到羞恥!”后來,他埋伏在趙襄子必經(jīng)的橋下。趙襄子過橋時,馬突然驚了(又是神預感),搜出豫讓。趙襄子知道這回不能放了,含淚殺了他。(趙襄子這人其實挺厚道,記得他爹選他接班就是因為他靠譜。)
趙襄子心里一直惦記著這君位本該是大哥伯魯?shù)?,總想還給他后代。他自己有五個兒子,一個不立。先把伯魯?shù)膬鹤臃庠诖牵ù删?。代成君死得早,趙襄子就立代成君的兒子趙浣為繼承人。趙襄子死后,他弟弟趙桓子篡位,趕跑了趙浣。結果趙桓子只干了一年就嗝屁了。趙國人集體抗議:“桓子上位不是襄子本意!”合伙殺了桓子的兒子,把趙浣請回來當老大,就是趙獻子。趙獻子生了趙籍(后來的趙烈侯)。
魏家這邊,魏桓子的孫子魏斯(后來的魏文侯)接班了。
韓家這邊,韓康子生韓武子,武子生韓虔(后來的韓景侯)。
4. 【魏文侯崛起:尊賢重信成霸主】
魏文侯(魏斯)這人,不得了!超級尊重人才!拜孔子高徒卜子夏、名士田子方為師。每次坐車經(jīng)過名士段干木家門口,必定低頭、扶軾(車前橫木)行禮!這廣告效應杠杠的,四方賢才蜂擁而至投奔魏國。子夏在魏國開壇講學,直接把魏國文化水平拉升好幾個檔次!
【守信虞人】 有一次魏文侯和大臣們喝酒正嗨,天降大雨。他突然下令備車去郊外。大臣們懵了:“喝得正爽,下雨天您去哪兒浪?”文侯說:“我跟管山林的虞人約好今天打獵!酒再香,也不能失信于人??!”真冒雨跑去通知對方取消活動。
【義拒韓趙】 韓國找魏國借兵打趙國。魏文侯說:“趙是我兄弟,不借!”趙國也來借兵打韓國。魏文侯說:“韓是我兄弟,不借!”兩國使者都氣呼呼走了。后來知道對方也被同樣拒絕,臊得滿臉通紅,跑來魏國道歉。魏國威望蹭蹭漲,成了三晉(韓趙魏)老大,諸侯不敢小覷!
【君臣佳話】 魏文侯派大將樂羊滅了中山國,封給自己兒子魏擊。他很得意,問群臣:“你們說,我算啥樣的君主?。俊贝蠹引R聲:“仁君!”耿直boy任座唱反調:“您得了中山,不封給您弟弟,封給兒子,算啥仁君?”文侯大怒,任座拂袖而去。文侯又問翟璜。翟璜說:“仁君!”文侯:“何以見得?”翟璜:“我聽說,君主仁德,臣下才敢直言。任座這么敢說,所以我知道您是仁君!”文侯轉怒為喜,讓翟璜請回任座,親自下堂迎接,奉為上賓。
【明辨樂理】 魏文侯和田子方喝酒,聽著音樂忽然皺眉:“咦?這編鐘是不是左邊那排掛高了?音不太準?”田子方笑了。文侯:“你笑啥?”子方說:“當國君的,該關心樂官稱不稱職,而不是音準不準。您要是連音準都操心,哪還有精力管官員好壞?”
【折服公子】 公子魏擊(后來的魏武侯)出門遇見田子方,趕緊下車行禮。田子方大喇喇地不還禮。魏擊怒了:“是富貴的該傲嬌?還是貧賤的該傲嬌?”田子方答:“當然是貧賤的傲嬌!富貴的哪敢傲?國君傲嬌丟國,大夫傲嬌丟家。丟了國、家的,誰還給你?我們貧賤士人,話不投機,穿上鞋就走,到哪兒不能混口飯吃?”魏擊一聽,冷汗直冒,趕緊道歉。
【選相智慧】 魏文侯問大臣李克:“先生說過‘家貧思良妻,國亂思良相’?,F(xiàn)在選宰相,魏成和翟璜二選一,你看選誰?”李克推辭:“我個外人,哪敢議論領導親戚?”文侯堅持:“國家大事,別客氣!”李克說:“看人五條:平時親近啥人?富貴時資助啥人?顯達時提拔啥人?困窘時不做啥事?貧窮時不取啥利?五條看清,何必問我?”文侯秒懂:“先生休息吧,我知道選誰了(選了魏成)!”李克出門碰見翟璜。翟璜得意地問:“聽說老板問你宰相人選,定了誰?”李克:“魏成?!钡澡查g變臉:“西河守吳起、治鄴的西門豹、滅中山的樂羊、還有先生您、太子老師侯鮒,都是我舉薦的!我哪點不如魏成?”李克淡定道:“你舉薦我,是為了結黨營私嗎?老板問我,我就說了那五條。魏成千鐘俸祿,九百鐘用來養(yǎng)士,給老板引薦了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干木這些國師級人物!你舉薦的五位,只是當臣子用。能比嗎?”翟璜羞愧萬分:“我錯了!我給您當學生吧!”
