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王元年(癸丑,公元前368年)
1.【齊國踹門,觀津易主】齊國人瞅著鄰居老魏家不順眼,覺得他地盤肥得流油,得搶點啥。說干就干,齊軍嗷嗷叫著就沖進了魏國地盤,三下五除二就把觀津(今河北武邑縣東南)這塊地兒給占了。老魏家大門被踹開,面子有點掛不住。
2.【趙國偷家,長城被扒】趙國一看,喲,齊國動手了?那我趙某人也不能閑著??!趁著齊國主力在魏國那邊嗨皮,趙國悄悄摸到齊國邊境,對著齊國辛辛苦苦修起來的長城就是一頓猛鑿。結(jié)果呢?趙國成功“偷家”,把人家齊國修的長城給占了。齊國心里那個憋屈:我打魏國,你拆我家墻?這叫什么事兒!
顯王三年(乙卯,公元前366年)
1.【魏韓密謀,宅陽碰頭】魏國被齊國踹了一腳,心里憋著火呢。韓小弟(韓國)一看大哥臉色不對,趕緊湊過來。倆人在宅陽(今河南鄭州市北)開了個秘密碰頭會,估計是商量著怎么找回場子,怎么對付東邊那個不安分的齊國,或者西邊那個越來越跳的秦國。
2.【秦軍發(fā)威,洛陰打臉】魏韓哥倆剛開完會,還沒把計劃捂熱乎呢,西邊那個一直被他們當“西戎”看的秦國不干了!秦國大軍開拔,在洛陰(今陜西大荔縣西南)跟魏韓聯(lián)軍狠狠干了一仗!結(jié)果讓人大跌眼鏡,秦國人居然打贏了!魏韓聯(lián)軍被揍得灰頭土臉,剛開完會就挨了頓胖揍,這臉丟大發(fā)了。
顯王四年(丙辰,公元前365年)
1.【魏國撒氣,宋國躺槍】魏國環(huán)顧四周,東邊齊國剛打過,西邊秦國剛打輸,南邊楚國太硬,北邊……誒,宋國看起來挺好欺負?行,就你了!魏國大軍調(diào)轉(zhuǎn)槍口,嗷嗷叫著就沖進了宋國地界。宋國真是人在家中坐,禍從天上來,莫名其妙就被魏國當成出氣筒打了一頓。
顯王五年(丁巳,公元前364年)
1.【石門大捷,六萬魏趙韓人頭落地】秦獻公這次玩了個大的!他率領(lǐng)秦國虎狼之師,在石門(今山西運城市西南)跟氣勢洶洶殺來的韓、趙、魏三國聯(lián)軍展開決戰(zhàn)!這一仗打得那叫一個天昏地暗!結(jié)果?秦國再次爆冷,不僅贏了,還贏得極其漂亮——斬首六萬顆!這數(shù)字放戰(zhàn)國初期,絕對是驚天動地的超級大捷!韓趙魏三國聯(lián)軍被打得魂飛魄散,哭爹喊娘地往回跑。
2.【周天子點贊,黼黻之服賜英雄】消息傳到東周首都洛邑,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顯王都驚了!這秦國,以前不是老被欺負的“西戎”嗎?現(xiàn)在這么猛了?不行,得表示表示!周顯王大手一揮,賞!賞啥呢?不能太俗氣,得顯身份。他把自己天子禮服上最牛的兩樣紋樣——“黼”(代表斧頭,象征生殺決斷)和“黻”(代表兩弓相背,象征明辨是非)剪下來(或者說仿制了圖案),做成衣服賜給了秦獻公。這相當于啥?相當于后世皇帝把自己的龍袍下擺或者玉帶扣子賜給你,是頂級榮譽??!意思是:小秦啊,你這仗打得漂亮,替天子教訓(xùn)了不聽話的諸侯,我看好你哦!秦獻公捧著這“黼黻之服”,心里美滋滋:咱老秦人,終于揚眉吐氣,得到中央認證了!
顯王七年(己未,公元前362年)
1.【澮水之戰(zhàn),魏國再削韓趙】魏國雖然被秦國揍了,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收拾韓趙還是有點力氣。它在澮水(今山西翼城縣南)又跟韓趙聯(lián)軍干了一仗。這次魏國找回了點場子,把韓趙聯(lián)軍給打趴下了??磥砦簢牡鬃舆€在。
2.【少梁再戰(zhàn),魏國宰相被俘】西邊秦國可沒閑著。秦獻公帶著剛得天子賞賜的勁頭,在少梁(今陜西韓城市西南)跟魏國又杠上了!結(jié)果?魏國又輸了!而且輸?shù)觅\難看,連當朝宰相(相)公孫痤都被秦國活捉了!魏惠王(就是之前的太子罃,剛繼位不久)的臉算是丟盡了。
3.【衛(wèi)國換帥,聲公變成侯】小國衛(wèi)國這邊,老國君衛(wèi)聲公(名訓(xùn))駕鶴西去了。他兒子衛(wèi)速(也叫不逝)接班,史稱衛(wèi)成侯。衛(wèi)家換了個新掌柜。
4.【燕國易主,桓公傳文公】北邊的燕國,老國君燕桓公(名字不詳)也薨了。他兒子繼位,就是燕文公(名字也不詳)。燕國也換了新領(lǐng)導(dǎo)。
5.【秦國變天,獻公薨孝公立】最重磅的來了!秦國那位帶領(lǐng)秦國崛起、打贏石門大捷、獲得天子賜服的英主——秦獻公(名師隰),也薨了!他兒子嬴渠梁接班,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孝公!小伙子今年才21歲,血氣方剛。
6.【孝公的爛攤子與雄心】秦孝公接手的秦國,看著打了幾場勝仗,威風(fēng)了,但處境依然艱難!東邊(黃河、華山以東),齊、楚、魏、韓、趙、燕六個大佬虎視眈眈。南邊淮河、泗水一帶,宋、魯、鄒、滕、薛等十幾個小國扎堆。更要命的是,楚、魏跟秦國直接接壤,摩擦不斷。尤其是魏國,為了防止秦國這只“猛虎”,沿著洛河修了條長城,從鄭縣(今陜西華縣)一直修到上郡(今陜西榆林東南),跟防賊似的。楚國呢,從漢中到巴城(今重慶),再到南邊的黔中(今湖南西部),地盤大得嚇人。中原那些自詡文明人的諸侯國,開個“國際峰會”啥的,根本不給秦國發(fā)邀請函,覺得秦國就是鄉(xiāng)下土鱉、蠻族部落!這口氣,年輕氣盛的秦孝公能忍?他拍案而起:“恥辱?。∥掖笄叵茸媲啬鹿蔚韧L(fēng),如今竟被如此輕視?不行!老子要發(fā)憤圖強,修明政治,讓秦國重新偉大!”一顆雄心,在櫟陽宮(秦國新都)熊熊燃燒。
顯王八年(庚申,公元前361年)
1.【孝公求賢令,震動天下】秦孝公深知要強國,光靠自己不行,得有人才!他發(fā)布了一道激情澎湃的《求賢令》,刷遍了戰(zhàn)國朋友圈:
“各位父老鄉(xiāng)親、國際友人們,聽好了!遙想當年,我祖宗秦穆公,在岐山、雍縣那嘎達起家,那是勵精圖治,修德講武!向東,幫晉文公回國當老大,跟晉國以黃河為界,好得穿一條褲子;向西,打得戎狄那些蠻子滿地找牙,開疆拓土上千里!周天子都封他當‘伯’,各國諸侯都來道賀,那叫一個風(fēng)光!可惜啊,后來厲公、躁公、簡公、出子這幾代,家里鬧得雞飛狗跳,顧不上外邊。結(jié)果呢?韓、趙、魏(三晉)那仨混蛋,把我祖宗留下的河西之地(黃河西岸)給搶了!奇恥大辱??!到我爹獻公繼位,鎮(zhèn)守邊境,遷都櫟陽,正準備東征收復(fù)失地呢,可惜壯志未酬啊!每當想起這事兒,寡人這心就痛得直抽抽!現(xiàn)在,寡人把話撂這兒:無論是咱秦國的自己人,還是外來的賓客,只要你有本事,能出奇計妙策讓秦國強大起來!寡人就讓你做大官,封你大片土地!說到做到,絕不食言!”
這道《求賢令》,就像一顆深水炸彈,在死氣沉沉的戰(zhàn)國池塘里炸開了花!
【衛(wèi)鞅西行,法家入秦】有個在魏國混得不太如意的哥們兒,名叫公孫鞅(也叫衛(wèi)鞅,因為他是衛(wèi)國公族的旁支子孫),看到了這條招聘啟事,眼睛都亮了!這哥們兒特別喜歡研究“刑名之學(xué)”(法家那套東西:循名責(zé)實,尊君卑臣,賞罰分明)。他一拍大腿:“機會來了!秦國老板有魄力,我要去!”收拾包袱就往西邊秦國跑。
【胡三省小課堂】插播知識點:為啥叫他公孫鞅?因為他是衛(wèi)侯的孫子輩,按規(guī)矩就叫公孫鞅。他本姓衛(wèi),所以也叫衛(wèi)鞅。后來秦孝公把商於之地封給他,他才成了大名鼎鼎的商鞅!
