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報道連載到第三篇時,林曉在資料室發(fā)現了一個秘密。
那天她整理2018年的舊雜志,在《新聞記者》期刊的合訂本里,夾著一疊泛黃的稿紙。最上面一頁寫著:《編輯部的牢籠》,作者:陳蔓。
林曉的心跳驟然加速,指尖觸到稿紙的瞬間,仿佛有電流穿過身體。她抽出稿紙,躲進資料室最里面的隔間,顫抖著翻開第一頁。
第一章:初入職場
23歲的林薇走進編輯部時,陽光正好照在她的白襯衫上,像鍍了一層金邊。她抱著剛獲得的深度報道獎杯,心里暗暗發(fā)誓:要永遠說真話,永遠為弱者發(fā)聲。主編拍著她的肩膀說:"小陳,以后就是你的天下了。"她不知道,這個"天下",其實是一座鍍金的牢籠。
林曉的呼吸停滯了。林薇?這個名字和她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。她繼續(xù)往下翻:
第五章:第一次妥協(xié)
客戶要求把"保健品療效"改為"臨床驗證有效",林薇摔了鋼筆:"我是記者,不是騙子!"主編冷笑:"要么改,要么滾。"那天晚上,她在出租屋里哭了一夜,第二天早上,她默默地改了稿。鏡子里的女孩,眼神第一次失去了光。
第十章:理想的葬禮
林薇看著自己的深度報道被改成"標題黨",看著年輕記者眼里的光一點點熄滅,突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。她想提醒那個女孩"別變成我",卻發(fā)現自己連開口的力氣都沒有。抽屜里的獎杯蒙上了灰,像一座小小的墳墓,埋葬了她的23歲。
稿紙在這里戛然而止,最后一頁有幾滴風干的淚痕,在"墳墓"兩個字上暈開深色的印記。
林曉合上稿紙,渾身冰冷。這不是小說,這是陳蔓的自傳。那個叫林薇的主角,就是十年前的陳蔓;而那個"年輕記者",分明就是現在的自己。
"原來這就是她的秘密。"林曉喃喃自語,心里像被巨石壓住,喘不過氣。她想起陳蔓說的"你比我幸運,至少還有選擇的權利",想起她暗中幫忙通過選題,想起她塞給自己的銀行卡——原來陳蔓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,阻止她重蹈覆轍。
那天晚上,林曉在公司樓下等陳蔓。路燈把她們的影子拉得很長,像兩個重疊的靈魂。
"稿子好看嗎?"陳蔓先開口,語氣平靜得像在說別人的故事。
"為什么不寫完?"林曉問,聲音帶著顫抖。
"因為結局太慘了。"陳蔓笑了,笑容里帶著自嘲,"林薇最后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,每天逼著新人寫‘標題黨’,把獎杯扔進了垃圾桶。我怕寫下去,連最后一點念想都沒了。"
"那我呢?"林曉看著陳蔓的眼睛,"我會變成她嗎?會變成你嗎?"
陳蔓沉默了很久,從包里拿出一包煙,點燃,深深吸了一口:"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你比我勇敢。"她看著林曉,眼神里有羨慕,有惋惜,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,"我當年沒有選擇的權利,你有。"
"如果選擇的代價是失去一切呢?"林曉輕聲問。
"那就失去吧。"陳蔓吐出一口煙圈,煙霧模糊了她的臉,"至少你失去的是枷鎖,不是自己。"
那天晚上,林曉失眠了。她把陳蔓的稿紙攤在桌上,旁邊放著自己的小說手稿。臺燈下,兩疊稿紙像兩面鏡子,映照出兩個相似卻又不同的命運。
她拿起筆,在自己的小說扉頁上寫下:
"獻給陳蔓,獻給所有在牢籠里仰望星空的人——我們或許無法打破牢籠,但至少可以不讓牢籠困住靈魂。"
窗外的霓虹燈光透過窗簾縫隙照進來,在稿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林曉知道,未來的路依然艱難,她可能會妥協(xié),會迷茫,會在深夜痛哭,但她不會忘記今天——不會忘記陳蔓的稿紙,不會忘記趙磊的相機,不會忘記張遠的西紅柿雞蛋面,更不會忘記23歲的自己,曾在這座冰冷的城市里,用力地活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