【華杉點評】: 李克這“識人五條”,千萬別光用來挑別人毛病!關鍵是對照自己:我平時親近啥人?富貴了幫誰?當官了提拔誰?落難了啥底線不碰?窮瘋了啥錢不拿?這就是孟子說的,不義之事,給天下都不干!自己德行正了,看人用人自然準!
5. 【吳起傳奇:能臣猛將的復雜人生】
吳起,衛(wèi)國人,在魯國打工。齊國打魯國,魯國想用吳起當大將,但嫌他老婆是齊國人。吳起一咬牙,把老婆殺了(狠人?。┍碇倚模斏洗髮?,大破齊軍。有人跟魯侯打小報告:“吳起以前跟著曾參(大孝子)學習,親媽死了都不奔喪!曾參跟他絕交了?,F(xiàn)在又殺妻求將,人品太渣!”吳起害怕,聽說魏文侯賢明,跑路投魏。文侯問李克,李克說:“吳起貪財好色不假,但要論打仗,兵圣司馬穰苴(ráng jū)都不如他!”文侯果斷用吳起為將,攻打秦國,連拔五城!
吳起帶兵,絕對親民路線!跟士兵同吃同住,睡地鋪,行軍不坐車,親自背糧食。士兵生毒瘡,吳起親自用嘴給他吸膿!士兵他媽聽說后大哭。鄰居不解:“將軍給你兒子吸膿,多大榮耀,哭啥?”士兵媽說:“當年吳將軍給他爹吸膿,他爹戰(zhàn)死沙場!現(xiàn)在又給他吸,我兒離死不遠了啊!”
威烈王二十四年(己卯,公元前402年)
1. 【周威烈王駕崩】 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威烈王掛了,兒子姬驕即位,是為周安王。
安王元年(庚辰,公元前401年)
1. 【秦魏開撕】 秦國揍魏國,打到陽孤(今山西臨汾附近)。
安王二年(辛巳,公元前400年)
1. 【三晉伐楚】 韓趙魏哥仨組團南下打楚國,打到桑丘(此桑丘在河南,非河北那個)。
2. 【鄭國反撲】 鄭國不甘寂寞,圍攻韓國陽翟(今河南禹州)。
3. 【韓趙換老板】 韓景侯(韓虔)薨,兒子韓烈侯即位。趙烈侯(趙籍)薨,國人立他弟弟即位,是為趙武侯(估計是烈侯兒子太小或沒合適人選)。
安王三年(壬午,公元前399年)
1. 【周室家丑】 周安王的弟弟姬定(王子定)鬧情緒(或避禍),跑路到晉國。
2. 【天災示警】 虢山(今河南陜縣)崩塌,泥石流堵塞黃河(古人認為天象對應人事,大兇之兆)。
安王四年(癸未,公元前398年)
1. 【楚圍鄭,鄭內亂】 楚國發(fā)兵包圍鄭國。鄭國內部鬧翻,宰相駟子陽(鄭國宗室)被殺(導火索可能是應對楚軍不力或內部傾軋)。
安王五年(甲申,公元前397年)
1. 【天狗吃太陽】 發(fā)生日食(繼續(xù)兇兆刷屏)。
2. 【聶政刺俠累:悲壯的刺客】 三月,驚天刺殺案!韓國宰相俠累(韓傀)被強盜(實為刺客)殺死在府上。幕后主使是俠累的仇家嚴仲子(嚴遂)。嚴仲子重金聘請軹地(今河南濟源)猛人聶政報仇。聶政當時因老母在世拒絕。等母親去世,聶政為報知遇之恩,慨然赴死!他單槍匹馬沖進戒備森嚴的相府,當場格殺俠累!為不連累姐姐和嚴仲子,聶政自毀面容、挖出雙眼、剖腹流腸而死!韓國人把尸體扔街上懸賞認尸,無人能識。聶政的姐姐聶嫈(yīng)聞訊趕來,撫尸痛哭:“這是我弟弟聶政??!他怕連累我才毀容!我豈能因怕死而埋沒弟弟的英名!”說完在弟弟尸身旁自刎殉義!姐弟雙烈,千古流芳!