【公叔痤的臨終舉薦與魏惠王的糊涂】衛(wèi)鞅之前在魏國是給宰相公叔痤當小弟(中庶子)。公叔痤知道這小子是個人才,還沒來得及向魏惠王推薦呢,自己就先病倒了,眼看要嗝屁。魏惠王來探病,一臉憂愁:“老相國啊,您要是走了,咱魏國可咋整?。俊惫屦顠暝f:“大王,我手下有個叫衛(wèi)鞅的年輕人,雖然年紀不大,但本事通天!您得把整個國家都交給他管!”魏惠王一聽,心里直嘀咕:衛(wèi)鞅?誰啊?沒聽說過??!讓個毛頭小子管國家?他默不作聲。公叔痤一看老板這反應(yīng),急了!趕緊補充:“大王!您要是覺得他不行,不用他,那……那您一定要把他殺了!千萬不能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!否則必成魏國大患!”魏惠王嘴上答應(yīng):“行行行,知道了?!狈笱苤妥吡?。公叔痤轉(zhuǎn)頭就把衛(wèi)鞅叫來,一臉悲壯:“小衛(wèi)啊,我這個人,先君后臣,先公后私。所以我先給國君出主意(要么用你要么殺你),然后再告訴你。你趕緊跑路吧!遲了就沒命了!”衛(wèi)鞅聽完,淡定一笑:“相國您多慮了。老板既然不聽您的話用我,他又怎么會聽您的話殺我呢?”果然,魏惠王出門就對左右吐槽:“唉,公叔痤真是病糊涂了!一會兒讓我把國家交給衛(wèi)鞅,一會兒又讓我殺了他,前言不搭后語,這不是燒糊涂了是啥?”衛(wèi)鞅穩(wěn)如泰山,收拾好行李,大搖大擺地離開了魏國。
【景監(jiān)引薦,孝公如獲至寶】衛(wèi)鞅到了秦國,通過一個叫景監(jiān)的寵臣牽線搭橋,見到了秦孝公。衛(wèi)鞅把他那套“富國強兵”的法家理論一擺,秦孝公聽得是兩眼放光,拍案叫絕:“妙?。√盍?!這就是寡人要的人才!”從此,衛(wèi)鞅成了秦孝公的頭號智囊,大事小情都要跟他商量。
顯王十年(壬戌,公元前359年)
1.【變法阻力,衛(wèi)鞅名言】衛(wèi)鞅想搞變法,改革秦國積弊??汕貒切├腺F族、守舊派不樂意啊!阻力山大!衛(wèi)鞅對秦孝公說了一番千古名言:
“老板啊,跟普通老百姓商量開創(chuàng)性的大事(慮始),那純屬對牛彈琴!他們見識短,害怕改變。但是呢,等事情干成了,讓他們享受成果(樂成),他們就會樂呵呵地接受了。為啥?真正德行至高的人,他的想法肯定跟俗人不一樣;要干成驚天動地大事業(yè)的人,也絕不會跟一大幫子人商量來商量去(成大功者不謀于眾)。所以啊,圣明的君主只要覺得這法子能讓國家強大,那就干!管它什么老規(guī)矩舊辦法(不法其故)!”
【華杉深度解讀】這段話,簡直說到所有改革者心坎里了!老百姓嘛,安于現(xiàn)狀,害怕未知,你跟他們商量變法?他們能給你列出八百個“實際困難”,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行。但只要你領(lǐng)導(dǎo)意志堅定,排除萬難干成了,他們嘗到甜頭,自然就閉嘴甚至拍手叫好了??鬃右舱f過類似意思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?!保ㄗ尷习傩崭删托校瑒e指望他們完全理解)。為啥?因為大道理太深奧,老百姓的智慧可能理解不了,但他們執(zhí)行力沒問題。領(lǐng)導(dǎo)者認準了方向,就得靠強大的意志力去推行,所謂的“困難”往往就是反對者制造的。所以衛(wèi)鞅總結(jié):干大事,別跟太多人商量,看準了就干!秦孝公一拍大腿:“說得好!就這么干!”立刻任命衛(wèi)鞅為左庶長(秦國第十一級高官),主持變法!
【商鞅變法,條條重磅】衛(wèi)鞅(現(xiàn)在該叫商鞅了)變法的核心內(nèi)容,條條都是重磅炸彈:
連坐告奸:老百姓五家編成一“伍”,十家編成一“什”,互相監(jiān)督,互相揭發(fā)!一家犯法,其他九家必須舉報!不舉報?十家一起連坐受罰!舉報壞人?賞!按戰(zhàn)場上砍敵人腦袋的標準重賞!知情不報?罰!按戰(zhàn)場上投降敵人的標準嚴懲!(這叫把內(nèi)部斗爭搞成敵我矛盾)
軍功授爵:打仗立功?好!按砍敵人腦袋的多少,給你封爵升官!爵位等級森嚴,每一級對應(yīng)多少田地、多少仆人奴婢、穿什么衣服、坐什么車,規(guī)定得死死的!有軍功,你就榮耀!沒軍功?就算你是王公貴族(宗室)的子弟,對不起,族譜上沒你名字!貴族身份?拜拜了您吶?。ㄓ密姽π沦F取代舊貴族)
重農(nóng)抑商:好好種地織布,糧食打得多、布匹織得好的?免稅!免勞役!獎勵!搞商業(yè)?或者因為懶而窮得叮當響的?大家舉報他!一旦查實,把他老婆孩子抓去當奴婢?。ò讶硕稼s到田里去,保證糧食和兵源)
嚴懲私斗:敢私下里打群架?按情節(jié)輕重,往死里罰?。ò衙耖g暴力引導(dǎo)到對外戰(zhàn)爭上去)
【錢穆點評變法本質(zhì)】吳起在楚國,商鞅在秦國,干的都是同一件事:用軍功新貴族取代舊貴族!吳起規(guī)定貴族傳三代就收回爵位封地,賞給軍人;商鞅搞二十級軍功爵,取代老掉牙的五等爵制。目的都一樣:讓戰(zhàn)士成為新貴族!以前是貴族當兵,現(xiàn)在是當兵能當貴族!配合著廢除井田制(土地私有化),這兩招是戰(zhàn)國新軍國富強的核心殺招,徹底砸碎了宗法封建貴族的鐵飯碗。商鞅變法,標志著戰(zhàn)國正式進入“新軍國”時代!
【徙木立信,取信于民】新法令擬定好了,商鞅擔(dān)心老百姓不信官府真能說到做到。咋辦?他導(dǎo)演了一出好戲:在國都櫟陽最熱鬧的南門,立了一根三丈高(約7米)的大木頭!貼出告示:“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,賞十斤黃金!”圍觀群眾都樂了:“這當官的腦子進水了?扛根木頭就給十斤金子?騙鬼呢!”沒人動。商鞅一看,加碼!“賞五十斤黃金!”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終于有個二愣子(或者說聰明人)站出來了,吭哧吭哧把木頭扛到了北門。商鞅二話不說,當場兌現(xiàn)——五十斤黃金!真金白銀!圍觀群眾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:“我滴個乖乖!官府這次玩真的?。 蓖ㄟ^這出“徙木立信”的活廣告,商鞅成功建立了官府的信用。新法令,正式頒布!
【太子犯法,師傅頂缸】新法推行一年,秦國上下炸開了鍋!成千上萬的人跑到櫟陽上訪告狀,說新法這不好那不好。就在這風(fēng)口浪尖上,出大事了——太子嬴駟(未來的秦惠文王)竟然觸犯了新法!商鞅眉頭一皺:“法令推行不下去,根子就在上面的人不遵守!”可太子是儲君,不能動刑啊?怎么辦?商鞅大手一揮:“王子犯法,與庶民同罪?不行!但太子的老師沒教好,該罰!”于是,太子的首席師傅公子虔被抓起來關(guān)了大牢,另一個師傅公孫賈更慘,臉上被刺字涂墨(黥刑/墨刑),成了終身恥辱的“記號”。這一下,整個秦國都嚇傻了!第二天,全國上下噤若寒蟬,再沒人敢公開說新法不好,全都老老實實遵守。
【十年大治,堵嘴流放】新法推行十年,效果杠杠滴!秦國社會風(fēng)氣煥然一新:路上掉了東西沒人撿(道不拾遺);山里沒土匪了(都去種地打仗了);老百姓為國打仗賊積極(勇于公戰(zhàn));私下斗毆基本絕跡(怯于私斗)。秦國城鄉(xiāng)一片安定繁榮(鄉(xiāng)邑大治)。有趣的是,當初那些拼命說新法不好的人,現(xiàn)在又跑來夸新法好了。商鞅冷笑一聲:“哼!這些墻頭草,都是亂法的刁民!”二話不說,把這幫拍馬屁拍晚了的家伙統(tǒng)統(tǒng)流放到邊境吃沙子去了!從此,秦國上下,再也沒人敢公開議論法令好壞,只剩下執(zhí)行。
【司馬光論誠信】大史學(xué)家司馬光對此發(fā)表長篇評論:誠信,是君主最大的寶貝!國家靠人民保衛(wèi),人民靠政府的誠信凝聚。政府說話不算數(shù),就指揮不動人民;指揮不動人民,國家就危險。所以,古代圣王不欺騙天下,霸主不欺騙鄰國,治國者不欺騙百姓,齊家者不欺騙親人。那些不懂這道理的,就反著來:騙鄰國,騙百姓,甚至騙自家人。上下互相猜忌,國家不亡才怪!靠欺騙得點小便宜,根本彌補不了誠信崩塌的大損失,可悲??!你看齊桓公守信還地、晉文公守信撤兵、魏文侯守信赴約、秦孝公守信賞木頭(徙木立信)!這四位君主,并非完美圣人(尤其商鞅,公認刻薄),還生在爾虞我詐的戰(zhàn)國亂世,但他們?nèi)匀粓允卣\信來團結(jié)人心!何況我們生在和平年代的執(zhí)政者呢?誠信,是根基??!
【胡三省補充典故】司馬光說的那四位守信君主的故事:
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:齊國打魯國贏了,魯國大將曹沫在會盟時劫持齊桓公,逼他答應(yīng)歸還魯國失地。齊桓公答應(yīng)了。事后想反悔殺曹沫,管仲勸:“不行!答應(yīng)了就得做到!”齊桓公照做,諸侯都佩服齊國講信用。
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:晉文公圍攻原城,說好三天打不下就撤。三天到了沒打下,手下勸再等等,原城快投降了。晉文公說:“得城失信,劃不來!”果斷撤兵。
魏文侯不廢虞人之期:魏文侯跟一個管山澤的小官(虞人)約好去打獵。到了那天,天降大雨,魏文侯還是冒雨去赴約了,說不能失信于一個小官。
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:就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。
2.【韓國換將,昭侯上位】這一年韓國也換了國君。韓懿侯(名若山)薨了,他兒子韓武(也叫昭侯)繼位。
顯王十一年(癸亥,公元前358年)
1.【秦攻韓,西山小勝】秦國在韓國的西山(今河南宜陽縣一帶)又跟韓國干了一小仗,秦國贏了。韓國表示很受傷。
顯王十二年(甲子,公元前357年)
1.【衛(wèi)韓聯(lián)誼,鄗地會晤】衛(wèi)國和韓國這對難兄難弟(都被大國欺負),在鄗地(今河北柏鄉(xiāng)縣北)碰了個頭,估計是交流一下挨打經(jīng)驗,看看能不能抱團取暖。
顯王十三年(乙丑,公元前356年)
1.【趙燕會盟,阿城握手】北邊的趙國和燕國在阿城(今河北高陽縣北)會面,估計是想聯(lián)手對付南邊的大國。
2.【趙齊宋聚餐,平陸嘮嗑】趙國、齊國和宋國這三個國家,在平陸(今山東汶上縣北)開了個小會。這組合有點意思,可能是趙國想拉攏齊宋,平衡魏國的壓力?
