趕 考
劉書正
抗日戰(zhàn)爭的烽火,讓無數(shù)家庭支離破碎,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??谷諔?zhàn)爭初期,我幸運地被收養(yǎng)敵占區(qū)兒童的慈善機構——中國戰(zhàn)時兒童救濟協(xié)會湖南浦市教養(yǎng)院所收留,那一方小小的天地,成了我在動蕩歲月里暫時的避風港。
1941年的夏天,陽光透過教養(yǎng)院的老槐樹,在地上灑下斑駁光影,而命運的轉折,也悄然降臨。教養(yǎng)院決定讓我們10個小學畢業(yè)生前往銅仁,投考國立三中。消息傳來,大家既緊張又期待,那是改變命運的珍貴機會。臨行前,院長特意親自召見我們。他面容和藹卻又滿是鄭重,目光里飽含著對我們的殷切期許,諄諄教誨如春日細雨,落在我們心上:“孩子們,這是難得的機遇,你們一定要好好考,未來的路,得靠知識去闖?!?為了讓我們順利成行,院長還細心安排了一位姓王的先生,照料途中大小事宜,那一份關懷,在亂世中格外溫暖。
次日清晨,天邊剛泛起魚肚白,我們便踏上行程,腳步落在浦市狹窄的石板路上,聲響清脆,卻又帶著沉甸甸的思緒。我走在路上,只覺思緒如潮水翻涌,一會兒仿佛自己真的變得高大起來,即將成為中學生的幸福涌上心頭 —— 要知道,我本是農(nóng)村窮孩子,過去連 “當中學生” 這樣的念頭,想都不敢想,那是遙不可及的夢。可轉眼間,酸楚又漫上心頭,三年流浪生活的苦難畫面,在腦海里不斷浮現(xiàn)。第一個嚴冬,寒冷似惡魔肆虐,我連雙鞋子都沒有,雙腳在冰天雪地里凍得長滿凍瘡,每走一步都鉆心的疼。我曾在夢里撿到過一雙破鞋底,小心翼翼捆在腳上,夢里的腳是暖和的,可現(xiàn)實呢,第二天依舊得光著腳,踩在冰冷刺骨的土地上,一步步捱著走。不過,苦難即將過去,因為我們懷揣著火熱的希望,那希望,是知識照亮的未來,是擺脫命運枷鎖的可能。
一路輾轉,我們到了辰溪,自此,真正開啟了漫長又艱辛的旅途。彼時的交通條件極差,汽車本就少得可憐,還多數(shù)沒有汽油,只能靠燒木炭艱難行駛。我們這些孩子,就像執(zhí)著的追光者,見著汽車就湊上去求,一次次向司機師傅求情,哪怕只能一段段搭乘,也滿心歡喜。日子在趕路、等待、期盼中流逝,歷經(jīng)多日磨難,終于抵達晃縣,而這里距離銅仁,大概還有90華里。
這90華里,沒有汽車可乘,全得靠我們的兩條小腿丈量。天還沒亮透,我們就背起簡單行李摸黑上路,交通不便讓我們在路上耽誤了好些天,考期越來越近,大家心里都焦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,生怕趕不上。我們咬咬牙,暗自下定決心:哪怕這90里路再難,也得一天走下來!行程中,路不斷在前方延伸,我們的腳印一個個留在身后,走上一二十里,實在累了,就找地方稍作休息,有時候兜里有點零錢,買碗稀飯?zhí)钐疃亲樱阌执掖依^續(xù)趕路,那腳步里,藏著對考試的渴望,對未來的期盼。
頭頂?shù)尿滉柡盟屏一鹑紵?,腳下的砂子被曬得灼熱,踩上去燙得厲害,汗水大顆大顆地往下掉,洇濕了衣衫,可我們顧不上這些,只是一步步堅定前行。饑餓和疲憊如影隨形,可哪有錢去買吃食填飽肚子呢?只能默默忍受。好不容易碰到路邊淙淙流淌的泉水,就拼命喝個夠,權當慰藉。那時的我們,不過十三四歲,正是該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紀,卻個個面黃肌瘦,拖著小小的身軀,頂著烈日、冒著酷暑、忍著饑餓,用細細的小腿,一步一步丈量山路。崎嶇的山路不好走,每一步都要花費力氣,可希望之光在前方閃耀,理想之聲在心底召喚,就這么咬著牙,硬是一天走完了90里崎嶇山路。
這90里的步行,極大地消耗著大家的體力,于我而言,更是艱難。本就營養(yǎng)不良、身體虛弱,一路上的折騰,讓我一度患上夜盲癥。到達銅仁江邊時,天已經(jīng)黑透,我眼前一片漆黑,什么都看不見,全憑著同學的攙扶,才好不容易上船過河。上岸后,又像瞎子一樣,一腳深一腳淺地摸索著走到銅仁城內(nèi)。在車公館住下,把行李一放,我整個人累得直接癱在那兒,動都動不了。好在車公館離學校很近,王先生趕忙出去打聽考試情況,可回來帶來的消息,卻如晴天霹靂 —— 第二天上午就要考試,報名已經(jīng)截止了。我們千里迢迢趕來,就因為遲到這一步,希望瞬間化作泡影。那一刻,絕望籠罩著大家,我滿心都是 “怎么辦”,一點睡意都沒有,累的感覺也被焦慮沖得無影無蹤。
好在王先生沒有放棄,他趕忙去學校為我們求情。沒過多久,王先生帶回了大好消息:學校特準我們連夜補辦報名手續(xù)!不僅如此,當晚李超英校長和蔡主任還親自對我們一個個進行 “口試” 。那一夜,緊張與希望交織,我們認真應對,把所學都盡力展現(xiàn)。
第二天上午,我們終于按時坐到了屬于自己的考位上??粗芊獾木碜樱睦锛褥制诖?。等到張榜公布結果時,我們10個人都被錄取了!喜悅瞬間涌上心頭,那些一路的艱辛,都成了值得珍藏的勛章。
三中的校領導沒有將我們拒之門外,讓我們趕上了這場改變命運的考試。他們對教育事業(yè)高度負責,對學生關心愛護的精神,深深烙印在我們心底,終生難忘。
時至今日,每當想起這段經(jīng)歷,我仍要滿懷感恩地說:感謝您,親愛的母校,是您給了我們知識的滋養(yǎng);感謝您們,尊敬的校長和老師,是您們的關懷與擔當,讓我們這些亂世中的孩子,有了擁抱未來的可能 。
劉書正,男,河南禹縣人。1941—1946年在國立三中六年一貫制實驗班讀書。