安王六年(乙酉,公元前396年)
1. 【鄭國再亂】 鄭國駟子陽的余黨反攻倒算,殺掉了國君鄭繻公,立他弟弟乙為君,是為鄭康公(鄭國徹底沒救了)。
2. 【宋國換人】 宋悼公薨,兒子休公田(子田)即位。
安王八年(丁亥,公元前394年)
1. 【齊伐魯】 齊國揍魯國,占了最地(今山東曲阜附近)。
2. 【負黍歸韓】 鄭國地盤負黍城(原屬韓,曾被鄭占領)人民起義,重新回歸韓國懷抱。
安王九年(戊子,公元前393年)
1. 【魏伐鄭】 魏國趁鄭國內亂,出兵攻打。
2. 【晉國換人】 晉烈公薨,兒子孝公傾即位(晉國此時就剩一小塊地,名存實亡)。
安王十一年(庚寅,公元前391年)
1. 【秦奪韓地】 秦國猛攻韓國宜陽(今河南宜陽),一口氣拿下六個城邑。
2. 【田氏奪齊:鳩占鵲巢進行時】 齊國權臣田家(田常后代)傳到田和(田太公)手里。這年,田和撕下最后偽裝,把名義上的國君齊康公(姜姓)流放到海邊小島,只給一個城邑的賦稅讓他祭祀祖宗(姜齊名存實亡)。
安王十二年(辛卯,公元前390年)
1. 【秦晉互毆】 秦國和晉國(殘余)在武城(今陜西華縣東)干了一架。
2. 【齊魏交鋒】 齊國攻打魏國,占了襄陽(今山東東平附近,非湖北襄陽)。
3. 【魯國雄起】 魯國居然在平陸(今山東汶上北)打敗了秦軍?。ㄐ吖鈺r刻?)
安王十三年(壬辰,公元前389年)
1. 【秦侵晉】 秦國繼續(xù)侵擾殘晉。
2. 【田和求封】 田和覺得火候到了,拉上魏文侯、楚國、衛(wèi)國的代表在濁澤(今河南新鄭西南)開國際認證大會,求大家支持他取代姜氏當齊王。魏文侯面子大,親自跑洛陽向周安王求情并做列國工作。周安王一看,韓趙魏的先例都開了,多你一個田和不多,少你一個不少,得,同意吧?。ㄖ芴熳幼詈笠稽c遮羞布徹底沒了)
安王十五年(甲午,公元前387年)
1. 【秦伐蜀】 秦國向西擴張,攻打蜀地,拿下南鄭(今陜西漢中)。
2. 【魏國換帥:武侯上位】 一代雄主魏文侯薨逝,太子魏擊即位,是為魏武侯。
【吳起論德險】 魏武侯乘船視察西河防線,順流而下,看著險要山川,得意洋洋:“美哉山河!固若金湯!咱魏國的鐵飯碗??!”吳起立馬潑冷水:“老板!國家穩(wěn)固靠的是您的德行,不是靠天險!三苗氏(左洞庭右鄱陽)、夏桀(安邑)、商紂(孟門太行黃河)地盤不險嗎?德政不修,照樣被滅!您要是不修德政,這船上的人,分分鐘都是敵人!”武侯雖然被噎,但覺得有理:“說得好!”(吳起真敢說!)