顯王十四年(丙寅,公元前355年)
1.【論寶大會,魏惠王炫富翻車現(xiàn)場】齊威王和魏惠王約著一起打獵(估計在兩國邊境)。打獵間隙,魏惠王開始嘚瑟了:“齊王老哥啊,你們齊國地大物博,有啥寶貝?。俊饼R威王很淡定:“沒啥寶貝?!蔽夯萃跻宦?,來勁了:“哎呀,你看我魏國雖然小,但我有十顆夜明珠!顆顆這么大(比劃一寸直徑)!晚上發(fā)光,能照亮十二輛馬車呢!您齊國大國,怎么能沒寶貝?太謙虛了吧!”齊威王微微一笑:“寡人的寶貝,跟您的不一樣。我有四個臣子:檀子守南城,楚國不敢來犯,泗水十二個小國都來朝拜;盼子守高唐,趙國人不敢到黃河邊撒網(wǎng)捕魚;黔夫守徐州,北邊燕國人對著我們北門祭拜,西邊趙國人對著我們西門祭拜,哭著喊著要移民來投奔,我們勉為其難接收了七千多戶;種首管治安,國內(nèi)路不拾遺。這四個寶貝,他們的光芒能照耀千里國土,豈止照亮您那十二輛馬車的小地方?”魏惠王聽完,臉臊得通紅,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。炫富不成反被內(nèi)涵,大型社死現(xiàn)場!
【張居正點贊】明代大政治家張居正點評:齊威王不把珠寶當寶,而把人才當寶,這和《大學(xué)》里說的“楚國無以為寶,惟善以為寶”一個道理!這才是明君??!
【華杉講透典故】《大學(xué)》里引用的楚國故事:春秋時晉國趙簡子向楚國使者王孫圉炫寶(問楚國白珩玉璧),王孫圉昂然回答:“楚國不以金玉為寶,只以觀射父(外交人才)、左史倚相(史官人才)這樣有德才的人為寶!”懟得趙簡子啞口無言。晉文公流亡時,他舅舅狐偃(舅犯)也說:“流亡之人無以為寶,仁愛親族才是寶。”都強調(diào)人才和德行才是真正的國寶!
2.【秦魏會杜平,試探性接觸】秦孝公和剛剛炫富翻車的魏惠王在杜平(今陜西澄城縣東)會面了。這是秦魏之間少有的和平會晤,估計是互相試探,摸摸對方的底。
3.【魯國換主,共公傳康公】小透明魯國也換了國君。魯共公(名奮)薨了,他兒子姬毛繼位,就是魯康公。
顯王十五年(丁卯,公元前354年)
1.【元里之戰(zhàn),秦斬首七千占少梁】秦國在元里(今陜西澄城縣南)又跟魏國干了一仗!這次秦國又贏了,斬首魏軍七千顆腦袋!更狠的是,把之前魏國占著的少梁(就是顯王七年秦俘魏相的地方)也給搶了回來!秦國這刀子捅得又準又狠。
【胡三省小課堂】為啥叫“首級”?秦國法律規(guī)定:砍敵人一顆腦袋(首),就賜爵位一級!所以腦袋和爵位等級(級)掛鉤,“首級”一詞就是這么來的!
2.【魏國伐趙,楚王攪局】魏惠王在秦國那邊吃了虧,憋著一肚子火,轉(zhuǎn)頭就找趙國撒氣去了!魏國大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,形勢危急!南邊的楚王(楚宣王)一看,喲,打起來了?不能光看熱鬧啊!派大將景舍帶兵去“救趙”。楚國是真救還是想趁火打劫?這就不好說了。
顯王十六年(戊辰,公元前353年)
1.【田忌救趙,孫臏獻計】齊國一看趙國快被魏國打趴下了,這不行啊,魏國太強對我沒好處!齊威王派大將田忌去救趙。田忌手下有個神人——孫臏!
【孫龐恩怨,同門相殘】這里插播一段狗血?。簩O臏和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,一起學(xué)兵法。龐涓先畢業(yè),到魏國當了將軍。他知道自己本事不如孫臏,就使了個陰招:把孫臏騙到魏國,然后誣陷他犯罪,處以臏刑(挖掉膝蓋骨)!讓孫臏成了殘廢,無法為將。孫臏忍辱偷生,后來齊國使者來魏國,孫臏偷偷聯(lián)系上,被藏在車里帶回了齊國。大將田忌把他當寶貝供著,推薦給齊威王。齊威王和孫臏一聊兵法,相見恨晚,立刻拜為軍師。這次救趙,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主將,孫臏推辭:“我一個殘疾人,當主將有損國威?!庇谑翘锛蓲鞄洠瑢O臏當軍師,坐在輜重車里出謀劃策。
【圍魏救趙,桂陵伏擊】田忌想直接帶兵沖到趙國跟魏軍硬拼。孫臏搖搖羽毛扇(當然那時可能沒羽毛扇,意思到了就行):“將軍且慢!要勸架,不能自己擼袖子上去打;要解糾紛,不能自己也揮拳頭。咱們得打他必救的要害,他自己就撤兵了?,F(xiàn)在魏國精銳都在趙國,國內(nèi)空虛。咱不如直接去捅魏國老窩——大梁(魏國都城)!占領(lǐng)交通要道。魏軍一看老家要被端了,肯定撒丫子往回跑!這樣,趙國圍解了,咱還能在半路上以逸待勞揍他一頓!”田忌一拍大腿:“高!實在是高!”十月,魏軍果然攻破邯鄲。但還沒來得及高興,就收到老家告急的消息!魏軍主帥龐涓(沒錯,就是害孫臏那位)火急火燎帶兵往回趕。結(jié)果在桂陵(今河南長垣縣西北),被早已埋伏好的齊軍殺了個正著!魏軍大?。O臏“圍魏救趙”之計,名垂青史!
2.【韓國伐周,搶倆地盤】韓國可能覺得大家都忙著打架,自己也得撈點。它跑去打名義上的老大——東周王室!把東周的陵觀和廩丘(具體地點不詳,應(yīng)在洛陽附近)兩個小地方給占了。典型的趁火打劫。
3.【昭奚恤為相,江乙進讒】楚國任命昭奚恤為宰相。大臣江乙對楚王(楚宣王)講了個寓言:“有個人特愛他的狗。有一天狗往他家水井里撒尿。鄰居看見了想去告訴他。那狗就堵在門口對著鄰居狂叫,不讓鄰居進門告狀。現(xiàn)在昭奚恤就是這樣,老攔著我來見您,說別人壞話?!苯又纸o楚王挖坑:“大王啊,您聽到誰說別人好,就覺得這人是君子,親近他;聽到誰說別人壞,就覺得這人是小人,疏遠他。這樣下去,您就聽不到壞話了!以后國內(nèi)有人殺爹殺主,您都不知道!因為大家都學(xué)乖了,只報喜不報憂?。 背跽f:“嗯,你說得對!我以后好話壞話都聽!”江乙心里暗笑:讒言的種子,埋下了!
【胡三省看穿】胡三省一眼看穿:江乙這是在給以后詆毀昭奚恤挖坑埋雷呢!
顯王十七年(己巳,公元前352年)
1.【大良造衛(wèi)鞅伐魏】商鞅(衛(wèi)鞅)升官了!從之前的左庶長(第十一級)升到了大良造(第五級,相當于丞相+最高軍事統(tǒng)帥)!他親自帶兵攻打魏國。秦國這刀子捅得越來越深。
【華杉講透】商鞅升了六級!可見秦孝公對他變法的成果和能力的認可!
2.【諸侯聯(lián)軍圍魏襄陵】魏國被秦國揍,被齊國揍,大家一看,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來了!各國(具體哪幾個沒說,估計是趙、齊、韓等)組成聯(lián)軍,包圍了魏國的襄陵(今河南睢縣)。
顯王十八年(庚午,公元前351年)
1.【商鞅攻魏,固陽投降】大良造商鞅繼續(xù)率軍攻打魏國,包圍了固陽(今陜西延安市東,或說內(nèi)蒙古包頭附近)。固陽守軍頂不住,投降了。
2.【魏國認慫,邯鄲歸趙】魏國被群毆得實在受不了了,尤其是西邊秦國攻勢太猛。魏惠王終于認慫:把兩年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趙國都城邯鄲,還給了趙國!兩國在漳水邊握手言和,簽訂和平條約。魏國這次擴張,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,還惹了一身騷。
3.【申不害相韓,韓國崛起】韓國新君韓昭侯,任用了一個關(guān)鍵人物——申不害為宰相!申不害本來是鄭國的小官,學(xué)的是黃老道家思想,又精通法家刑名之術(shù)(和商鞅類似)。他毛遂自薦,得到韓昭侯重用。申不害在韓國搞改革:對內(nèi)修明政治教化(內(nèi)修政教),對外周旋于諸侯之間(外應(yīng)諸侯)。在他當宰相的十五年間,韓國國力軍力大增,一躍成為戰(zhàn)國一等強國!
【申不害請私,昭侯拒賞】申不害有一次想走個后門,請韓昭侯給他堂兄封個官。韓昭侯一口回絕!申不害有點不高興。韓昭侯說:“申相國啊,我是跟您學(xué)治國之道呢?我是該接受您的私人請求而拋棄您教我的道理(封賞看功勞),還是該按您教的道理做,拒絕您的私人請求呢?您教我大公無私,現(xiàn)在又私下請封,我該聽哪句?”申不害一聽,冷汗直冒,趕緊離座請罪:“國君真是明主?。 ?/p>
【一條破褲子的政治學(xué)】韓昭侯有條舊褲子,不穿了,讓侍從收起來。侍從嘀咕:“國君您也太小氣了吧?一條破褲子,不賞給我們,還收著占地方?”韓昭侯正色道:“你懂啥?我聽說英明的君主,一顰一笑都不隨便。有該皺眉的事才皺眉,有可笑的事才笑。這條褲子,比皺眉微笑更重要!怎能隨便給人?我得留著,等誰立了功,賞給他!”
【張居正點評】:賞罰是君主的權(quán)柄,必須和功勞對應(yīng),昭侯收著褲子,就像宋太祖解貂裘賞西征將士,是為了激勵有功之人!
顯王十九年(辛未,公元前350年)
1.【咸陽新都開張,商鞅變法三板斧】話說秦國這位猛人商鞅,可沒閑著!這一年,他大手一揮,在咸陽(這地兒后來可牛了)大興土木,建起了氣派的宮殿。為啥?搬家唄!秦國國都正式從櫟陽(念lièyáng)搬到了咸陽,這地方位置更好,更利于施展拳腳。搬家就搬家吧,商鞅管得可寬了,連老百姓家里睡炕頭的事兒都要管!他下令:一家人,爹娘、兄弟姐妹,甭管老少,以后不許擠一個大通鋪睡覺啦!為啥?胡三省先生點破了:老秦人以前受西戎風(fēng)俗影響,男女老少擠一塊兒,沒啥規(guī)矩。商鞅這是要教大家懂“人倫”,講究個男女有別,長幼有序,得有個文明人的樣子!這還沒完,商鞅接著掄起改革大斧:第一斧,把小鄉(xiāng)小村統(tǒng)統(tǒng)合并,搞成了“縣”,設(shè)縣令、縣丞(一個管事兒,一個輔助)當官,全國咔嚓一下劃出三十一個縣,中央直接派人管,地方豪強想割據(jù)?沒門兒!第二斧更狠,直接把老祖宗傳下來的“井田制”給廢了!就是把一大塊田分成九宮格,中間那塊是公家的,周圍八塊分給八家農(nóng)民種,大家還得合伙種公田(公田收成歸公家,私田歸自己)。商鞅可不管這些格子線(叫“阡陌”),下令全鏟平了,把小塊田連成大塊田。為啥?錢穆先生分析得透:以前是貴族分封采邑,搞小井田合適?,F(xiàn)在公族大夫被廢了,地都歸國家了,還分那么細干啥?打開格子,田連成片,產(chǎn)量蹭蹭漲,國家收稅也更方便(改成按實際畝數(shù)收稅,叫“履畝而稅”)。第三斧,統(tǒng)一度量衡!斗、桶(古代量器)、秤、丈、尺這些量東西、稱重、測長度的家伙事兒,全國都得用同一個標準。好家伙,這一套組合拳下來,秦國從上到下、從里到外,算是徹底變了個樣!
【錢穆點評】廢封地設(shè)郡縣,廢井田開阡陌,這可是戰(zhàn)國后期翻天覆地的兩大社會變革??!郡縣制讓政令直接聽中央的,官員靠業(yè)績吃飯,不世襲,貴族老爺們的封建特權(quán),就這么被官僚政府給頂替了。井田一廢,土地買賣兼并就開始了,世襲貴族的好日子,真是一去不復(fù)返嘍。
【華杉點評】晉國當年晉獻公為了徹底解決“公子爭位”的問題,把自家親戚(桓莊之族)殺了個精光,廢了公族大夫。結(jié)果呢?公族是沒了,權(quán)臣(韓趙魏三家)坐大了,最后把晉國分了!這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教訓(xùn),告訴我們啥問題都想“徹底解決”,往往埋下更大的雷!學(xué)會和問題共存,在問題中前進,才是真智慧。
2.【秦魏兩軍狹路相逢】就在秦國轟轟烈烈搞改革的時候,秦國的軍隊和魏國的軍隊,在叫“彤”的地方,冷不丁撞上了!兩邊都提著刀槍呢,氣氛瞬間緊張,雖然史書沒寫打沒打、打成啥樣,但這火星子算是擦出來了,火藥味十足!
3.【趙國宮斗大戲:太子勝出,公子跑路】趙國那邊也不消停,老大趙成侯(侯爵)薨了(就是死了)。他兒子公子緤(念xiè)覺得自己也挺行,跳出來跟太子搶位子。結(jié)果嘛,搶班奪權(quán)失敗,公子緤一看苗頭不對,趕緊腳底抹油,溜到韓國避難去了。這趙國宮廷,也是一地雞毛。
顯王二十一年(癸酉,公元前348年)
1.【商鞅算盤打得精,新稅法全國推行】秦國商鞅的改革車輪滾滾向前!前面廢了井田,開了阡陌,土地格局大變樣,稅收方式也得跟著變啊。這不,商鞅琢磨出了新的“賦稅法”,開始在全國范圍內(nèi)推廣。胡三省先生一語道破:井田制沒了,收稅自然就改成了“計畝而稅”(按田畝實際面積收稅)。這商鞅,算盤珠子打得噼啪響,國庫得充實起來!
顯王二十二年(甲戌,公元前347年)
1.【趙國公子范造反,偷襲邯鄲反被砍】趙國這地方,宮斗戲剛完沒多久,又來一集!公子范(估計也是趙成侯的兒子)可能覺得上次他兄弟沒干成,自己有機會?腦子一熱,帶兵去偷襲首都邯鄲。結(jié)果嘛,理想很豐滿,現(xiàn)實很骨感,偷襲失敗,公子范兵敗被殺。這趙國,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,內(nèi)部就沒消停過。
顯王二十三年(乙亥,公元前346年)
1.【齊國朝堂不太平,大夫田牟掉了頭】鏡頭轉(zhuǎn)到齊國,朝堂之上也是暗流涌動。大夫田牟不知道犯了啥事(估計是卷入了權(quán)力斗爭),被齊王下令誅殺了。這當官有風(fēng)險,站隊需謹慎?。?/p>
2.【魯國換老板,康公薨景公上】魯國老板魯康公去世了,他兒子姬偃接班上崗,這就是魯景公。魯國這地兒,在戰(zhàn)國屬于比較佛系的。
3.【衛(wèi)國自降身段,從公變侯當小弟】最憋屈的當屬衛(wèi)國了。當年周成王封康叔建衛(wèi),那可是堂堂侯爵(衛(wèi)侯)。后來可能覺得自己牛了,進位成了公爵(衛(wèi)公)?,F(xiàn)在呢?國小力弱,被韓、趙、魏三個鄰居欺負得夠嗆。現(xiàn)任衛(wèi)君一看形勢比人強,得,咱也別硬撐了,自己給自己降級,從“公”又降回“侯”,乖乖當韓趙魏的小弟去了。
【胡三省點評】這真是形勢逼人,打不過就加入(或者認慫)??!
顯王二十五年(丁丑,公元前344年)
1.【諸侯洛陽大聚會,各懷心思來打卡】這一年,周天子那點可憐的號召力,總算又發(fā)揮了一點余熱。各國諸侯大佬們,齊聚周朝名義上的首都洛陽,開了個會。雖然周天子就是個吉祥物了,但大家面子上還得給,誰知道哪天能借個“尊王”的旗號用用呢?至于會上聊了點啥,估計都是場面話,各自心里的小九九多著呢。
顯王二十六年(戊寅,公元前343年)
1.【周天子封秦當老大,諸侯捧場齊祝賀】洛陽大會開完沒多久,周天子(估計也是被秦國“說服”了)下了一道詔書,正式封秦國為“諸侯之長”(伯,相當于霸主)。這下可好,各國甭管心里樂不樂意,表面上都得派人去秦國祝賀一番,場面話得說足。秦孝公心里美滋滋,派公子少官帶著兵馬,跑到一個叫逢澤的地方,和各國代表一起開了個“尊王”大會,還煞有介事地去朝見了周天子。秦國這風(fēng)頭,一時無兩!
顯王二十八年(庚辰,公元前341年)
1.【馬陵道上火光起,龐涓殞命孫臏名】重頭戲來了!魏國大將龐涓(就是被孫臏挖了膝蓋骨那位老冤家)率大軍攻打韓國。韓國扛不住啊,趕緊向齊國求救。齊威王召集高管開會討論:救,還是不救?啥時候救?宰相鄒忌(成侯)說:“別摻和,讓他們打去!”大將田忌急了:“不救?韓國扛不住投降魏國,魏國不是更牛了?得早救!”軍師孫臏微微一笑,捋著胡子(如果他有的話)說:“現(xiàn)在韓魏剛開打,都還沒傷筋動骨呢。咱現(xiàn)在去救,等于替韓國擋槍,成了韓國的小弟了!魏國鐵了心要吞韓國,肯定死磕。等韓國被打得鼻青臉腫,快不行了,咱再出手!既能讓韓國感恩戴德,又能避開魏國最猛的兵鋒,讓他們先互相放放血!”齊威王一拍大腿:“妙??!就這么干!”于是偷偷給韓國使者吃了定心丸,把人送回去,自己按兵不動,坐山觀虎斗。韓國一看有齊國撐腰(雖然是口頭支票),拼了老命抵抗,結(jié)果連輸五場,被打得哭爹喊娘,趕緊再派人向齊國哭求:“救命??!再不來就真完啦!”齊國這才發(fā)兵,派田忌、田嬰、田盼為將,孫臏當總策劃,老套路——圍魏救韓,大軍直奔魏國首都安邑!龐涓在韓國前線正打得順手呢,一聽老家被偷,氣得跳腳,趕緊撤兵回國救火。魏國國內(nèi)也緊急動員,太子申當大將,迎戰(zhàn)齊軍。
孫臏對田忌說:“魏兵(三晉兵)向來彪悍,瞧不起咱齊國人,覺得咱膽小。咱就演一出‘膽小如鼠’的戲給他們看!兵法說:‘跑一百里去搶好處,上中下三軍將領(lǐng)都得栽;跑五十里去搶,前鋒大將也得倒霉?!劢o他來個‘灶臺消失術(shù)’!”于是,齊軍進入魏國第一天,埋鍋造飯,挖了十萬個灶。第二天,減到五萬個。第三天,只剩兩萬個了!龐涓帶著兵在后面追,一看灶臺越來越少,樂得直拍大腿:“哈哈!我就知道齊國人膽??!這才進來三天,一大半人當逃兵跑光啦!快追!別讓他們溜了!”于是甩掉輜重,帶著精銳輕裝部隊,日夜兼程猛追!