【吳起遭讒:魏國失柱石】 魏國任命田文(非孟嘗君)為宰相。吳起不服,找田文PK功勞:“統(tǒng)兵打仗、治國安邦、守衛(wèi)西河,你哪點比我強?”田文承認都不如。吳起:“那憑啥你官比我大?”田文一句話KO:“現(xiàn)在新老板剛上位,人心不穩(wěn),你說,是讓你這牛氣哄哄的當宰相合適?還是讓我這老成持重的當合適?”吳起沉默良久,認栽。后來新宰相公叔(娶了魏國公主)嫉妒吳起,設下毒計:先讓魏武侯把公主嫁給吳起(試探忠誠),再請吳起來家做客,讓公主老婆當眾羞辱自己。吳起一看娶公主這么慘,嚇得趕緊推辭婚事。武侯大怒:“看不起我閨女?必有二心!”吳起百口莫辯,怕被殺,連夜逃亡楚國。魏國自毀長城!
3. 【楚國變法:吳起的最后舞臺】 楚悼王早就仰慕吳起大名,吳起一到,直接任命為楚國宰相(令尹)。吳起大刀闊斧改革:修訂法律、裁撤冗官、廢除遠支貴族特權(觸動既得利益)、省下錢厚養(yǎng)精銳士兵、堅持獨立自主外交(不搞合縱連橫)。效果立竿見影:南平百越、北敗三晉、西揍秦國,楚國國力暴漲,威震諸侯!但也因此,被觸動蛋糕的楚國貴族恨吳起入骨。
4. 【秦國換人】 秦惠公薨,兒子出公(小娃娃)即位。
5. 【趙國歸正】 趙武侯薨,趙國人把當初被趙桓子趕跑的趙浣之子趙章(烈侯太子之子)接回來即位,是為趙敬侯(趙襄子一系正統(tǒng)回歸)。
6. 【韓國換人】 韓烈侯薨,兒子文侯即位。
安王十六年(乙未,公元前386年)
1. 【田齊立國:周天子蓋章】 周安王正式下詔,任命齊國大夫田和為諸侯!田氏代齊,合法完成!田和成為“田齊”開國之君——齊太公(與姜太公對應)。
2. 【趙國內亂】 趙國公子朝(估計不服趙敬侯)叛亂失敗,逃奔魏國。又勾結魏國軍隊打回邯鄲,沒打下來。
安王十七年(丙申,公元前385年)
1. 【秦國政變:獻公復辟】 秦國庶長(高級貴族)改發(fā)動政變,殺死小國君出子和他老媽,尸體扔河里。把流亡在河西(黃河以西魏國地盤)的公子師隰(xí)迎回即位,是為秦獻公(君位回歸秦靈公一系)。
2. 【齊伐魯】 齊國再次攻打魯國。
3. 【韓滅鄭前奏】 韓國攻打鄭國,占了陽城(今河南登封)。
4. 【齊太公薨】 齊太公田和薨,兒子田午即位,是為齊桓公(田齊桓公,非春秋五霸那位)。
安王十九年(戊戌,公元前383年)
1. 【魏敗趙】 魏國在兔臺(今地不詳)打敗趙國軍隊。
安王二十年(己亥,公元前382年)
1. 【日全食】 天狗又把太陽整個吞了(兇兆++)。
安王二十一年(庚子,公元前381年)
1. 【吳起之死:殉葬者的反擊】 楚悼王薨逝。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楚國貴族們立刻作亂,圍攻吳起。吳起情急之下跑進停放楚悼王尸體的房間,趴在尸體上(想利用禮法保護自己?)。亂箭射來,吳起被射殺,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體!楚悼王安葬后,兒子楚肅王即位。肅王以“箭射先王尸”的大不敬罪名,下令徹查!參與作亂的貴族及其家族七十余家,被滿門抄斬!吳起用自己最后的智慧,拉著仇敵們同歸于盡!
安王二十二年(辛丑,公元前380年)
1. 【齊燕韓趙魏大混戰(zhàn)】 齊國攻打燕國,占了桑丘(此桑丘在河北徐水)。韓趙魏三晉一看燕國被揍,又組團伐齊,也打到了桑丘(齊占的燕地桑丘)。國際局勢一片混亂!
安王二十三年(壬寅,公元前379年)
1. 【趙襲衛(wèi)失敗】 趙國想偷襲衛(wèi)國,沒成功。
2. 【姜齊絕祀】 被流放海島的齊康公(姜姓)薨逝,沒兒子。田氏名正言順地兼并了齊國最后一點象征性領土。姜太公建立的齊國,歷經(jīng)六百余年,正式宣告滅亡!