華杉老師知識點補充:這里司馬光引用《孫子兵法》有點小誤差。原話是“百里而爭利,則擒三將軍”(跑一百里搶利,三軍主將全完蛋),不是“蹶上將”。孫臏這計策,就是要讓龐涓貪功冒進,把大部隊變成小部隊,好一口吃掉!孫臏算準龐涓的行程,某天傍晚會追到馬陵道。這地方路窄,兩邊是山崖斷壁,正是打埋伏的絕佳地點!孫臏安排齊軍埋伏好,又挑了棵顯眼的大樹,把樹皮刮了,寫上六個大字:“龐涓死此樹下!”告訴弓箭手:“看見火光就給我射!”果然,龐涓晚上追到,看見樹上有字,黑燈瞎火看不清,趕緊叫人點火把照?;鸸庖涣粒褒嬩浮眰z字還沒念完呢,只聽“咻咻咻”萬箭齊發(fā)!魏軍頓時亂作一團。龐涓一看這架勢,知道自己徹底玩完,智謀用盡,兵敗如山倒,悲憤交加,抹脖子前還不忘放句狠話:“遂成豎子之名!”(媽的,成全你孫臏這小子的名聲了?。R軍乘勝追擊,大破魏軍,連魏國太子申都當了俘虜。
【華杉老師總結(jié)】孫臏對付龐涓,兩次都是攻其必救(圍魏救趙/韓)、設(shè)伏以待、以逸待勞、以多打少的老套路。關(guān)鍵不是招數(shù)新,而是功力深!套路夠老才可靠,功力夠深才管用!龐涓兵法倒背如流,但沒真懂,活活被老套路玩死了。
2.【鄒忌田忌窩里斗,算命先生成道具】齊國剛打了大勝仗,家里卻起火了。宰相鄒忌(成侯)和大將田忌關(guān)系惡化,互相看不順眼。鄒忌想整田忌,玩了個陰招:派人拿著十斤黃金,到大街上找個算命先生,冒充田忌的手下說:“我家田將軍三戰(zhàn)三勝,威震天下,想干票大的(造反),您給算算吉兇?”等算命先生收錢出門,鄒忌立刻派人把他抓起來,告發(fā)說田忌指使人算命問造反!田忌渾身是嘴也說不清??!被逼急了,一不做二不休,帶著自己的家丁親兵就去攻打都城臨淄,想活捉鄒忌對質(zhì)。結(jié)果臨淄城防堅固,沒打下來。田忌一看事不可為,只好流亡到楚國避難去了。這內(nèi)斗的戲碼,比打仗還精彩(也還糟心)!
顯王二十九年(辛巳,公元前340年)
1.【衛(wèi)鞅詐取公子卬,魏國割地又搬家】秦國商鞅(這時候該叫衛(wèi)鞅)對秦孝公說:“老板,咱秦國和魏國,那就是心腹大患?。∮心銢]我,有我沒你!為啥?魏國占著崤山(險厄山嶺)西邊,都城在安邑,跟咱以黃河為界。他強了就打咱,弱了還能縮回去?,F(xiàn)在您圣明,咱秦國正猛,魏國剛被齊國揍趴下,小弟們都不跟他玩了,正是揍他的好機會!魏國扛不住咱揍,肯定得往東搬家。這樣一來,黃河天險成了咱家內(nèi)河,崤山成了咱家院墻!背靠大山大河,咱就能東出收拾天下諸侯,這可是稱王稱帝的大業(yè)??!”秦孝公一聽,熱血沸騰:“干!”派衛(wèi)鞅領(lǐng)兵伐魏。魏國派公子卬(念áng)領(lǐng)兵抵抗。
兩軍對壘,衛(wèi)鞅眼珠一轉(zhuǎn),計上心頭。他給老熟人公子卬寫了封信:“卬兄??!咱倆當年可是好哥們!現(xiàn)在各為其主,刀兵相見,兄弟我心里難受啊!不如咱哥倆見個面,喝頓酒,簽個和平協(xié)議,讓兩國老百姓都過安生日子,你看咋樣?”公子卬這老實人,信了!高高興興坐車去赴宴。酒過三巡,盟約簽好,正把酒言歡呢,衛(wèi)鞅埋伏的刀斧手沖出來,直接把公子卬給綁了!接著秦軍發(fā)動猛攻,群龍無首的魏軍大敗。魏惠王嚇尿了,趕緊派人割讓黃河以西大片土地求和。黃河天險一丟,安邑暴露在秦國眼皮子底下,不安全了。魏惠王痛定思痛,把都城遷到了大梁(今開封)。搬家路上,他捶胸頓足:“悔不該當初沒聽公叔痤的話(殺了衛(wèi)鞅)??!”衛(wèi)鞅立此大功,秦孝公封賞他商於(念wū)之地十五座城邑,從此人稱“商君”!
2.【齊趙聯(lián)手補一刀,再揍魏國沒商量】魏國剛被秦國揍完,割地搬家,元氣大傷。齊國和趙國一看,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來了!二話不說,聯(lián)手又伐魏,想再分一杯羹。魏惠王心里苦啊!
3.【楚宣王駕鶴西去,楚威王新君登基】楚國那邊,老大楚宣王去世了,他兒子羋商(念mǐshāng)接班,這就是楚威王。楚國這艘大船,換了新船長。
顯王三十一年(癸未,公元前338年)
1.【商君車裂族滅,酷吏終食惡果】秦國變天的日子到了。大老板秦孝公去世,他的兒子秦惠文王(就是當年被商鞅收拾過的太子)繼位。當年被商鞅處以劓刑(割鼻子)的太子傅公子虔的門徒們(估計憋了十幾年壞水)立刻跳出來告發(fā):“商鞅要造反!”新秦王二話不說,派人去抓。商鞅一看大事不妙,撒丫子就往魏國跑。魏國人恨他當年用詭計抓了公子卬,害得魏國割地遷都,城門緊閉,堅決不讓進!商鞅走投無路,只好又跑回自己的封地商於,狗急跳墻,發(fā)兵向北去打秦國一個叫鄭縣的地方(想拼死一搏?)。結(jié)果當然是兵敗如山倒。商鞅被抓后,下場極其慘烈——被處以“車裂”(五馬分尸)之刑,尸體還被拉去示眾,全家老小也被殺光光(滅族)。這位叱咤風(fēng)云的改革家,以最慘烈的方式謝幕。
回想當初,商君當宰相時,法令嚴酷得嚇人。曾在渭水邊處決犯人,殺得河水都染紅了(渭水盡赤)。當了十年宰相,仇家遍地。有個叫趙良的人曾見過商鞅。商鞅覺得自己功勞大過天,想跟秦穆公時代的賢相百里奚比比,就問趙良:“你覺得我比五羖大夫(百里奚)咋樣?”(胡三省注:百里奚被稱為五羖大夫,因為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把他從楚國邊境贖回來的)。趙良說:“一千個人拍馬屁,不如一個人說真話。我說真話,能免死嗎?”商鞅說:“行,你說!”趙良說:“五羖大夫,楚國鄉(xiāng)下人,穆公把他從放牛的提拔到宰相高位,秦國沒人不服。他當宰相六七年,幫秦國打過勝仗,幫晉國立過國君,救過楚國的難。他出門不坐車,夏天不用傘蓋,在城里走不帶隨從衛(wèi)隊。他死時,秦國男女痛哭,小孩不唱歌,舂米的不喊號子。而您呢?靠寵臣(景監(jiān))引薦上位,路子就不正。您當政后,欺壓公族(比如割了公子虔鼻子),殘害百姓。公子虔八年不敢出門!您還殺了祝歡,給公孫賈臉上刺字(黥刑)。《詩經(jīng)》說:‘得人心者興,失人心者崩?!傻倪@些,哪件得人心?您出門,后面跟著兵車衛(wèi)士,兩邊矛戟林立,少一樣您都不敢出門!《尚書》說:‘靠仁德才能昌盛,靠暴力必然滅亡。’您這排場,算仁德嗎?您危如朝露(像早晨露水,太陽一曬就沒了)!您貪戀商於富貴,獨攬秦國大權(quán),積怨如山。秦王一旦去世,想收拾您的人,能少得了嗎?”商鞅聽了,嗤之以鼻。結(jié)果呢?僅僅五個月后,預(yù)言應(yīng)驗!
顯王三十二年(甲申,公元前337年)
1.【韓國名相申不害,撒手人寰留法名】韓國那位以“術(shù)”治國聞名的宰相申不害去世了。韓國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權(quán)術(shù)大師。
顯王三十三年(乙酉,公元前336年)
1.【宋國神社忽崩塌,天象示警引猜疑】宋國設(shè)在太丘的神社(祭祀土地神的地方)突然崩塌了。這在那年頭可是大事,被視為天象示警,兇兆!搞得宋國上下人心惶惶,各種猜測。
2.【孟子見魏王論仁義,子思遺教說利害】大思想家孟子(孟軻)跑到魏國見魏惠王(此時已遷都大梁,故又稱梁惠王)。梁惠王一見面就問:“老先生!不遠千里而來,有啥能讓我國家得利的高招?。俊泵献用碱^一皺:“大王!您開口閉口就是‘利’?我這兒只有‘仁義’!您要總想著‘咋對國家有利’,大夫就想著‘咋對我家族有利’,老百姓就想著‘咋對我自己有利’,上上下下都爭利,國家就危險了!我從沒聽說講‘仁’的人會拋棄爹娘,講‘義’的人會不管君王!”魏惠王一聽,雖然覺得有點虛,還是客氣地說:“說得好!”
原來,孟子師從子思(孔子的孫子)。他曾問子思治國什么最重要。子思說:“先給老百姓謀福利(利之)?!泵献臃瘩g:“君子教化百姓,只講仁義就夠了,何必說利?”子思解釋道:“君王的仁義,就是給百姓謀福利!君王不仁,百姓遭殃;君王不義,百姓欺詐,這才是最大的不利!《易經(jīng)》說‘利,是義的和諧結(jié)果(義之和)’,義是因,利是果。又說‘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’,利是用來安身立命、提高德行的。這才是最大的利?。 ?/p>
【司馬光評曰】:子思、孟子話不同,理相通。只有仁者才明白仁義就是最大的利!不仁者根本不懂。孟子對梁惠王只講仁義不講利,是看人下菜碟(說話對象不同)。
【華杉講透】:這可是中國價值觀的大命題——“孟子第一命題”!《孟子》開篇就是這段對話。司馬光又拉出子思的話來對比。咱得掰開揉碎講透:
梁惠王問:“叟!不遠千里而來,亦將有以利吾國乎?”(老頭兒,能給我國家?guī)砩独??)孟子直接懟回去:“王何必曰利?亦有仁義而已矣?!比缓蠓治觯捍笸跸肜麌?,大夫就利家,百姓就利身,上下爭利,國必危!萬乘之國(大國)弒君的必是千乘之家(大貴族),千乘之國弒君的必是百乘之家。為啥?貴族封地太大(萬乘之國,貴族就有千乘封地),如果都“后義而先利”,不把國君的地盤全搶光不會滿足!所以大王只講仁義就行,別講利!
孟子的道理很直白:你琢磨別人的利,你手下的人就琢磨你的利?。鬃右簿孢^季孫氏,憂患不在外敵,而在內(nèi)部蕭墻之內(nèi))。你仁義,跟你的人也仁義;你逐利,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!你選的接班人,可能就是打敗你家族的人?。纯错n趙魏三家分晉,就是血淋淋的例子)。梁惠王和孟子,一個在逐利場上殺紅了眼,一個在仁義堂上講道理,根本是雞同鴨講!戰(zhàn)國七雄都逐利,最后最無底線的秦國贏了,但秦朝二世而亡,教訓(xùn)深刻。
程頤總結(jié)得好:“君子未嘗不欲利,但專以利為心則有害。唯仁義則不求利而未嘗不利也。”君子也想得利,但只盯著利就有害。行仁義,不求利,未嘗不得利!孟子那時天下人都利欲熏心,所以他只講仁義,拔本塞源,是圣賢之心!
關(guān)鍵點:義和利,不是并列選哪個,而是先后、因果關(guān)系!義是本、先、因;利是末、后、果。明白這個次序,就接近道了!類似“只問耕耘,不問收獲”。耕耘是因,收獲是果。問收獲沒用,得問耕耘!
那么,行仁義就一定得利嗎?不一定!孔子說了:“求仁得仁,何所怨?!眲e指望,憑良知去做!子思和孟子說法不同,王陽明說得好:圣人說話是“因病發(fā)藥”。子思看孟子心里只有仁義,就提醒他利;孟子看梁惠王一心逐利,就告訴他只有義。我們讀書要“切己體察”,放到自己身上琢磨,知行合一!
顯王三十四年(丙戌,公元前335年)
1.【秦國東出小試刀,攻占趙國防線宜陽】秦國繼續(xù)向東擴張。這一年,秦軍出兵攻打趙國,成功占領(lǐng)了宜陽這個地方。宜陽地理位置重要,是趙國西邊的門戶。秦國拿下它,等于在趙國大門上插了把刀,東出的路又拓寬了一步!
顯王三十五年(丁亥,公元前334年)
1.【哥倆好,一起稱王!】話說齊王田因齊和魏王魏罃(魏惠王)這兩位大佬,在徐州搞了個高級別會晤。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,倆人越看對方越順眼,一合計:“咱倆實力這么牛,還叫啥‘公’啊‘侯’啊,多掉價!干脆,互相抬舉抬舉,都稱‘王’得了!”于是乎,這兩位爺就互相給對方戴上了“王”的高帽子,成了齊威王和魏惠王。這可不得了!要知道,以前諸侯再橫,頭頂上還有個名義上的周天子管著,大家伙兒表面上還得叫周王一聲老大。這回可好,齊、魏直接把自己抬到了和周王平起平坐的位置!這就像公司里幾個部門經(jīng)理,突然宣布自己跟董事長一個級別了,那叫一個震撼!
【柏楊點評】:司馬光老先生覺得當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是驚天巨變,但那仨好歹還裝模作樣地請周天子批準,封他們當諸侯,面子上還過得去??傻搅私衲辏R、魏兩位爺連裝都懶得裝了,直接宣布:“老子就是國王!跟周王一樣大!”這股稱王的風(fēng)氣一開,其他諸侯國一看,“嚯!還能這么玩?”紛紛有樣學(xué)樣,抄起作業(yè)本就開始寫“稱王申請書”。戰(zhàn)國這趟高速列車,油門算是徹底踩到底了,轟隆隆加速沖向亂世深淵!
2.【韓老板要蓋大宅門?門兒都沒有!】韓國的當家人韓昭侯,看著自家宮殿大門有點寒酸,一拍大腿:“不行,得蓋個又高又闊、氣派十足的大宮門!這才配得上我的身份!”消息傳開,有個叫屈宜臼的老臣坐不住了,跑來勸諫:“我的老板哎!您千萬不能從這新門進出!為啥?時機不對,日子不吉利?。∵@人吶,就跟老天爺?shù)哪樕频?,有走運的時候,也有倒霉催的時候。想當年您順風(fēng)順水,干啥啥成,那會兒您咋沒想起蓋高門呢?前年秦國那幫蠻子剛占了咱的宜陽城,今年國內(nèi)又趕上大旱災(zāi),老百姓都快揭不開鍋了。您不想著體恤百姓疾苦,反倒急著滿足自個兒的享受欲?這就叫‘時詘舉贏’——時運不濟、家底快掏空了,您還擺出一副闊綽樣兒打腫臉充胖子!這哪是蓋門的時候???純屬找不自在!”屈老爺子這話,字字扎心窩子。
3.【越王傻乎乎,楚國撿大漏】南邊越國的國王無疆,覺得自己兵強馬壯,想出去耍耍威風(fēng),就發(fā)兵去打齊國。齊國一看,好家伙,送上門來的愣頭青?趕緊派了個能說會道的使者去忽悠無疆:“大王?。∧蛭覀凖R國多沒意思,路遠難啃!楚國那才叫肥肉,又近又好打,油水還足!您去打楚國,保管賺得盆滿缽滿!”這越王無疆估計是腦子缺根弦,一聽這話,立馬調(diào)轉(zhuǎn)槍頭去打楚國。結(jié)果呢?被以逸待勞的楚國人揍得那叫一個慘!滿地找牙!楚國一看,喲呵,還有這好事?趁機一路向東猛推,把當年吳國的地盤全給占了,一直打到錢塘江邊(浙江)。越國經(jīng)此一敗,徹底散架了!國王沒了,一堆公子哥誰也不服誰,有的自己立山頭稱王,有的找個海邊小城自封為君,統(tǒng)統(tǒng)成了楚國的跟班小弟。曾經(jīng)威震東南的越國,就這么稀里糊涂地把自己玩沒了。
顯王三十六年(戊子,公元前333年)
1.【楚王揍齊國,徐州被圍城】楚王一看齊國忽悠越國來打自己,氣不打一處來:“好你個齊國,玩陰的?看我不削你!”立馬發(fā)兵攻打齊國,把徐州城團團圍住。齊威王估計這會兒腸子都悔青了:忽悠別人,結(jié)果惹火上身了!
2.【高門終建成,昭侯也蹬腿】還記得去年韓昭侯心心念念要蓋的那個高大宮門嗎?嘿,今年還真給蓋成了!氣派是氣派了,可諷刺的是,就在這一年,咱們的韓昭侯老板,兩腿一蹬——薨了!他兒子韓康(宣惠王)接班上崗。老百姓私下都嘀咕:“看吧,屈老爺子說得多準!這門修得不是時候,老板都沒福氣享受!”這高門,活脫脫成了韓昭侯的“紀念碑”。
3.【蘇秦的復(fù)仇者聯(lián)盟計劃(上)——忽悠從燕趙開始】鏡頭轉(zhuǎn)向一個叫蘇秦的洛陽人。這位仁兄之前跑到秦國,唾沫橫飛地給秦王嬴駟推銷他的“吞并天下”大套餐,結(jié)果秦王壓根不感冒。蘇秦碰了一鼻子灰,灰溜溜地離開了秦國,琢磨著得換個地方碰碰運氣。他瞄上了北邊的燕國。
忽悠燕文公:蘇秦見到燕文公,上來就拍馬屁:“燕國為啥能安安穩(wěn)穩(wěn),沒被卷進中原那鍋亂粥里?全靠南邊的趙國給您當擋箭牌??!您想想,秦國要是想打您,那得跋山涉水跑老遠;可趙國要是想打您呢?抬抬腳就到您家門口了!放著家門口百里的威脅不管,卻去擔(dān)心千里之外的秦國?這戰(zhàn)略制定得也太糊涂了!我建議您啊,趕緊跟趙國聯(lián)姻,結(jié)成鋼鐵同盟!燕趙一體,誰還敢動您一根汗毛?”燕文公一聽,有道理??!立馬給蘇秦配了豪華車隊和盤纏,派他去趙國繼續(xù)忽悠。
忽悠趙肅侯:蘇秦見了趙肅侯,火力全開:“當今天下,太行山以東,就數(shù)趙國您最牛!秦國最恨誰?最怕誰?就是您趙國!可他為啥不敢直接來打您?怕的是韓國、魏國在后面捅他刀子啊!秦國要是去打韓、魏,那兩國地勢平坦,無險可守,秦兵一個沖鋒就能殺到他們首都城下。韓、魏要是扛不住投降了,秦國沒了后顧之憂,下一個鐵定收拾您趙國!我研究過地圖,六國的土地加起來是秦國的五倍,兵力是他的十倍!要是咱六國能抱成團,合縱抗秦,一起向西揍他丫的,秦國必亡!現(xiàn)在有些搞‘連橫’的家伙,成天就知道割地喂秦國,求一時安穩(wěn)。秦國越喂越肥,那些獻計的人倒是升官發(fā)財了,可國家被秦國吞并的風(fēng)險他們管嗎?他們就是拿秦國的強大嚇唬諸侯,逼大家割地!大王您可要擦亮眼睛?。∥业闹饕馐牵鹤岉n、魏、齊、楚、燕、趙六國結(jié)成‘抗秦復(fù)仇者聯(lián)盟’,在洹水開個盟會,交換人質(zhì),簽個鐵血盟約:‘秦國敢打我們?nèi)魏我粋€,其余五國立刻出兵!有的去抄秦軍后路,有的直接救援挨打的小弟!誰要是敢背盟不來,五國合伙削他!’只要這合縱搞成了,秦國保管嚇得縮在函谷關(guān)里頭,再也不敢出來禍害咱們關(guān)東六國!”趙肅侯被蘇秦說得熱血沸騰,激動壞了!立馬把蘇秦奉為上賓,好吃好喝供著,封官加爵,還給了他一項光榮任務(wù):去聯(lián)絡(luò)其他諸侯國,組建這個超級聯(lián)盟!