【田齊換人】 同年,田齊的齊桓公(田午)也薨了,兒子田因齊即位,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齊威王!
安王二十四年(癸卯,公元前378年)
1. 【狄人敗魏】 北方的狄人在澮水(今山西翼城附近)打敗了魏國軍隊(魏國也有吃癟時)。
2. 【三晉再伐齊】 韓趙魏聯(lián)軍再次攻打齊國,打到靈丘(今山東高唐南)。
3. 【殘晉落幕】 晉孝公薨,兒子俱酒即位,是為晉靖公(晉國最后一位名義上的國君)。
安王二十五年(甲辰,公元前377年)
1. 【蜀國北上】 蜀國(今四川)攻打楚國,占了茲方(今湖北松滋)。
2. 【衛(wèi)侯的雞蛋與子思的諍言】 子思(孔子之孫)向衛(wèi)國國君推薦大將茍變:“此人有大將之才,能統(tǒng)帥五百乘兵車(三萬七千五百人)!”衛(wèi)侯撇嘴:“我知道他能打!但他以前當收稅官時,吃了老百姓倆雞蛋!人品不行,不用!”子思急了:“圣人用人就像木匠挑木頭,取長補短!一棵幾人合抱的大樹,有幾尺朽木,好工匠照樣用!現(xiàn)在戰(zhàn)國亂世,您急需猛將,就為倆雞蛋放棄人才?這話傳出去,天下人才誰還敢來衛(wèi)國?”衛(wèi)侯趕緊認錯。后來衛(wèi)侯在朝堂上發(fā)言,明明不對,群臣卻異口同聲附和。子思痛心疾首:“我看衛(wèi)國,真是‘君不君,臣不臣’!國君自以為是,大臣只會阿諛!君昏臣諂,國家要亡??!”他批評衛(wèi)侯:“您說話自以為是,大臣就不敢提意見。君臣都自以為圣明,說好話的有賞,說真話的遭殃,國家能好嗎?”(子思真是衛(wèi)國最后的清醒者!)
3. 【魯國換人】 魯穆公薨,兒子姬奮即位,是為魯共公。
4. 【韓國換人】 韓文侯薨,兒子韓哀侯即位。
安王二十六年(乙巳,公元前376年)
1. 【周安王駕崩】 周安王薨,兒子姬喜即位,是為周烈王。
2. 【三家分晉終章:晉國徹底消失】 韓、趙、魏三家覺得晉靖公這橡皮圖章也沒必要留了,把他廢為平民,瓜分了晉國最后一點點象征性的土地。立國近七百年的晉國,至此徹底滅亡,退出歷史舞臺。
烈王元年(丙午,公元前375年)
1. 【日食再現(xiàn)】 天狗又啃太陽。
2. 【韓國滅鄭】 韓國大軍徹底吞并了茍延殘喘的鄭國!韓國將都城從陽翟遷到了更繁華的鄭國故都新鄭(今河南新鄭)。
3. 【趙國換人】 趙敬侯薨,兒子趙種即位,是為趙成侯。
烈王三年(戊申,公元前373年)
1. 【齊國挨揍】 燕國在林狐(今地不詳)打敗齊軍。魯國也趁機伐齊,占了陽關(今山東泰安東南)。魏國也來湊熱鬧,打到博陵(今山東茌平西北)。(齊威王剛即位,被群毆了)
2. 【燕宋衛(wèi)換人】 燕僖公薨,兒子燕桓公即位。宋休公薨,兒子宋辟公即位。衛(wèi)慎公薨,兒子衛(wèi)訓即位,是為衛(wèi)聲公。
烈王四年(己酉,公元前372年)
1. 【趙伐衛(wèi)】 趙國攻打衛(wèi)國,占領了首都濮陽附近七十三個村鎮(zhèn)(狠削衛(wèi)國)。
2. 【魏敗趙】 魏國在北藺(今山西離石西)擊敗趙國軍隊(三晉內部也互掐)。
烈王五年(庚戌,公元前371年)
1. 【魏伐楚】 魏國攻打楚國,占了魯陽(今河南魯山)。
2. 【韓國弒君案】 韓國發(fā)生驚天弒君案!大夫嚴遂(嚴仲子,就是當年雇聶政殺俠累那位)刺殺了國君韓哀侯!國人立哀侯的兒子即位,是為韓懿侯。原來,哀侯任命韓廆(huī)為相,卻又更寵信嚴遂。韓廆和嚴遂勢同水火。嚴遂派刺客殺韓廆,韓廆逃到哀侯身邊求救。刺客不管不顧,連哀侯一起殺了?。n國這內斗也是絕了)
3. 【魏國內亂】 魏武侯薨逝,生前沒立太子!他的兒子魏罃(yīng)和公子公中緩為爭君位大打出手,魏國內亂!