【張儀登場:激將法下的“潛伏”】就在蘇秦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,秦國那邊派大將犀首(公孫衍)攻打魏國,把魏軍四萬多人揍趴下了,還活捉了魏將龍賈,占了雕陰。蘇秦一看,壞了!這秦軍要是接著打趙國,自己剛吹出去的“合縱抗秦”牛皮不就破了?他急中生智,想起一個人——他的老同學(xué)張儀。蘇秦知道張儀本事比自己大,但現(xiàn)在混得挺慘。他派人找到張儀,故意羞辱他、激怒他。張儀果然氣得七竅生煙,又驚又怕,心想:“諸侯里就秦國能收拾趙國,我去秦國!”蘇秦暗中派人一路資助張儀,幫他順利見到了秦王。秦王嬴駟很欣賞張儀,讓他當了客卿(高級顧問)。這時,資助張儀的人才亮明身份:“兄弟,其實我是蘇先生派來的!他擔(dān)心秦國打趙國破壞合縱,認為只有你能在秦國掌權(quán)穩(wěn)住局面,所以才用激將法逼你入秦,又讓我一路供著你!這都是蘇先生的安排?。 睆垉x恍然大悟:“哎呀!我這是身在局中不知局??!我比蘇兄差遠了!你替我謝謝他,只要他在一天,我絕不在秦王面前提‘連橫’的事!”(蘇秦這招“無間道”玩得真溜?。?/p>
【繼續(xù)忽悠:韓、魏、齊、楚紛紛入伙】
忽悠韓宣惠王:蘇秦對韓王說:“韓國地盤九百里,精兵幾十萬!天下最好的強弓、勁弩、利劍,可都是‘韓國制造’!韓國的士兵,腳踩弩身,手拉弓弦,連射一百發(fā)不帶喘氣的,猛不猛?這么猛的兵,披堅甲,踏勁弩,持利劍,一個打一百個都不在話下!可大王您要是投降秦國?秦國肯定先要宜陽、成皋!今年給了,明年還得要別的地。給吧,沒地了;不給吧,前面的地白給了,還得挨揍!您的地盤有限,秦國的胃口無限!拿有限的地填無限的坑?這不是給自己招災(zāi)惹禍嗎?仗還沒打,地先沒了!俗話說的好,‘寧當雞頭,不做牛屁股’!以大王您的賢明,加上韓國這么強大的軍隊,要是落個‘牛屁股’的名聲,我都替您臊得慌!”韓王被說得臉一紅,點頭了。
忽悠魏襄王(此時魏惠王已稱王):蘇秦對魏王說:“魏國地方雖不算頂大,但村鎮(zhèn)密集,農(nóng)田連片,連放羊的地兒都快沒了!人口眾多,車馬喧囂,日夜川流不息,跟大軍行軍似的!我掂量著,您的國力不比楚國差!聽說您有正規(guī)軍二十萬,貴族私兵(蒼頭軍)二十萬,先鋒精銳二十萬,后勤部隊十萬,戰(zhàn)車六百乘,戰(zhàn)馬五千匹!這實力杠杠的!可您居然聽信群臣的話要投降秦國?所以趙王派我來獻合縱大計!盟約就在這兒,您給個準話?”魏王也被說服了。
忽悠齊威王:蘇秦對齊王說:“齊國四面險要,地方兩千里,精兵幾十萬,糧食堆成山!軍隊強悍,進攻如離弦之箭,打仗如雷霆萬鈞,撤退如風(fēng)卷殘云!敵人想打齊國?連泰山都翻不過,清河都渡不了,渤海更別想!光首都臨淄就有七萬戶!按一戶三丁算,光臨淄就能拉出二十一萬大軍!臨淄老百姓富得流油,成天斗雞、遛狗、下棋、踢球(蹴鞠)。街上車子多得車軸碰車軸,人擠得肩膀擦肩膀,袖子舉起來連成幕布,汗水甩出去像下雨!韓、魏怕秦國,是因為跟秦國接壤,一打仗,十天半月就分勝負。就算他們打贏了,自己也半殘廢了;要是打輸了,立馬亡國!所以他們不敢得罪秦國。可秦國想打齊國?得穿越韓、魏的地盤,經(jīng)過衛(wèi)國的晉陽要道,再闖亢父那鬼地方(車不能并排,馬不能并行,一百人守關(guān),一千人也過不來)!秦國就算想打,也得提心吊膽,怕韓、魏抄他后路!所以他只能瞎嚷嚷嚇唬人,根本不敢真動手!這不明擺著嗎?秦國根本奈何不了齊國!可您的手下居然勸您向西臣服秦國?這也太離譜了!大王您可得清醒點!”齊威王深以為然。
忽悠楚威王:蘇秦最后找到大BOSS楚威王:“楚國是天下第一強國啊!地盤六千多里,雄兵百萬,戰(zhàn)車千乘,戰(zhàn)馬萬匹,糧食夠吃十年!這就是稱霸天下的本錢!秦國最怕誰?就是您楚國!楚強秦弱,秦強楚弱,水火不容!所以我替大王謀劃:不如聯(lián)合五國合縱,孤立秦國!我讓山東各國按四季進貢,聽您號令,他們的宗廟社稷、精兵強將都歸您指揮!搞合縱,諸侯割地孝敬您;搞連橫,諸侯割地喂秦國。這兩條路差多遠?大王您選哪條?”楚威王也拍板了!
【佩六國相印,人生巔峰!】就這樣,蘇秦成功組建了戰(zhàn)國版“復(fù)仇者聯(lián)盟”——六國合縱!他被推舉為“從約長”(盟主),腰里掛著沉甸甸的六國相印,兼任六國宰相!當他風(fēng)風(fēng)光光北上回趙國向趙肅侯匯報成果時,那排場,那陣勢,簡直跟六國國王出巡一個級別!蘇秦同志,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!
2.【齊威王駕崩,齊宣王平反】齊國這邊,老領(lǐng)導(dǎo)齊威王去世了。兒子田辟疆繼位,就是齊宣王。這位新老板腦子清楚,知道他爹手下的重臣成侯鄒忌以前誣陷過大將田忌。于是,齊宣王把流亡在外的田忌召回來,恢復(fù)名譽,官復(fù)原職。算是撥亂反正了。
3.【燕文公薨,燕易王繼位】蘇秦的“天使投資人”燕文公也去世了。兒子燕易王接班。
4.【衛(wèi)成侯薨,衛(wèi)平侯繼位】衛(wèi)國國君衛(wèi)成侯也走了。兒子衛(wèi)平侯繼位。
顯王三十七年(己丑,公元前332年)
1.【秦國使壞,合縱崩盤】秦惠王嬴駟一看蘇秦搞了個大聯(lián)盟對付自己,心里那個膈應(yīng)!他派犀首(公孫衍)去玩陰的,欺騙齊國和魏國:“趙國是聯(lián)盟老大,咱三家合伙揍他,分好處!”齊、魏居然信了,跟著秦國一起攻打趙國。趙肅侯氣得跳腳,把蘇秦叫來:“老蘇!你跟我拍胸脯保證的聯(lián)盟呢?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?”蘇秦嚇得魂飛魄散,趕緊申請:“大王息怒!我這就去燕國搬救兵,讓燕國收拾齊國!”蘇秦一溜煙跑去了燕國。他這一走,本來就脆弱的“合縱抗秦聯(lián)盟”瞬間土崩瓦解。趙國一看齊魏聯(lián)軍打過來,也急眼了,使出狠招:破壞黃河大堤,放水淹了齊魏聯(lián)軍!齊魏軍隊被泡成了落湯雞,只好灰溜溜撤兵。
2.【魏國割地,秦國笑納】魏國被秦國揍怕了,為了求和,把陰晉(后改寧秦,今陜西華陰東)割讓給了秦國。秦國在華山腳下的地盤更穩(wěn)固了。
3.【齊國揍燕國,占了又還】齊國可能覺得被趙國放水淹了很沒面子,或者想趁燕國新君即位占便宜,出兵攻打燕國,一口氣占了十座城池!不過后來不知道是良心發(fā)現(xiàn)還是迫于壓力,又把這十座城還給了燕國。估計是蘇秦在燕國那邊使了勁。
顯王三十九年(辛卯,公元前330年)
1.【秦國再揍魏國,魏國再割地】秦國可沒閑著,繼續(xù)痛打老冤家魏國,包圍了焦城(今河南三門峽西)和曲沃(今河南三門峽西南)。魏國被打得沒脾氣,只好再次割地求和,把少梁(今陜西韓城南)和河西之地(黃河西岸地區(qū))正式交割給了秦國。
【柏楊點評】:十年前(前340年馬陵之戰(zhàn)后)魏國就派使臣說要獻河西地給秦國,估計是簽了合同一直拖著沒辦過戶手續(xù)。這回被揍狠了,終于把房產(chǎn)證(地)交出來了。
顯王四十年(壬辰,公元前329年)
1.【秦國渡河占城,魏國肉痛不已】秦國得寸進尺,渡過黃河,攻占了魏國的汾陰(今山西萬榮西南)、皮氏(今山西河津),又打下了焦城(看來上次包圍沒完全占領(lǐng))。魏國的心在滴血?。?/p>
2.【楚威王薨,楚懷王繼位】南方的霸主楚威王去世了。兒子熊槐繼位,就是后來被張儀忽悠瘸了的楚懷王。
3.【宋國內(nèi)亂,弟篡兄位】宋國國君宋剔成的弟弟宋偃發(fā)動兵變,攻打他哥。宋剔成打不過,逃到齊國避難去了。宋偃自立為宋國國君(后稱宋康王),也是個能折騰的主兒。
顯王四十一年(癸巳,公元前328年)
1.【張儀玩轉(zhuǎn)魏國,秦國笑納上郡】秦國公子嬴華和外交奇才張儀聯(lián)手,攻占了魏國的蒲陽(今山西隰縣)。張儀玩了個高招:他先說服秦王把剛打下來的蒲陽還給魏國,還派公子嬴繇到魏國當人質(zhì)(顯得倍兒有誠意)。然后張儀親自跑去對魏王說:“看看!我們秦王對魏國夠意思吧?這么厚道!魏國您可不能不懂禮數(shù),得表示表示?。俊北缓鲇茣灹说奈和?,一感動(或者說一害怕),居然把上郡(今陜西榆林地區(qū))十五個縣全割給了秦國!張儀拿著這份超級大禮回到秦國,秦王嬴駟樂開了花,立馬任命張儀為宰相(相邦)。張儀這“空手套白狼”的本事,絕了!
【胡三省點評】:一會兒占蒲陽,一會兒還蒲陽,還送人質(zhì),轉(zhuǎn)眼間就換來十五座城!秦國把魏國像耍猴一樣,玩弄于股掌之上??!
顯王四十二年(甲午,公元前327年)
2.【秦國西擴,義渠稱臣】秦國向西邊擴張,滅了西戎的一支——義渠,在那里設(shè)了義渠縣。義渠的國君也乖乖成了秦國的臣子。
3.【秦國又還城,魏國更迷糊】秦國把之前占領(lǐng)的焦城和曲沃又還給了魏國。魏王估計更懵了:秦國這唱的是哪一出?打一巴掌給個甜棗?
【胡三省點評】:看看,又拿又還,秦國玩魏國就跟玩小孩兒似的!
顯王四十三年(乙未,公元前326年)
1.【趙肅侯薨,趙武靈王登場】趙國老板趙肅侯去世了。他兒子趙雍繼位,就是后來搞“胡服騎射”、威震天下的趙武靈王!新王上任,設(shè)立了博聞師三人(顧問)、左右司過三人(諫官),還特意去問候老爸的老臣肥義,給他漲了工資,一副勵精圖治的樣子。
顯王四十四年(丙申,公元前325年)
1.【秦國正式稱王!】這一年的農(nóng)歷四月初四(戊午),秦國的老大嬴駟正式稱王!從此就是秦惠文王了!標志著秦國徹底不把周天子放眼里了。
2.【衛(wèi)嗣君換囚犯,法家的行為藝術(shù)】衛(wèi)國的衛(wèi)平侯也去世了,兒子衛(wèi)嗣君接班。衛(wèi)國有個判了輕刑的囚犯逃到了魏國。這逃犯會看病,居然治好了魏國王后的病,被魏王收留保護起來了。衛(wèi)嗣君聽說后,派人帶著五十斤黃金去魏國“買”人。使者跑了五趟,魏王就是不交人。衛(wèi)嗣君一咬牙:“行!我拿一座左氏城(衛(wèi)國城邑)跟你換!”左右大臣都驚了:“老板!為了個輕刑犯,用一座城去換?值嗎?”衛(wèi)嗣君一臉高深:“這道理你們不懂!治國啊,不怕事小,就怕亂套。國家治理得好,小點沒關(guān)系;國家要是亂了,再大也得完蛋!如果法律不能執(zhí)行,刑罰不能落實,就算有十座左氏城,有啥用?如果法令嚴明,違法必究,就算丟了十座左氏城,也值!”魏王聽說衛(wèi)嗣君這番“豪言壯語”后,感嘆道:“人家國君這么想要的人,我不給,好像不太吉利?。俊庇谑?,不要任何條件,派人把那個逃犯押送回衛(wèi)國了。衛(wèi)嗣君這波操作,堪稱法家思想的“行為藝術(shù)”。
【胡三省點評】:這故事,那些學(xué)申不害、韓非子法家學(xué)說的人,聽了肯定拍手叫好,覺得衛(wèi)嗣君太酷了!
【華杉點評】:胡三省這話明顯帶著諷刺。衛(wèi)嗣君剛上臺,估計是想搞個大新聞,立個威。他這種做法,已經(jīng)有點儒家批評的“索隱行怪”的味道了——專搞些稀奇古怪、標新立異的事來博眼球,放著正道(中庸)不走,專挑難的、怪的來顯擺自己。
顯王四十五年(丁酉,公元前324年)
1.【張儀伐魏,占領(lǐng)陜城】秦國宰相張儀親自帶兵攻打魏國,占領(lǐng)了陜城(今河南陜縣)。
2.【蘇秦惹禍,跑路齊國搞“腐蝕”】蘇秦在燕國待著,結(jié)果搞出了大新聞——他跟已故燕文公的夫人(現(xiàn)任燕易王的媽)私通!這事被燕易王知道了。蘇秦嚇得夠嗆,趕緊找燕易王說:“老板,我在燕國待著,對提升燕國地位沒啥大用。您不如派我去齊國,我保證在那兒給燕國撈好處!”燕易王同意了。于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,逃到了齊國。齊宣王收留他做了客卿。蘇秦在齊國干啥呢?他使勁忽悠齊宣王:大修宮殿,擴建皇家花園和獵場!美其名曰“彰顯國威”!其實蘇秦的壞心眼是:用這些超級工程把齊國搞窮搞累,讓它沒精力、沒心思去打燕國。典型的“糖衣炮彈”戰(zhàn)術(shù)。
【胡三省點評】:這里埋下伏筆,后來齊國大夫恨蘇秦禍國,把他殺了。
【華杉點評】:蘇秦這招,《孫子兵法》里叫“役諸侯以業(yè)”——給對手找點勞民傷財?shù)拇蠊こ蹋乃膰Γ?/p>
顯王四十六年(戊戌,公元前323年)
1.【張儀會盟嚙桑】秦國宰相張儀和齊國、楚國的宰相在嚙桑(今江蘇沛縣西南)開了個三方峰會。估計是秦國想拉攏齊楚,瓦解合縱殘余勢力。
2.【韓燕稱王,趙武靈王:我就不!】韓國和燕國一看秦國都稱王了,也趕緊跟上,正式稱王(韓宣惠王、燕易王)。唯獨趙國的趙武靈王(趙雍)與眾不同,他拒絕稱王!他說:“名號得配得上實力!我現(xiàn)在配得上‘王’嗎?”他讓趙國百姓還是稱他為“君”(國君)。這份清醒和務(wù)實,在當時顯得格外扎眼。
【胡三省點評】:趙武靈王此時不稱王,不是因為他老實守規(guī)矩,也不是他謙虛。是他胸懷大志,覺得自己還沒干出配得上“王”號的大事業(yè)!
【華杉點評】:他這是瞧不上韓、燕那點虛名,不屑于跟他們瞎起哄!
顯王四十七年(己亥,公元前322年)
1.【張儀“跳槽”魏國,實為秦國“臥底”】張儀從嚙桑開完會回來,不知為啥被秦惠文王免去了宰相職務(wù)。然后他轉(zhuǎn)頭就跑到了魏國,當上了魏國的宰相!表面上是“跳槽”,實際上他干的是“無間道”——他是帶著任務(wù)來的:忽悠魏國帶頭臣服秦國,給其他諸侯國做個“榜樣”!可惜魏王(魏襄王)不傻,不吃這套。秦國一看魏王不聽話,立馬發(fā)兵攻打魏國,占領(lǐng)了曲沃(此曲沃應(yīng)在今河南境內(nèi),非山西古曲沃)和平周(今山西介休西)。秦惠文王私下里對張儀更好了,看來這“臥底”工作還得繼續(xù)。
顯王四十八年(庚子,公元前321年)
1.【周顯王駕崩,周慎靚王繼位】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顯王姬扁去世了。兒子姬定繼位,就是周慎靚王。周王室的存在感,也就剩個名頭了。
2.【燕易王薨,燕王噲繼位】燕國的燕易王也去世了。兒子姬噲繼位,就是后來搞出“禪讓”鬧劇的燕王噲。
3.【靖郭君掌權(quán),孟嘗君登場】
田嬰專權(quán):齊國的靖郭君田嬰(齊威王少子,齊宣王異母弟)對齊宣王說:“老板啊,大夫們的報告您得天天看,反復(fù)琢磨啊!”齊宣王一開始還挺認真:“好!聽你的!”可沒過多久就煩了,大手一揮:“哎呀太麻煩了!田嬰啊,這些事兒都交給你處理吧!你說了算!”這下田嬰可爽了,齊國的實權(quán)落到了他手里。
海大魚之諫:田嬰想在封地薛城大修城墻。有個門客跑來勸他:“您聽說過海里的大魚嗎?漁網(wǎng)網(wǎng)不住,魚鉤釣不起,可一旦它離開了水,蹦跶到岸上,連小螞蟻都能啃了它!現(xiàn)在齊國就是您的水!齊國要是完了,您那薛城城墻修得比天還高,又有啥用?”田嬰一聽,醍醐灌頂,立馬打消了修墻的念頭。
田文養(yǎng)士得嗣:田嬰有四十個兒子。其中有個叫田文的,是他一個地位卑微的小妾生的。田文很有頭腦,勸他爹:“爹,咱得散財養(yǎng)士,收買人心?。 碧飲胗X得有理,就讓田文負責(zé)管家,招待四方賓客。賓客們收了田文的好處,紛紛在田嬰面前夸田文賢能,請求立他為繼承人。田嬰死后,田文順利接班,成了薛公,號孟嘗君。這位戰(zhàn)國四公子之一的傳奇人物,正式登上歷史舞臺。
【司馬光點評】:君子養(yǎng)士,是為了造福百姓!《易經(jīng)》說“圣人養(yǎng)賢,以及萬民”。什么是賢?德行能教化百姓,匡正風(fēng)俗;才干能治理國家,嚴肅法紀;智慧能洞察深遠;意志能堅持仁義。往大了說利天下,往小了說利一國!這才值得用厚祿高爵供養(yǎng)!可孟嘗君田文養(yǎng)士呢?不分智愚,不辨好壞,拿著國家的俸祿養(yǎng)自己的私人黨羽,圖自己的虛名!對上欺騙君王,對下侵占民財,這就是奸雄!不值得提倡!《尚書》罵商紂是“天下逃犯的窩主,壞蛋的俱樂部”,我看田文就是這種人!
4.【孟嘗君納諫(帶私心版)】孟嘗君田文有次出訪楚國,楚王送他一張價值千金的象牙床,派登徒直護送。登徒直愁壞了:萬一路上磕壞一點,傾家蕩產(chǎn)也賠不起??!他找到孟嘗君的門客公孫戍:“兄弟,幫我想法推掉這差事,我家有把祖?zhèn)鲗殑λ湍惝斨x禮!”公孫戍答應(yīng)了,跑去對孟嘗君說:“小國君主為啥都把國事托付給您?是仰慕您的仁義廉潔啊!您剛到楚國就收這么貴重的禮,以后還怎么去那些窮國交朋友?影響多不好!”孟嘗君一聽:“有道理!”就推辭了。公孫戍高興地往外走,走路都帶風(fēng)。孟嘗君看他那得意樣,叫回來問:“你小子走路咋這么飄?”公孫戍只好實話實說,因為能得到寶劍。孟嘗君不但沒生氣,反而讓人在門口掛個牌子:“凡能弘揚我名聲、指出我過失的,即使進諫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好處,也沒關(guān)系!快來提意見吧!”這份胸襟,在當時也算難得。
【司馬光點評】:孟嘗君算是個能聽勸的了。只要別人說得對,哪怕他別有用心,我也采納!何況是忠心進諫的呢?《詩經(jīng)》說“采葑采菲,無以下體”(采蕪菁和蘿卜,別光看根壞,葉子也是好的)。孟嘗君納諫,就懂得這個道理。
5.【韓王想分權(quán),繆留說不行】韓宣惠王想把國家大權(quán)一分為二,分別交給公仲和公叔兩個人掌管。他問老臣繆留的意見。繆留把頭搖得像撥浪鼓:“不行!絕對不行!晉國用六卿(智、范、中行、趙、韓、魏),結(jié)果國家被分了!齊簡公同時用田成子(田常)和闞止,結(jié)果自己被殺了!魏國用犀首(公孫衍)和張儀,結(jié)果丟了河西地!您同時用兩個人,勢力大的那個肯定在朝廷拉幫結(jié)派,勢力小的那個就得跟國外勢力勾結(jié)找外援!大臣分成兩派,一派對內(nèi)結(jié)黨營私,一派對外賣國求榮,您的國家可就危險了!”
【胡三?。ㄑa充背景)】:晉國六卿輪流掌權(quán),互相傾軋兼并,最終導(dǎo)致三家分晉。齊簡公分別用田常(田成子)和闞止為左右相,結(jié)果田常嫉妒闞止得寵,殺了闞止和齊簡公。魏國用犀首為相就親韓,用張儀為相就親秦,兩人都勾結(jié)外國在國內(nèi)爭權(quán),不斷削弱魏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