烈王六年(辛亥,公元前370年)
1. 【齊威王朝周:刷聲望的妙招】 齊威王田因齊干了一件讓天下人刮目相看的事——跑到洛陽朝見周天子(周烈王)!當時周王室衰微得不行,諸侯早就不鳥這套“朝見禮”了。齊威王這一去,政治聲望瞬間拉滿!“看人家齊王,多懂規(guī)矩!多賢德!”天下輿論一片贊譽。(齊威王政治秀滿分!)
2. 【趙伐齊】 趙國攻打齊國,打到鄄城(今山東鄄城)。
3. 【魏敗趙】 魏國在懷縣(今河南武陟西南)打敗趙軍(三晉繼續(xù)互撕)。
4. 【齊威王烹阿大夫:明察秋毫立威】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:“自從派你去即墨,天天有人告你黑狀。我派人暗訪,發(fā)現(xiàn)荒地變良田,百姓安居樂業(yè),官府清閑無事,齊國東部穩(wěn)如泰山!這說明你是個好官,沒花錢賄賂我身邊人!”當場賞封一萬戶!接著召見東阿大夫:“自從派你去東阿,天天有人夸你!我派人暗訪,好家伙!田地荒蕪,百姓窮得叮當響!趙國打鄄城,你不救!衛(wèi)國占薛陵,你裝瞎!那些夸你的話,都是你花錢買通我身邊人吹的吧?”當天就把東阿大夫和那些收錢吹捧的近臣,扔進大鍋里給煮了(烹殺)!全國震動!大小官員嚇得魂飛魄散,再也沒人敢弄虛作假、欺上瞞下,都老老實實干活。齊國大治,一躍成為天下強國!(齊威王手段雷霆,效果拔群?。?/p>
5. 【楚國換人】 楚肅王薨,沒兒子,弟弟羋良夫即位,是為楚宣王。
6. 【宋國換人】 宋辟公薨,兒子剔成即位。
烈王七年(壬子,公元前369年)
1. 【日食終結篇】 又見日食(周烈王時期的日食KPI完成)。
2. 【周烈王駕崩】 周烈王姬喜掛了,弟弟姬扁即位,是為周顯王(戰(zhàn)國進入中期)。
3. 【韓趙伐魏:錯失良機】 魏國內亂正酣(魏罃 vs 公中緩),魏國大夫王錯跑路到韓國。韓國大將公孫欣(一作公孫頎)對韓懿侯說:“魏國內亂,機會難得!干他!”韓懿侯聯(lián)合趙成侯,出兵伐魏,在濁澤(今河南新鄭西南或山西運城西)大敗魏軍,包圍了魏國首都安邑!趙成侯提議:“殺了魏罃,立公中緩,逼他割地給我們,咱倆分贓撤軍!”韓懿侯搖頭:“殺君太殘暴,割地太貪婪!不如把魏國劈成兩半,讓他倆都當國君。魏國一分裂,比宋國還弱,再也威脅不到咱倆了!”趙成侯死活不同意。韓懿侯一生氣,當晚就撤軍回家了!趙軍獨木難支,也只好撤退。魏罃趁機反殺公中緩,自立為君,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魏惠王(也叫梁惠王)!一場可能改變戰(zhàn)國格局的大好機會,因為韓趙意見不合(都想占便宜又都不想背惡名),白白溜走,魏國驚險續(xù)命成功!
【司馬遷點評】: 魏惠王能活下來,魏國沒被分裂,全靠韓懿侯和趙成侯倆人尿不到一個壺里!要是他倆想法一致,魏國就真沒了!所以說啊,國君死前不把接班人安排好,國家離滅亡就不遠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